中國風投進入矽谷給美國帶來戰略風險?

  • 美國之音

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2013年在汉诺威展会上展出机器人操作控制面板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風投進入矽谷給美國帶來戰略風險?

有中國背景的風險投資進入矽谷已引起美國方面注意。有專家擔心,一些低調進入“敏感領域”的風投項目背後藏著中國的戰略野心。

路透社最近報道說,有超過20家矽谷風投公司與中國政府的基金或國有實體有密切聯繫。

《華爾街日報》今年4月的風險融資統計說,當前主要來自中國的亞洲風險投資帶動融資總額大幅提升,改變了風投行業的格局:2017年,亞洲投資者對初創公司的投資幾乎與美國投資者相當,佔全球1540億美元風險投資額的40%,美國占44%。

《華爾街日報》的數據還說,過去幾年間,中國製造“獨角獸公司”(募集超過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的速度與美國幾乎相同。騰訊、阿里巴巴集團等互聯網巨頭是中國初創“獨角獸”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

不過,美國的觀察家和戰略決策者開始擔心,與單純追求投資利潤回報的大多數西方風險投資者不同,許多中國投資項目是受到戰略利益驅動,政府發揮了很大影響。半導體和人工智能等關鍵產業特別受到關注。

中國政府2017年制定了2030年前在人工智能領域達到全球領先水平的目標。 《華爾街日報》說,政府的興趣引發了一波初創企業風投熱潮。中國投資人去年牽頭了約25億美元的人工智能風險投資。

有分析說,中國資本通過組合型基金投資的作法,讓人很難徹底弄清資金來源。路透社的統計說,杭州市政府支持的“杭州矽谷孵化器”(Westlake Ventures)至少投資了另外10家矽谷風險基金;隸屬於蘇州市政府元禾穀風創投(Oriza Ventures)投資過人工智能和自主駕駛汽車的初創企業;上汽集團的風投部門上汽投資也曾投資過矽谷的自動駕駛、地圖繪製和人工智能初創公司。

設在華盛頓的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主席和創始人羅伯特·阿特金斯(Robert Atkinson)對美國之音說:“我們這裡的私營公司做事是出自自身利益。和美國這樣的體制不同,在中國,他們的公司和政府政策更緊閉一致。所以我認為中國的這些投資有很多是有意識的中央政府戰略,給矽谷早期發展的公司投資的目的是獲得它們的技術專長。”

路透社說,一直以來,風險投資公司一直以來沒有義務披露它們的投資者是誰,創業者也很少過問。

阿特金斯認為,隨著美國《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案》的通過,美國總統可能會被賦予更大的審查不同投資和協議的權力,有可能允許美國行政當局禁止中國對某些美國公司的風險投資項目。

他說,美國要警惕中國在激光、材料、半導體等“軍民兩用”技術領域的投資。

設在華盛頓的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在今年6月發布的一份報告說,過去20年,中國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目前研發支出已佔GDP的2.1%,並計劃將這一比重增加到2.5%,投入金額僅次於美國。

阿特金斯表示,美國在與中國的科技競爭中要從兩方面出發:“第一是限制中國通過不公平方式前進的能力。中國有權利通過合法途徑發展科技,例如給大學的研究者和研究中心的提供資金支持,但沒有權利用不公平的方式這樣做,例如給他們的公司提供大筆補貼或者強迫我們的公司轉讓技術以換取中國市場准入。”

“第二,我們在美國必須要做的是,必須要有一個自己的有力而且有效的國家創新戰略。”阿特金斯對美國之音說,“而我們現在卻在削減政府的研發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