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強監管 北京嚴厲打壓中概股 市值瘋狂蒸發

2021年6月30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內中國滴滴出行IPO。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美國加強監管 北京嚴厲打壓中概股 市值瘋狂蒸發

美國證券監管當局正在對已經或準備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加強監管措施。同時,北京對中國私營科技公司的打壓,加劇了美國證監當局對美國投資人面臨風險升高的擔憂。

隨著中概股公司持續數週的崩盤,中概股已蒸發了7500億美元市值,做空中概股已成為美國市場最繁忙的交易。專家告訴美國之音,與美中關係的持續負面相一致,未來中概股的處境只會更艱難。

美證交會主席最直接警告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加里·詹斯勒(Gary Gensler)週一警告說,許多投資者不了解在美國上市的中國股票的風險。

“因此,當你認為自己在投資一家中國公司時,實際上很可能是在投資開曼群島或世界其他地區的一家空殼公司。” 他在周一發布的視頻中說。

中國在美國上市的公司都採取所謂“可變更實體”(VIE)的方式,以規避中國政府關於外資不得投資很多中國公司的所有權指令。

詹斯勒已經要求其下屬要對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向投資者提供完整和公平的信息。

“這意味著披露政治和監管風險,中國政府可能會像最近多次所做到那樣,在遊戲中大幅度改變規則,” 詹斯勒說。

為保護美國投資者,美國眾議院去年12月通過了一項法律,規定如果中國公司不能完全遵守美國的財務審計規則,它們將被趕出美國證券交易所。

“如果中國運營公司的審計師在未來三年內不公開他們的賬簿和記錄,這些公司- 無論是開曼的還是中國的- 將無法在美國上市,”詹斯勒說。

詹斯勒表示,他已要求證交會工作人員“暫時停止”使用借殼上市公司的初始公開募股(IPO)。

“申請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正面臨美國證交會關於其離岸公司結構的越來越詳細的問題。” 財經媒體佈隆伯格引述知情人士的話說。

現金流、稅收、政策風險等20多個監管問題

知情人士說,美國證交會可能針對“可變利益實體的現金流的性質和方向” 等問題“要求這些公司量化母公司與其他實體之間的轉移和股息,以及它們各自的餘額和任何稅收影響。”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監管機構還要求披露更多有關中國政治和監管風險的信息,”他並補充說,新申請上市公司可能會面臨多達20多個問題。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至少在三個不同領域對這種風險表達了某種擔憂,” 歐亞集團管理辦公室執行董事康森瑞(Nickolas Consonery)告訴美國之音。“它們是VIE 結構的不確定性、中國的治理以及對科技行業的監管問題,還有審計問題。”

康森瑞說,其中新的變化是北京對中國科技和互聯網行業的監管收緊的加劇,“這才是真正讓這種關注在美國上升到更高水平的原因,這才是真正發生變化的地方。”

康森瑞表示,由於中國政府正在做的很多事情其意圖“存在不確定性和混亂”,也由於美中關係的持續惡化, “確實在國會山和不同國會議員之間引起了對這些風險的注意,他們一直在批評美國的金融監管機構從一開始就允許這些風險暴露。我認為這是真正發生變化的兩件事。”

“查現金流主要是為了稅。” 天驕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人郭亞夫告訴美國之音。“美國政府現在要你解釋清楚你的母公司跟你VIE公司之間的現金流,可能將來不能用一般的財報來解釋,關鍵是會涉及到稅的問題。”

“這個比較容易做。” 郭亞夫表示。“最難的是公司要披露中國政府對你的政策風險有多大,要講清楚中國政府有什麼政策變化。”

中概股蒸發了7500億美元市值

中國政府對私營科技公司的打壓導致中概股持續災難性崩盤。6 月在拼車公司滴滴公司在美國首次公開募股上市後,中國立即宣布正對其進行安全審查,並限制其增加新客戶。

中國隨後要求對在海外上市、擁有超過100萬用戶數據的公司進行網絡安全審查。緊接著,監管機構又宣布課外補習公司成為非營利組織,使其市值蒸發數十億美元。現在隨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謂的“共同富裕”政策出爐,中概股面臨更長期的做空和拋售。

追踪近百家在美國上市中概股公司的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PGJ)週二連續第六天下跌。該指數從今年二月達到84美元最高點以來,現在只有不到41美元,顯示在美上市中國股票市值蒸發超過7500 億美元。週五,該股漲46美分,收40.76美元一股。

“對於美國投資者來說,中國股票正在成為不該擁有的資產。” 布隆伯格報導說。喬治·索羅斯等有影響力的投資者已經大幅度削減了對中國風險的暴露;凱西·伍德(Cathie Wood)最近也從其ETF中拋售了大部分中國股票。

報導說,做空中國股票越來越受歡迎。根據美國銀行對基金經理的最新調查,大約11% 的受訪投資者認為“做空中國股票”是最繁忙的交易,僅次於“做多美國科技股”和“做多ESG”。約16%的受訪者表示,“中國政策”是目前最大的風險,排名僅次於通脹、縮減恐慌、Covid-19和資產泡沫。

“我認為毫無疑問它(中概股處境)只會變得更艱難。” 康森瑞說。“我認為中國和美國政府方面也將加強嘗試在網絡安全和圍繞大數據的國家安全問題等領域做更多的努力,顯然外國投資者從當地市場獲取數據和其他技術的問題一直是兩國政府關注的焦點。所以我只是預期我們會看到更艱難的環境,我認為這與美中關係持續的負面前景是一致的。”

美中兩國政府與其企業的關係根本不同

北京對中國科技公司的監管打擊向美國投資者揭示了美中兩國的政府與其公司之間關係的根本差異。

CNBC引述Teneo諮詢公司高級副總裁加布里埃爾·威爾道(Gabriel Wildau)的話說,美國政府“經常充當商業利益的僕人”,而中國當局則希望企業為實現國家發展目標而犧牲利潤。企業在美中兩國扮演著根本不同的角色。

該媒體引述在杜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專注於中國更為有限的“旋轉門”的李澤仁的話說,中國企業的政治風險已顯著增加,“在較早的時期,中國的企業家發現從地方政府那裡獲得補貼、廉價土地或其他福利更容易,當時中國中央政府根據他們實現GDP增長的能力來判斷官員。”李說。

但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 年上台以來,衡量地方官員的標準更多看他們在推進北京的目標方面做得如何:為所謂的“共同富裕”做出的貢獻、實現污染目標等,李澤仁說,因此,現在公司更難做生意。

“從美國證交會來說,希望來美國上市的公司不能傷害到美國投資人,”郭亞夫說。“但是中國現在出現了這麼多問題,已經傷害了美國的投資人了,我覺得這麼做就是從一個監管機構從保護美國投資人利益出發,這是順理成章的事。”

北京的打壓政策是為了高質量增長?

但並非所有人都認為投資中概股風險巨大。美國經濟學家大衛·戈德曼(David Goldman)在《亞洲時報》撰文說,投資者應持有中國股票。“我認為現在不是退出中國股市的合適時機。”他寫道。

他認為,中國的貨幣政策一直比美國收緊得多。“中國消費者價格通脹同比增長1%,而美國則為5.4%。” “美國為應對Covid-19大流行採取了大規模刺激措施,” “中國繼續降低政府財政槓桿,” “中國將實際利率保持在正值範圍內,而美國利率則為負值。”

他認為,這種財政和貨幣擴張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美國股市很容易出現大幅回調。中國通過保持貨幣政策的限制性將痛苦放在了前面。”

貝萊德投資研究所(BlackRock Investment Institute)首席投資策略師李薇(音)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在全球股票投資組合方面,對中國資產的配置應該增加一至三倍。在債券方面,由於起點較低,在某些情況下,應該增加甚至更多。

該研究所在2021 年年中報告中表示:中國“對主要公司的監管打擊正在進行中。我們認為這些是中國努力提高增長質量的重要方面”。

該公司還在其報告中首次將中國和新興市場分開,將其定位為“一個獨立於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市場的投資目的地”。

匯豐銀行的董事長也表示,中國的機遇“大到不容忽視”。

因政策風險讓投資人賠錢會有後果

但紐約的投資專家傅方舟不同意以高質量成長為由為北京的打壓政策辯護。“首先,這些中概股都是在共產黨領導下成長起來的,都是遵守著國家的法律成長起來的,你現在徹底否定這些企業的價值和做法,就等於徹底否定這十幾年來中國科技政策。”

傅方舟說,如果過去的成長都不是高質量的,“那麼中國第二大經濟體是怎麼來的?”

傅方舟認為,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已經融入全球資本市場,政府實行新的政策應以完善方法推進,“不要對資本市場造成太大的動盪,以至於大家對中國公司、中國上市公司,甚至對中國其它的資本和投資產生一種懷疑和恐懼。”

“你要是完全不顧及資本市場,讓投資人賠了錢,將來會有副作用的。” 傅方舟補充。

康森瑞認為,中國正繼續開放金融市場,而這也讓美國投資人對中國的風險暴露繼續增加。“隨著中國開放其本地債務市場,國際機構投資者的風險暴露正在增加。”

康森瑞認為,“儘管美中關係出現了負面軌跡,但在過去幾年中,金融領域是一個連接性實際上在增加而不是減少的領域。”

但康森瑞表示,美中金融關係能否繼續保持,關鍵要看“兩國政府的優先是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