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自武漢疫情爆發以來,面對日益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美國一些大學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指導,決定暫停教師和學生去中國進行教育和學術交流的計劃和項目。美國相關大學教授與學生表示,美國學校和學生與中國的教育學術交流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美國聖路易斯的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日前正式宣布,暫停本學期學生赴中國的學習與交換計劃,取消所有非緊要出差,教授因研究與教學需要而訪華,需要向學校報備。
這所大學中國歷史與文化教授馬釗對美國之音說:“從短期來看,這些決定不會影響大學與中國合作夥伴的學術交流活動;但是從長期來看,美國學生赴華留學面臨多重挑戰,而健康因素只是其中之一。”
馬釗主管並參與和中國大學的交流項目。他表示,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宣布暫停所有學生赴中國學習與考察項目,以及暫停教職員工非緊要訪華交流,這是學校經過慎重考慮之後作出的決定。說明學校重視學生和工作人員的健康。
德克薩斯州阿比林基督大學(Abilene Christian University)課程設計總監方柏林也認為,“美國學校和學生對中國的交流不會受到太大影響。疫情是季節性的,過去了之後,對下一批去的人就不會形成大的影響。”
方柏林對美國之音說:“最近的歷史上,墨西哥曾爆發過H1N1, 巴西爆發過寨卡病毒,當時對這些國家的旅遊、經濟、和其他各種交流都打擊沉重,但過去之後,人們該怎樣還怎樣。很多中美合作建設的學校,是薩斯之後創辦的。”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中國女留學生薑旭對美國之音說:“關於美國學校與中國的交換項目,或多或少會受到一些影響。希望疫情能快點結束,讓我們的家人們能夠回歸正常生活。”
不過,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教授馬釗說,美中高校學術交流儘管不會因此次武漢疫情帶來任何重大影響;但是卻面臨其它諸多挑戰。
其一,來自美國學校內部學生對海外留學興趣的下降,2016-2017學年度僅有16%的美國大學生選擇出國留學,其中45%前往西歐或其它英語國家,赴中國留學興趣持續低迷。
另一項挑戰來自中國,這其中包括空氣污染、言論管控等自然與政治的原因,也有受香港示威遊行、武漢新冠病毒等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影響,海外留學的風險增加。
馬釗還表示,美中關係在過去一年的下滑,給兩國之間人文交流增添了新的政治審查風險與政策障礙。“從長期來看,如果美中之間人文交流不暢,後果將十分嚴重。” 他認為,兩國之間的學術交流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美中經貿關係一樣,成為兩國恢復外交關係之後,促進交流、增進友誼的壓艙石與推進器。
“ 目前,美中貿易戰已經嚴重打擊了兩國之間的經貿交流,如果人文交流持續減弱或波動,將為兩國關係未來發展走向增加更多不利因素,” 馬釗說。
另一方面,阿比林基督大學的方柏林說:“如果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影響經濟,比如使得國外工廠和合資企業回遷,這就會相應影響教育交流。很多美國人對中國的興趣,或是去中國學習和交流的願望,與某個家人、朋友在華工作有關,比如上海、北京的大量美國學校、德國學校,多為外派高管或職工子弟。”
冠狀病毒的迅速傳播促使許多美國學校突然取消與中國的學術交流;而中國是美國學生去國外留學的第七大目的地國家。
白伊麗(Elizabeth Bowditch)曾經在加州蒙特利的國防語言學院擔任教職。白伊麗擔心,“這可能會強化人們對中國美食不衛生的粗俗成見;而這些成見,是由人們在社交媒體上讀到的信息和未經證實的故事所助長的。”
白伊麗說,關于冠狀病毒疫情蔓延日益可怕的報導,將導緻美國公眾對中國遊客因恐懼而迴避。“基於種族的迴避,將影響那些可能從未涉足過中國的非華裔美國公民。任何亞洲面孔的人都可能成為攻擊目標。”
美國首都華盛頓附近的喬治梅森大學,日前曾有一名返校的中國留學生,因疑似武漢病毒症狀入院治療並接受檢測。學校所在地維吉尼亞州衛生廳,1月31日正式宣布:經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檢測確定“呈陰性”,不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這名中國留學生疑似病例消息剛剛爆出時,人們曾擔心首都華盛頓地區龐大的中國留學生群體,會受到什麼樣的衝擊。
在喬治梅森大學攻讀藝術管理的中國留學生薑旭對美國之音說:“截至目前為止,我並沒有感受到來自周圍美國同學的異樣眼光。相反,還有美國同學和教授會關切的詢問我們的家鄉疫情是否嚴重,並且會給予我們及我們的國家最真摯的祝福。”
姜旭說,中國的疫情嚴重,或多或少地還是影響了中國留學生的生活。不少同學出入超市商場等人群密集的地方會帶上口罩。甚至是在學校裡也會看見戴口罩的中國學生。“這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在美華人的恐懼,也讓與我們毫不相關的美國人對我們產生一定的恐懼心理,” 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