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烏克蘭危機如何重塑全球能源市場

在美國華盛頓特區,一個標誌顯示了一個加油站外的汽油價格(2022年3月8日)。

近日來,全球能源價格隨著烏俄談判前景而起伏不定。西方已經開始重新思考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烏克蘭危機可能重塑全球能源供應的局勢。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分析:烏克蘭危機如何重塑全球能源市場

能源在烏俄戰爭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俄羅斯認為歐洲對莫斯科的能源依賴會削弱對其入侵的反應,但德國選擇喊停與俄羅斯合作的北溪2號輸氣管道,歐洲的能源巨頭宣布撤出俄羅斯,歐洲似乎準備好了進一步的經濟制裁。

美國早些時候切斷了這個能源出口大國在全球市場進行交易的金融渠道。在俄羅斯加強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後,美國宣布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和其他能源,以懲罰俄羅斯的侵略行為。

限制俄羅斯的能源交易在政治上是受歡迎的,但制裁措施實施後,供應失調導致全球能源價格飆升,外界將部分注意力轉移到各國如何抑制價格上漲。

這場危機還促使西方經濟體重新思考如何減少能源這類戰略物資的對外依賴,並加快向可再生能源轉型的步伐,儘管在這過程中經濟可能面臨短期的陣痛。

歐洲的能源轉型

歐洲的能源供應嚴重受到烏俄戰爭的影響。俄羅斯是全球第三大石油生產國,俄羅斯的天然氣和石油分別佔歐盟進口的40%和25%左右。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和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近期均強調,歐洲需要加快清潔能源技術的推廣,以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

當俄羅斯開始入侵烏克蘭時,馮德萊恩當時說:“我們必須多樣化我們的供應商,並大規模地投資於可再生能源。這是對我們能源獨立的戰略投資”。

3月8日,歐盟委員會公佈了REPower EU計劃,要求在2030年前結束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並在今年年底前將俄羅斯天然氣的進口減少三分之二。

這一計劃將歐盟能源轉型的時間表大幅提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歐盟將尋求天然氣供應多元化、加快可再生能源的投資,並在供暖和發電中尋找天然氣的替代能源。

英國政府表示,將在今年年底前逐步淘汰俄羅斯石油。目前從俄羅斯的進口占英國石油總需求量的8%,天然氣總需求量的5%。

一些歐洲國家,如波蘭和立陶宛,已經在逐步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

然而,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和建設需要時間,意大利和德國等歐洲國家還非常依賴通過進口天然氣實現從化石燃料向風能、太陽能和其他清潔能源過渡。

哈佛大學的環境與自然資源項目主任亨利(Henry Lee)表示,儘管符合歐洲的長期戰略目標,但在短期內擺脫俄羅斯的能源將使歐洲人遭受痛苦。

亨利對美國之音預測說:“如果歐洲切斷俄羅斯天然氣,並以接近100%的能力運行其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使用所有的儲存,並減少15%消費,他們在明年冬天仍將面臨15-20%的缺口。”

他接著說:“從更長遠的3-5年來看,替代的方案會更多。”

歐洲可以求助現有的天然氣出口國,如阿爾及利亞或尼日尼亞,這意味著一些非洲國家接下來可能會受到歐盟更大的政治關注。

歐洲還通過從美國引入更多的液化天然氣(LNG)來彌補供給。液化天然氣是將天然氣冷卻至液體形式,更容易裝運上船,並允許遠距離穩定運輸。

據路孚特(Refinitiv)的初步船舶跟踪數據,歐洲在2月連續第三個月成為美國液化天然氣的最大進口國,佔據了近四分之三的出口份額。美國成為歐洲的關鍵能源供應商有助於加強雙方已經增強的經濟和安全聯繫。

此外,隨著卡塔爾北部油田擴建項目的推進,到2025年液化天然氣供應將會大量增加,能源市場可能會呈現更為穩定的局面。

威爾遜中心全球歐洲項目的代理主任伍德(Duncan Wood)認為,隨著歐盟繼續推進減碳計劃,俄羅斯的政治影響力將被顯著削弱。

他告訴美國之音:“從長遠來看,能源轉型將完全化解俄羅斯對歐洲能源的影響力,而普京也痛苦地意識到了這點。北溪2號項目一直是俄羅斯在歐洲能源實力的頂峰,但普京通過其在烏克蘭的行動加速了這一實力的衰落。”

美國尋求增加供應

美國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性較低,約3%的石油進口來自俄羅斯,不進口任何俄羅斯天然氣。但拜登政府仍然需要解決眼前供應混亂導致的價格上升。

亨利說:“美國有大量的天然氣,儘管價格可能會略微上升,但情況比歐洲要好得多。石油是一種全球交易的商品,所以美國將面臨歐洲經濟同樣的石油價格上漲。”

分析指出,解決美國降低能源成本的主要方法是增加供應,這可以來自國內的生產商,也可以來自盟友,甚至來自不太友好的外國供應商。

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石油生產國,國內的生產商已經通過增加產量來應對更高的價格環境。資產管理公司DWS集團預計,到今年底,美國的產量將每日增長80萬桶,有助於將石油價格維持在較為穩定的水平。

但美國國內的能源增產需要時間,拜登政府也不太可能放棄長期的減少碳排放和能源轉型目標。白宮呼籲全球主要石油生產國盡量增產。

美國近期加大了對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的壓力,但目前為止還沒有達成增產協議。沙特和阿聯酋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中少數幾個有閒置產能的國家,烏克蘭危機增加了中東地區能源的重要性。

有報導稱,美國也在考慮放寬對委內瑞拉的製裁,後者曾經是美國的一個重要的石油供應國。一個白宮代表團本月早些時候前往加拉加斯,與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Nicolas Maduro)的政府進行了罕見的會談。

烏克蘭危機還可能改變美國和伊朗的關係。拜登政府上任後將恢復伊核協議作為外交政策的一個重要目標。石油市場的供應混亂可能會為雙方達成重大戰略和能源重組提供談判的契機。

歐亞集團近期在一篇分析文章中預測,有65%的可能性美國和伊朗在今年達成涉及允許伊朗出口更多石油的協議。該協議可以在3個月內每日向全球石油市場增加70萬桶石油。

中俄加強能源合作

雖然歐洲嚴重依賴俄羅斯的能源供應,但俄羅斯反過來也依賴化石燃料出口,這部分收入佔據俄羅斯政府收入的五分之二以上。

被西方拋棄將迫使俄羅斯尋求新的合作夥伴,向中國輸出是一種可能。在烏克蘭危機前,中國就是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最大出口市場之一。

能源經濟和金融分析研究所的歐洲能源分析師馬卡雷維茨(Ana Maria Jaller-Makarewicz)告訴美國之音:“俄羅斯正在尋求加強與東方國家的商業聯繫,但這種關係的持續取決於正在實施的製裁措施和危機的演變情況。”

中國與俄羅斯在2月北京冬奧會期間簽署了上千億美元的能源合作協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俄羅斯緩解經濟壓力。有報導稱,目前俄羅斯提出以低於全球石油基準20%的價格向印度和中國出口石油。

不過,當事方如何繞過美國的金融制裁完成交易還有待觀察,而且目前俄羅斯還沒有足夠的基礎設施將能源從西向東轉移。

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CA)的首席分析師梅利維爾塔(Lauri Myllyvirta)對美國之音說:“俄羅斯根本沒有出口到其他地方的物理基礎設施,因為天然氣是通過管道運到歐洲。同樣,大多數石油都是從波羅的海和黑海的港口運出。由於運輸距離長,而且這些市場的煉油廠沒有配置加工俄羅斯原油的能力,因此將這些原油轉到太平洋地區的空間有限。”

從長期來看,中國和俄羅斯已就修建“西伯利亞力量2號”新管道達成一致,這將使莫斯科的輸氣能力在未來十年翻倍。當前俄羅斯主要通過“西伯利亞力量1號”管道每年向中國輸送約160億立方米天然氣。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和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消費國。如果中國和俄羅斯繼續加大能源合作,將鞏固雙邊的戰略合作關係,並可能為新的歐亞能源框架奠定基礎。

有分析認為,中國也在尋求進口能源的多元化,並且越來越多地關注中東地區,以經濟利益擴大在當地的地緣政治利益。

最近沙特考慮接受人民幣來銷售石油的提議對北京意義重大。中國購買了沙特出口的25%以上的石油,以人民幣定價將削弱美元在全球石油市場的主導地位,並標誌世界第一大原油出口國向亞洲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