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新冠病毒疫情繼續在全球蔓延,亞洲、中東和歐洲都增加了新的病例,在伊朗、意大利和南韓報告的新病例都急劇增加。與此同時,中國已經開始放鬆人口流動限制,並且已經開始全面復工復產。這些最新發展加重了國際社會對疫情可能在全球範圍流行的擔憂。美國公共衛生專家表示,對疫情的判斷還沒有“如此悲觀”。
美國疾病防控中心上週五表示,美國衛生官員正在積極準備應對新冠肺炎成為全球流行病的威脅。美國疾控中心2月24日向美國民眾發出旅行警示,盡量不要去南韓旅行。日本也呼籲本國公民盡量不要去南韓大邱和慶尚北道等疫情爆發地旅行。面對疫情的發展局勢,一些專家認為,目前新冠病毒疫情正在迅速接近全球大流行的邊緣;因為新冠病毒疾病傳播的速度,看似超出了對其防控的能力。
北京NGO組織“公共衛生治理”執行主任賈平對美國之音說: “大流行病(pandemic)這個術語,在國際流行病學領域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甚至帶有很強的模糊性。就連世界衛生組織也沒有給出一個明確定義,只是簡單地稱:大流行病指的是全球傳播的新疾病。”
賈平表示,一般而言,國際大流行病需要滿足以下幾個特徵:接觸性傳染、強感染性、嚴重性、疾病傳播的地理廣度(在不同地區傳播),以及疾病的移動性、疾病具有的攻擊性和爆發性、人群對該疾病基本沒有免疫力,且是一種新的傳染病。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資深專家黃嚴忠教授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儘管國際上一些公共衛生專家認為,目前新冠病毒已經處在全球流行的邊緣,但是他個人“對疫情的判斷還沒有這麼悲觀”。他說:“首先從已經傳播到的國家數目來看,目前已經傳播到20多個國家或地區,這和17年前薩斯病疫情傳播的國家和區域範圍差不多;在傳播到的這些國家和地區中,大部分也還沒有發生大規模爆發的情況,而且多半都是輸入性的病例。”
黃嚴忠說:“當年的薩斯疫情並沒有被定義為全球流行病,那麼現在的情況恐怕還只能叫做流行病(epidemic),因為還沒有在中國以外國家或地區的社區內發生可持續性傳播(sustainable transmission)。 ”
北京“公共衛生治理”的賈平認為,如果新冠肺炎國際傳播的廣度和嚴重性進一步增加,尤其在中東和非洲等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較為脆弱的國家傳播開,那就有可能成為國際大流行病。
從歷史上看,世界衛生組織曾經對H1N1禽流感和其他類型流感的傳播定義為全球大流行。不過,世界衛生組織的一位發言人2月24日稱,世衛組織今後將不再宣布任何“全球流行病”(pandemic)了。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月30日,在發生新冠病毒人傳人之後,宣布新冠肺炎(Covid-19)傳播為“全球緊急狀態”。此前世衛組織對“全球流行病”(pandemic)的籠統定義是:“在全球範圍傳播的新出現疾病”。
撇開關於“全球流行病”定義的模糊和爭執,如果新冠肺炎當真在全球範圍內發生大流行,世界各國政府與民眾應該如何正確地應對?
美國疾病防控中心免疫和呼吸疾病專家南希·麥斯尼耶日前對記者表示:“目前美國還沒有發生疫情在社區蔓延的情況,但很有可能最終會發生這種情況。” 麥斯尼耶說,美國目前的目標仍然是減緩病毒傳入美國的速度。這為我們贏得更多時間,為可能發生的社區內持續傳播做準備。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資深公共衛生學者黃嚴忠表示,如果美國地方社區發生流行性爆發,美國疾病防控官員所提出的,諸如關閉學校和人員集中的商場等建議,當然這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如果說像中國那樣“封城”或者封路,這些不是美國聯邦公共衛生機構所能左右的。他說:“而且這在美國涉及到倫理、法律,以及後勤等許多方面的掣肘。以美國的現行體制,美國聯邦政府即使有心這樣做,也無力做到。”
黃嚴忠認為,從另一角度來說,即使是目前的疫情發展成為全球大流行,也並不一定意味著這種病毒就變得更強和更嚴重了。比如2009年的流感,已經定義為全球性流行病,但是病死率比普通的流感還要低得多。成為全球流行病,主要是說傳播的範圍更廣了。
而在中國,防控機構鑑於疫情控制的進展,目前已經開始了全面的複工復產,並且已經放鬆了對包括北京在內的幾個地方的人員流動限制。部分長途公共交通運輸也已經開始恢復。甚至疫情中心武漢市曾一度在2月24日宣布,因特殊疾病治療等原因必須出城的外地滯留人員可以出城。不過,幾個小時後武漢市防控部門又發通告,取消了早先的“開城”通知。
伴隨著疫情蔓延到的國家和地區數目增加,中國的全面復工復產也引發國際社會和防控部門的關切。國際社會擔心,中國疫情防控措施的放鬆和大面積復工,恐會加劇疫情的進一步擴散。
北京NGO組織“公共衛生治理”的賈平認為,新冠肺炎帶有典型的聚集性傳播特徵,復工和開城增加了流動性和聚集性傳播可能,傳播風險是顯然的。賈平建議,可以通過有效的衛生和物理方式對病毒傳播進行阻隔,比如使用用工專列和戴口罩等。他說:“但是,最重要的是信息的透明度,及時準確發布感染信息,有助於對抗疫情。”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的黃嚴忠說:“但是,如果已經在全球流行了,就更無法用封城、封路這樣的方法來防控了。如果到這一步,止損和減緩就應該成為目標和策略。只能重點關注重症患者和高危人群。幸運的話,如果疫苗已經出來了,那麼大家也就不會驚慌失措了”。
賈平認為,新冠肺炎發展成為國際大流行,將給中國國內的疫情控制、復工復產等工作帶來更多不確定性。但是,中國不應感到過度恐慌,但需要有心理準備和應對預案,包括對邊境的控制防止輸入性傳播、在進出口貿易中強化衛生檢疫和培訓、考慮疫情給地緣政治帶來的衝擊(如:中朝邊境管控、伊朗問題、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等),在能力範圍內對其它國家的支持和幫助等等。
賈平再次強調信息透明化的重要性。他說:“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分享抗擊疫情的經驗和共享臨床數據,與國際社會展開合作。在嚴格詢證的基礎上,共同推動疫苗和新藥的研發,避免藥物臨床試驗中的一窩蜂和投機取巧所造成的負面國際影響。”
美國聯邦疾病防控中心表示與各州和地方衛生部門合作,準備應對疫情成發展成為全球流行的可能性。與此同時,美國國會議員在幾個星期前就呼籲政府增加公共衛生防控的資金。在國會議員們連續幾個星期的懇求下,白宮終於在2月24日宣布,要求國會撥款12.5億美元,用於加強對新冠病毒疫情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