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將至?以色列對伊朗的打擊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 美國之音

2024年10月26日數聲爆炸聲後伊朗首都德黑蘭全景。

根據以色列情報,伊朗正準備在未來幾天內經由伊拉克領土對以色列發動攻擊,可能會在美國總統大選前採取行動。一位以色列軍事人士透露,以色列對伊朗可能發動的無人機和彈道導彈攻擊已進入“高度戒備”狀態。

如果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當前的相互威脅升級成為現實,這場戰爭將帶來甚麼後果令各方都感到焦慮。

伊朗最高領袖的高級助理戈拉姆侯賽因·穆罕默迪·戈爾帕耶加尼(Gholamhossein Mohammadi Golpayegani)星期四(10月31日)在接受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採訪時表示,將為以色列準備“一次猛烈的回擊”。

戈爾帕耶加尼提到的“回擊”是針對以色列10月26日對伊朗的空襲。衛星影像顯示,以色列的攻擊目標包括伊朗的防空、導彈、無人機生產和無人機發射設施以及一個軍事綜合體。

伊朗革命衛隊副司令阿里·法達維將軍(Ali Fadavi)向伊朗傳媒確認,伊朗將進行反擊,稱“對猶太復國主義者侵略的回應是確定的。”

伊朗的報復時間尚不清楚。一些伊朗官員表示,這次攻擊將在11月5日美國總統大選前進行,而另一些官員則認為報復可能會在大選投票後進行。

以色列情報分析人士表示,伊朗確實在籌備行動,但這些行動可能不會從伊朗本土發起。

根據Axios新聞網分析師巴拉克·拉維德(Barak Ravid)報道,伊朗可能利用其在伊拉克的民兵或代理人發動攻擊,以此限制以色列的反擊。

以色列國家安全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拉茲·齊姆特博士(Raz Zimmt)解釋道:“這並不一定會減少伊朗的風險,只是在某種程度上加以限制。”

“如果伊朗的攻擊是由駐伊拉克的親伊朗民兵發動的,以色列要合理化進一步攻擊伊朗,特別是石油和核設施,難度會很大。”齊姆特補充道。然而,無論襲擊來自何處,反擊的強度將取決於內塔尼亞胡政府的反應。

本星期早些時候,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赫爾齊·哈列維(Herzi Halevi)警告伊朗不要採取反擊行動,威脅稱將“重創伊朗目前被放過的能力和地點。”哈列維暗指以色列有能力瞄準伊朗的核設施。

前以色列副國家安全顧問、以色列國家安全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查克·弗雷利希(Chuck Freilich)表示:“以色列上次的襲擊主要集中在軍事設施上,尤其是防空系統和導彈。”不過,下次以色列是否會遵從美國的要求避開核設施,或者美國是否還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尚無定論。

以色列和伊朗的衝突今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包括多次針對高級人物和戰鬥人員的定點清除、數百次彈道導彈襲擊、數千次火箭彈、無人機和空襲,衝突範圍涉及以色列、伊朗、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和也門的領土。

分析家稱,這場戰爭已進入關鍵階段。

弗雷利希推測:“以色列向伊朗傳遞的訊息是:‘如果你不回應或回應不強烈,我們可以結束這一切。’:目前決定權在伊朗手中。如果伊朗的回應力道夠強大,以色列可能需要再次反擊。

這一切將取決於伊朗回應的力度、打擊的目標以及傷亡人數。

伊朗正面臨深刻的兩難困境,齊姆特解釋道:”不作為傳遞的訊息是伊朗領導人接受以色列的攻擊,而這是伊朗無法承受的。“然而,採取行動並冒險引發下一階段以色列可能攻擊核設施和石油設施的風險則是另一個考慮。

根據齊姆特的說法,伊朗正面臨一場合法性危機。目前的首要任務是維持對其意識形態基礎的支持。如果這種支持受到威脅,伊朗可能會選擇冒險報復。

以色列的主要盟友美國不鼓勵以色列在10月26日攻擊伊朗的核設施和石油設施,但美國仍提供支持。

為因應伊朗的攻擊威脅,美國在10月底向以色列部署了薩德(THAAD)反導防禦系統。今年9月,以色列宣佈獲得美國提供的87億美元援助,維持在該地區的軍事優勢。

伊朗的關鍵盟友在當前關鍵時期顯得不太積極。

俄羅斯因烏克蘭戰爭而面臨全球製裁帶來的經濟壓力,正努力應對困境。伊朗的中東代理人因以色列的打擊和暗殺而遭受重創。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非常駐研究員圖娃·格林指出:“中國在這場衝突中並非關鍵角色。”

格林指出:“如果從經濟層面仔細分析數據,結論是不過如此而已。中國的幫助可以讓伊朗不至於因制裁而崩潰,這也不錯,有助於避免更多的地區動盪。”

“但伊朗人認為中國在利用他們,從言辭上表現強硬,卻缺乏實質行動,”格林解釋道,“這種關係因石油而失衡-中國以大幅折扣獲得伊朗的石油。”

格林也指出,中國與伊朗的關係中存在”非常有限的信任。“雙方都清楚,由於伊朗受制裁,伊朗對中國的依賴度更高。然而,中國的投資並未流向伊朗,而是進入了海灣地區。

根據格林的分析,伊朗學術界充滿了對中國支持缺乏的失望評論:“學者評論說,中國和俄羅斯在戰術上有些重要,但在戰略上無法依賴。”

在與以色列關係冷淡一年後,中國外長王毅與以色列外交部長伊斯雷爾‧卡茨(Israel Katz)在10月通了電話。自從去年10月7日哈馬斯發動武裝攻擊事件後,中國的反應一直令以色列感到失望。不過分析家認為,在宣布兩國關係出現實質轉變之前,還需更多持續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