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德專家:反制中國外交孤立台灣應說好援外故事

  • 鍾辰芳

美國駐海地大使館推特帳號2019年4月3日貼出美國駐海地大使希森(左)與台灣駐海地大使胡正浩、美國國務院主管海地、加拿大及加勒比海事務副助卿克爾施特合照(取自美國駐海地大使館推特帳號)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蘭德專家:反制中國外交孤立台灣應說好援外故事

面臨北京的外交擠壓,台灣正在加大努力防止其所剩不多的邦交國倒向中國,台灣總統蔡英文最近出訪3個南太平洋邦交國正是這個努力的一部分,不過一份新發布的報告說,面對“口袋更深”的中國,台灣必須“更聰明”、“更策略性”地運用對外發展援助,才能避免其邦交國不至為了經濟上的好處轉而承認中國。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在這份“抗衡中國在拉美及加勒比海外交孤立台灣”的報告中以台灣對海地及洪都拉斯的援助做個案分析,加上文件、對專家和美國官員訪談,結論是台灣對拉美政府的援助“受到歡迎、改善了當地人民的生活,也有助於災後重建工作的加快和更多彈性”,台灣的捐助同時也為美國在當地的政策目標增添一股助力,美國官員對台北在這些地區的援助項目“表達強烈的讚賞,並積極勸阻地區國家不要取消對中華民國的承認而轉向中華人民共和國。”

報告說,台灣的援助項目對於獎勵這些國家繼續支持台北非常重要,不過只是這些國家是否決定在外交上承認台灣的更廣泛、複雜考量中的一個部分,其他重要因素還包括貿易投資、歷史及受援助國家領導人的政策偏好,台灣除了持續提供顯著金額的援助外,也要強調與當地社區建立更廣泛領域的伙伴關係,但儘管如此,中國很可能持續運用其巨大資源來奪取台灣外交夥伴,台灣還是必須有一個“應變計劃”以應對失去邦交國的後果。全球檯灣研究中心2019年4月4日舉辦“台灣的全球發展援助角色”座談會(美國之音鍾辰芳拍攝)

這份由台灣駐美代表處資助的報告是由該智庫亞太政策中心共同主任黑考特(Scott Harold)、資深政策分析師莫里斯(Lyle Morris)及作者馬羅根(Logan Ma)撰寫,黑考特星期四(4月4日)在全球檯灣研究中心(GTI)介紹了報告的內容。

黑考特說,台灣的援外模式與中國由上而下、不透明、以基礎設施為主的發展援助相比極為不同,台灣注重草根性的社區夥伴關係,並提供對方技術能力,強調的是“人”的互動,美台在這方面的目標和做法較為相近,也因此美國非常關注台灣在拉美地區的友邦是否繼續支持台灣,他認為未來美台雙方可以將目前只在台灣舉辦的“全球合作訓練架構”(GCTF)活動擴大到拉美地區,這對促進美台共同利益都極有幫助。

不過他也提到,台灣無法以發展援助的金錢數字來與中國較量,因為中國的口袋總是比台灣更深,台灣必須以更明智、更吸引地區的方式來運用資金,但即便如此,這也無法保證接受援助的國家不會改變與台灣的關係,因此台灣必須更強調與這些國家更廣泛領域的伙伴關係,而民主國家也必須通過更多的協調合作來協助台灣,抗衡中國對全球秩序的挑戰。黑考特說,習近平有一句著名的話是“說好中國的故事”,他認為台灣也應該“說好台灣的故事”。不過他說,“與中國不同的地方在於,台灣無需睜眼說瞎話(lie through your teeth),台灣不需要編造事實,台灣的確做了好事,台灣是一個好國家,台灣的確有在幫助其他人”。

哈德遜研究所亞太安全專家克羅寧(Patrick Cronin)說,中國在非洲和其他地區的援助是政府對政府,而且傾向私下交易容易產生腐敗,台灣是民主體制,對外發展援助有公民社會參與,走的是正確道路,也是美國很好的合作夥伴,在中國不斷尋求孤立台灣的時刻,美國可以協助向國際社會展示台灣的發展成就。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教授簡旭伸說,過去台灣對外援助與外交承認緊密連結,但隨著民主化與公民社會蓬勃發展,台灣的發展援助也隨之轉型,人民現在更注重援助發展項目的透明化和問責,希望能有更多與國際社會合作的機會,尋求的是“新型國際承認”。

就在這份報告強調,美台在拉美地區,尤其是在海地及洪都拉斯的援助項目都有相同目標之際,美國駐海地大使館星期三(4月3日)在其推特帳號上貼出一張美台官員同框的照片,照片中為美國駐海地大使希森(Michele Sison)、台灣駐海地大使胡正浩,以及這個星期到海地訪問的美國國務院新任的主管海地、加拿大及加勒比海副助卿柯爾施特(Cindy Kierscht)。

推文說,“副助卿柯爾施特和希森大使與台灣駐海地大使胡正浩會面,強化我們對可持續經濟增長、良好治理,以及一個活躍公民社會的承諾,以滿足海地人民的需求及渴望。”

北京當局多次重申對美台官方往來的反對。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星期四說,美國“在與台灣保持非官方關係的問題上是有過明確承諾的”,中方堅決反對美台開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軍事聯繫,此前已多次就有關問題向美方表面嚴正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