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宣布全面取消城鎮落戶限制後的疑問

  • 申華

中國江西省九江市一個居民小區的居委會成員在宣傳新冠防疫。 (2020年2月4日)

中國江西省2月23日宣布,放開全省城鎮落戶條件,全面取消城市落戶限制。對於該省全國率先提出的這一方案的實際內容,以及能否解決戶籍制度積累的社會頑疾,省內外輿論反應多元。最新動態顯示,山東省在城鎮落戶問題上正在跟進。

“標題黨”?

“明確了!江西全面放開城鎮落戶條件 取消城市落戶限制”,這是2月23日江西省上饒網刊載的大江網報道標題。江西省很多地方新聞網,例如,上饒新聞網等都全文轉載。新華網2月25日報道題目是:“江西全面取消城市落戶限制 促進人口區域流動”。

報道正文說:江西省政府的《關於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規定,取消城市落戶限制“以具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或合法穩定就業為戶口遷移的基本條件,取消參加社保、居住年限、就業年限等限制”。

網上有評論說,江西省取消戶籍限制的報道,有“標題黨”的味道,乍看以為真的全面放開戶籍,看來上只是“放鬆”入住限制,並非全面取消限制,因為申請人必須符合有“合法穩定住所”,或者“合法穩定工作”等條件。

普通居民如是說

江西農業戶口居民彭先生對美國之音說,他對“全面取消落戶限制”的說法有些迷惑,更別提“廢除”戶口制度了:“我個人認為,取消戶籍限制這個方向對我們個人可能有點好處,但是,這個東西可能不太現實,就算取消了戶口限制,以前戶口制度延伸下來的問題,條條框框,肯定不會給你取消,而且目前這種環境下取消不現實。”

《實施意見》稱,此舉旨在“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常住人口享有與戶籍人口同等的教育、就業創業、社會保險、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

他說,即使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鎮仍將存“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兩部分居民群體,只是福利樊籬看來要拆。政府會對我們說,一切福利都會有,表面上取消了戶口限制。

彭先生說,他主要關注還是孩子上學,現在教育資源本來分配就不公平。農村孩子在城裡上學,可能還會設置種種障礙,跟以前一樣。醫保也一樣,不可能跟城鎮戶口的一樣。

有網友說:我們要的是全面無限制全地域戶籍開放的人口流動自由,以及和戶籍無關的教育養老醫療平等,在一個統一的主權國家裡做到這個很難嗎?

另有網友說:取消戶籍限制,平衡社會福利“很難,除非把養黨的錢給醫療教育。”

也有網友反對江西方案,“全面無限制,全地域地戶籍開放和人口流動自由 ,就現階段來說,人民未必希望那樣。”

探究江西方案出台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商業人士對美國之音說:“戶口問題只是一個表面問題,或者是一個偽問題,因為戶口問題要和人的社會保障,人的權益要掛鉤,這是戶籍議題背後的本質。戶籍制度的取消能夠更有利於推動經濟發展和普通農民權益的保障,是好事,如果不能達到這個目的,就只是一種折騰。”

為什麼江西省,乃至中國努力推動城市化,鼓勵農村人口能夠在城鎮留住?彭先生說:“我估計的原因是,現在鼓勵農村人進城鎮,要城市化嘛,表面上看,數字上看,城市化率要顯得比較高。再有就是,城鎮房地產不景氣,現在其他地方不怎麼允許建新房了。”

《實施意見》中有這樣的說法,“這項政策能夠進一步發揮城鎮化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的作用,全面落實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財政政策,推動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

網上有輿論勸誡農村民眾,不要輕易前往城鎮落戶,幫助填充那裡的爛尾樓和大量高樓泡沫,中國今後的機會或許還是在農村。

不過,海外媒體六度新聞說,作為整個省取消城鎮落戶限制,江西在中國全國行政省區還是首例,具有開拓性,也符合中國2014年以來的國家城市化發展藍圖。

對於江西省能夠率先邁出這一步,有網評說,這是因為江西的發展模式很獨特,沒有像其他省一樣通過用全省的資源來建設一個大城市,通過這個有競爭力的大城市,拉取投資和政策扶持,建設一個大城市群,而是每個城市發展齊頭並進,都在往前挪動,不過,江西省的每個城市都沒有什麼特色。

“莫談”中國戶籍制度

江西一位非農戶口居民說,不了解江西取消戶籍限制的消息,鑑於話題敏感,也不便發表意見。她的簡短表態或許代表沉默觀望的江西人,也不無道理。

1958年中國開始實施的戶籍制度。有海外評論說,那個年代中國國家整體非常窮困,政府使用戶籍政策讓農村補貼城市,使得城市人口可以將精力集中於科研與工業化,同時,戶籍制度控制了人口流動,強化了政府的控制,有助於改善治安混亂。不過,這一制度也給日後的城鄉不平等埋下了種子。

英國廣播公司說,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戶籍制度弊病越發凸顯,因為城市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在戶籍制度基礎上,意味著大量農民工平日進城打工期間無權享受教育、養老、醫療等公共服務,造成“留守兒童”等一系列社會問題。中國城鎮化被稱為“撕裂的城鎮化”。

英國廣播公司說,2010年兩會前,13家中國報社曾聯合發表社論《提請兩會代表委員敦促加快戶籍改革》,執筆的經濟觀察網前副總編輯張宏被後來被解僱。 2013年,法律專家、公民維權人士許志永號召反對戶籍隔離,爭取教育平權,也遭到打壓。中國學者胡星斗稱戶籍改革是“中國版平權運動”。

有網友說,戶籍制度是當代變相的身份奴隸制度。每一種制度必定有人受益,有人受損,戶籍制度違背人性。

深思中國城市化

繼江西省之後,山東省正在跟進。齊魯晚報3月4日說,省公安廳高級官員劉偉在省府新聞發布會上,解答“十四五”期間戶籍制度改革問題時說,山東將實施“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充分尊重城鄉居民自主選擇定居的意願”,按照“宜城則城、宜鄉則鄉”原則,全面放開城鎮落戶限制,取消其他前置條件和附加限制。他還特別談到,支持鼓勵“入鄉返鄉創業”,“回農村落戶,促進人口雙向流動”的問題。

對江西省和山東省推進中國城市化的最新動態,目前過多評判可能都為時尚早,然而,兩則新聞事件再次引發輿論對中國城市化的宏觀思考。

近年來,中國除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特大城市,以及天津、重慶、武漢、成都、南京等十幾個大城市外,其他城市戶口限制逐漸放開,基本實現自由流動。

有海外評論認為,中國城市的現代化發展,看上去比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的城市更具所謂現代化氣息,在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高鐵和高速公路,不在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之下。甚至伴隨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城市的衰落景象,讓中國的一些民眾產生優越感。

中國40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歷程,執政者似乎異常重視農村,但是,城鄉發展差異、貧富差距卻不斷加大。最早實施“農村改革”的鄉村,幾十年來居民收入水平,平均只有城市居民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都不到,更不用說廣闊的中國貧困農村。對比而言,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則很少看到城鄉間的貧富和發展差別,很多鄉村甚至比城市更宜居,更舒適,更富裕。

江西全省宣布取消戶口限制,加上中國剛剛宣布成功“脫貧攻堅”,中國城市化又有所推進,不過,輿論消化中國高層和地方政績的同時,對中國城市化所造成社會的深層矛盾,還在繼續探究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