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卸任前外訪鞏固台國際地位 美國將留戀美中間善“走鋼絲”的她

  • 美國之音

台灣總統蔡英文2023年3月31號開始對危地馬拉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之後還將訪問台灣另一邦交國伯利茲。回程途徑美國時,蔡英文總統還將在加州停留,與美國眾議院議長凱文·麥卡錫會面。

在洪都拉斯與台北斷絕外交關係幾天後,台灣總統蔡英文前往中美洲訪問。蔡英文星期六和危地馬拉總統賈馬特(Alejandro Giammattei)參觀瑪雅文明城堡的叢林廢墟後,發誓在中國的外交攻勢面前保持牢固關係。蔡英文明年卸任前的這次重要外訪,包括過境美國並預計與國會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晤,不是為了獲得外交突破,而是為了在地緣政治動蕩期間鞏固台灣在美國領導人心中的地位。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蔡英文卸任前外訪鞏固台國際地位美國將留戀美中間善“走鋼絲”的她

美國紐約時報4月2日報導表示,蔡英文在連任兩屆總統卸任前的這個外訪,是作為全球最重要領導人之一出現在國際舞台,並身處全球兩個最強大的國家之間相互對立的要求之間,需要取得平衡。中國視台灣是有待統一的一份省份,希望將台灣至於其獨裁體制下,而美國則希望維持台灣這個民主社會,作為在與中國更廣泛的對峙中的一股力量。

美國優先政策研究所中國政策項目主任葉望輝(Steve Yates)說,蔡英文在美國人眼中贏得了她的地位,而在世界其他地區,也作為一個為可信賴的對話者。這令中國的宣傳機器很難將她抹黑成某種不滿中國一切的狂熱攻擊者。

報導說,蔡英文作為總統,發展了與美國自台灣成為民主社會30年來以來的最親密的關係,獲得了供應武器之外的非官方支持。進一步強化台北與華盛頓的關係,為其他沒有正式承認台灣政府的國家,包括日本和其他歐洲國家擴展與台灣的關係創造了空間。

這些都為台灣面對中國越來越好戰的武力統一威嚇時,提供了鞏固防衛的最佳希望。蔡英文還在不公開對抗台灣海峽對岸的經濟和軍事強國的情況下,盡力反擊中國。

報導說,據兩位與蔡英文工作關係密切的消息來源,蔡英文私下曾將這個立場描述為“走鋼絲”。

紐時回顧說,蔡英文不得不需要克服對她的地緣政治的最初懷疑。儘管她與華盛頓的許多人關係密切,但是美國領導人對民進黨不那麼信任,部分原因是因為前民進黨總統陳水扁熱衷於激怒中國的演講,令美國與中國改善關係的努力受挫。

2011年,作為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蔡英文訪問美國,向奧巴馬政府介紹她的外交政策前景。當時,一位美國政府高官對金融時報說,華盛頓明顯懷疑她維持與中國穩定關係的能力和意願。而當時馬英九總統令兩岸關係緩和。美國的這種感受幫助馬英九贏得2012年的總統選舉。

報導說,蔡英文從這次失利中吸取了教訓,盡量避免可能被視為直接激怒中國的事情。蔡英文2015年作為總統候選人再次訪問華盛頓時,她已經按照一個始終如一的願景塑造民進黨:在不激化脆弱的中美關係下,平靜地努力鞏固台灣的主權和獨立。有分析說,蔡英文是希望在不失去美國人對她信任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推動台灣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的立場。

報導說,這一戰略幫助強化了美台關係。拜登總統幾次誓言,如果台灣一旦受到中共的攻擊,將防衛台灣,儘管每次白宮都做出澄清美國的對華政策沒有改變。

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說,蔡英文一直是位直接坦率的人,她事先與美國磋商,接受了美國的許多建議。

報導回顧說,蔡英文在總統就職演說中謀求為兩岸關係留有餘地,承認台灣與中國的1992年會談,儘管沒有直接承認國民黨和中共當局所稱的所謂“九二共識”。蔡英文曾相信這是她對北京做出的一個讓步,部分原因是由於事先曾與中國方面有過秘密管道接觸。

但是,當北京公開拒絕接受後,蔡英文對中國的這一不妥協感到震驚。這一經歷影響了蔡英文對中國的方式。儘管小心謹慎,但是她還是尋找機會反擊。

報導表示,2018年晚些時候,蔡政府收到確切情報,習近平將發表對台重大講話。2019年1月2日,習近平提議用香港模式的“一國兩制”解決台灣問題。

蔡英文幾個小時內就做出回應,強調台灣2300萬人民中的絕大多數不會接受“一國兩制”,這也是台灣的共識。

而北京拒絕與蔡英文政府接觸在某些方面也是適得其反,使北京失去了許多爭取贏得台灣民心的渠道。

蔡英文采取的這一勢態幫助她實現了一些政策目標。在時任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去年8月初作為25年來美國最高官員訪問台灣後,中國在台灣周邊舉行大規模封鎖性實彈演習。中國的敵意以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讓全球擔憂中國可能入侵台灣的機率提升。這令蔡英文總統得以將目前四個月的強制服役期延長至一年。

有分析說,蔡英文將在明年卸任。考慮到台灣爭吵不休的政治,她的繼任者可能不太可能具備她的自律和平衡技巧,可能會令已經危險的台海局勢更加危急。

分析說,美國將對她卸任感到惋惜。真正的問題是,中國是否也將會留戀她。或者北京可能感到,隨著她的卸任,如果一位不那麼謹慎的人執政,這可能會讓北京也不用那麼謹慎。這是懸在未來的一個大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