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共黨媒人民日報近日再度以專訪的形式,請“權威人士”點評中國經濟形勢。這位不具名的“權威人士”以“霸氣側漏”的話語風格把脈當前中國經濟五大問題。有中國經濟和政治的觀察人士認為,此次權威人士再度發話,顯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與總理李克強在經濟政策上的矛盾進一步公開化,習要為今後中國經濟可能長期停滯不前找到替罪羊。
人民日報5月9日在頭版重要位置刊登《開局首季問大勢》的文章,一年內第三次請不具名的“權威人士”談中國經濟。權威人士表示,未來中國經濟的走勢將是L型,強調“這個L型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今後幾年,總需求低迷和產能過剩並存的格局難以出現根本改變,經濟增長不可能像以前那樣,一旦回升就會持續上行並接連實現幾年高增長。”
權威人士表示,過剩產能依靠的短期經濟增長不可持續,要把重點放在供給側改革的主線。此外,“權威人士”還強調要去杠桿,指出“在高杠桿的背景下,匯市、股市、債市、樓市、銀行信貸風險等都會上升,處理不好,小事會變成大事。”
雖然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達到6.7%,要好於預期。但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一季度中國經濟的增長是建立在大規模信貸基礎上的,其中1月份中國央行投放的信貸額度達到2.51萬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顯示中國經濟又走回到靠舉債投資拉動的老路上。
對此,權威人士表示,“我們面臨的固有矛盾還沒有根本解決,一些新的問題也有所暴露。‘穩’的基礎仍然主要依靠‘老辦法’,即投資拉動,部分地區財政收支平衡壓力較大,經濟風險發生概率上升。”權威人士還表示,“中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迴旋餘地大,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裡去”,凸顯其對政府走老路的不滿。
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資深中國經濟研究員杜大偉通過電子郵件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人民日報對權威人士的訪談顯示,中國領導層希望從推動改革和以刺激來保增長中找到一個平衡點。權威人士所說的L型走勢意味著政府不會繼續擴大信貸規模讓經濟增速反彈至7%,相反會控制杠桿,接受6.5%的增長率。
但知名中國經濟問題學者、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員史劍道表示,人民日報刊登的權威人士的專訪不過是一場空談,抑或是中共高層在如何解決經濟難題上分歧嚴重的體現。
他說:“這要麼是中國政府展現出一種姿態,裝出一副要採取果斷行動的樣子,要麼是高層間就如何採取行動出現了分歧。有關如何改革的討論已經好多年了,但從來沒有付諸任何實質性行動。從過去經驗來看,政府害怕採取任何有必要的措施。”
有海外中文媒體注意到,就在人民日報專訪權威人士訪談刊發的當天,李克強在全國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上發表講話,指出政府沒有搞“強刺激”,而是著力推動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似乎是對權威人士批評的回應。
福布斯雜誌專欄作家、《中國即將崩潰》一書的作者章家敦認為,人民日報對權威人士的訪談顯示習近平與李克強在經濟政策上的分歧進一步公開化。
他說﹕“我們都知道習、李一直不和。李克強今年3月在全國人大作政府工作報告時,習近平甚至沒鼓過一次掌,這是違反禮節的。我認為,人民日報的這篇專訪是要懲戒那些不向他看齊的官員。”
香港英文的南華早報5月9日援引一位在英國的咨詢師的話說,人民日報這篇對權威人士的訪談幾乎是對中國國務院的公開批評,否定了李克強領導的國務院制定的多項措施,例如以推高股市和提高杠桿率來應對經濟增速放緩的做法。
曾在中國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的知名中國經濟學者羅小朋表示,這是要解決一個政治責任問題。
他說:“李克強可能要為下一步經濟出問題追究他的政治責任,是有這樣的可能性的。”
但亦有分析指出,真正掌管中國經濟的並不是李克強,他國務院早被習近平領導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和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架空。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史劍道說:“我的推斷是習近平和他的智囊們在掌管著中國經濟,而不是李克強。他已經被習近平邊緣化了,但這是我的猜測。”
章家敦說﹕“因此我認為要對中國經濟問題負責的應該是習近平,而不是李克強。”
對於這種看法,羅小朋表示,中國的政治就是這樣,出了問題是要有人負責的,但顯然這個人不會是習。“這個局我覺得從一開始就擺在那裡,就是說搞的好了是習的功勞,搞的不好李克強就是替罪羊。也正因為這樣,李克強就拼命掙扎。他就不能讓經濟搞差,但實際上又不是所有的杠桿都在他手裡。因為這是一個政治和經濟要配合的問題,但李克強政治上的手段又很不充分。這對他來說實際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羅小朋說,高層鬥爭的加劇恰恰說明他們對經濟束手無策。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史劍道預測,未來中國經濟將長期陷入停滯,在這一點上權威人士所說的L型走勢是沒錯的,除非政府真的採取權威人士所說的大規模改革。
他說:“除非決策者真的要去解決中國經濟中的問題、去像他們說的那樣解決債務問題、僵屍企業等問題,中國經濟將陷於停滯。中國的債務規模驚人、積累速度飛快,如果把債務問題和勞動力老齡化放在一起的話,那就是停滯。這就是中國經濟掙扎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