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英國科學家說,有可能永遠研發不出針對新冠病毒的有效疫苗。美國醫生表示,新冠病毒可能會長期與人類共存,希望屆時人類已經有了群體免疫力。公共衛生專家認為,政治領導人將決策僅僅與疫苗進行捆綁是不明智的。
英國派駐世界衛生組織新冠疫情特使大衛·納巴羅醫生(David Nabarro)日前警告說:“我們不能絕對斷定疫苗一定會出現,即使真的研發出疫苗,能否通過所有有效性和安全性測試,也不能完全斷定。”
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蘭斯(Patrick Vallance)醫生呼應納巴羅的說法,表示希望能夠研發出有效疫苗,但同時警告可能不會很快;因為目前所有研發中的疫苗都只能是寄希望,需要長期的實驗過程。此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曾表示,美國在今年年底可能會研發出有效疫苗。
美國超過一半以上的州本星期已經逐步進入重啟經濟活動階段,如果短期內不能產生有效疫苗,美國民眾應該如何應對目前仍然沒有得到控制的新冠疫情?
美國執業醫生對美國之音表示,當然存在永遠找不到有效疫苗的可能性,民眾應該做好應對新常態的心理準備。
華盛頓州家庭全科醫生聖西睿智(Richard St Cyr)說:“希望真到那時,我們已經有了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可能大多數人已經暴露於病毒,並且不再具有傳染性。 ”
聖西睿智醫生說:“如果目前疫情成為一種新常態,我會向我的病人強調,我們都必須繼續至少保持最基本的衛生習慣,包括繼續常洗手,並且可能見面不能再握手了。 ”
美國賓州聖-盧克大學醫院王海鷹醫生(Hai Ying Wang)對美國之音表示,儘管現在坊間對新冠病毒的預言眾說紛紜,但是自己作為醫生,認為新冠病毒會長期與人類共存。
王海鷹醫生解釋說:“一種病毒,一旦進入人體宿主之後,依照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理論,它不會主動離開宿主。會有兩種可能:一是大量用藥會引發它變異和毒性更強;另外一種就是不去動它、任其適者生存,而作為病毒它並不想主動造成宿主死亡,所以可能會出現自動減毒的可能,因此與宿主進入一種共存狀態。 ”
聖西睿智醫生也表示,長時間甚至永遠找不到有效疫苗是有可能的,因為這在現實中是正在發生著的:例如,人類至今仍然沒有艾滋病毒疫苗,甚至沒有普通感冒的疫苗。
在疫情尚未得到全面遏制,而且沒有有效疫苗和治療藥物的情況下,如何安全地逐步恢復經濟和社會活動,成為政治領導人和決策者必鬚麵對的挑戰。
設在北京的NGO組織“公共衛生治理”執行主任賈平對美國之音表示,對於政治領導者來說,將決策僅僅與疫苗進行捆綁是不明智的。他說:“因此,採取更為健康的生活方式、切斷和減少跨物種傳播途徑並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探尋更為融入自然的發展模式,應當是決策者們中長期需要考慮的政策選項。 ”
賈平還表示,從公共衛生角度來說,人類壽命和健康的提升,疫苗和治療藥物固然起到很大作用,但更多是因為人類行為改變,比如戒菸和健康檢查等等。
華盛頓州的聖西睿智醫生也提到改變人類行為的重要性。他說:“因此,幫助人們改變生活方式,專注於更多的植物性飲食、增加運動、努力減肥、獲得健康的睡眠,並且管理壓力和抑鬱等,都是至關重要的。” 總之,管控好糖尿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和所謂基礎病,即使病毒長期存在,也能夠降低病亡率。
與此同時,從事疫苗研發的科學家表示,疫苗的成功研發可能需要12至18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疫苗專家盛宗梅醫生(Zongmei Sheng)對美國之音說:“在我看來,疫苗遲早會研製出來,只是確實需要時間。”
1984年,時任美國衛生部長瑪格麗特·赫克勒(Margaret Heckler)曾經在華盛頓的記者會上宣布,科學家已經成功地發現了愛滋病毒(HIV),並且預期疫苗將在兩年內開始實驗。但是將近40年過去,愛滋病毒在全球造成3200萬人的死亡。目前世界仍然在等待有效疫苗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