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華盛頓 - 在以“依法治國”為主題的中共18屆四中全會召開前夕,被認為有左派色彩的雜誌《求是》旗下的《紅旗文稿》一再刊出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文章,在中國黨媒、學術界和輿論界引發激烈的論戰。海外分析人士認為,這不僅凸顯了中共高層在意識形態上存在的嚴重分野和矛盾,也顯示出內部權力鬥爭的激烈。
*胡平:論戰反映中國的兩個分裂*
《北京之春》雜誌名譽主編胡平認為,社科院院長王偉光有關人民民主專政的文章所引發的激烈論戰反映了當今中國兩個嚴重的分裂。
他說:“一個是理論和實踐的高度分裂,就是當局說一套做一套。另一個分裂就是理論本身的高度分裂。在官方文本,這種說法和那種說法完全是互相矛盾。這個大家都已經是司空見慣。”
胡平舉例說,中國的憲法和黨章里面都提到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但是另外一些官方文本就直截了當的將工人階級稱為弱勢群體,甚至很多地方還將工人暗示成社會不穩定因素。
*陳奎德:高層權力鬥爭激化*
普林斯頓中國學社執行主席陳奎德認為,中共上層主體基本上逃不出毛澤東和鄧小平這兩個話語體系,而在四中全會召開之前的這個關節點上,不同派別之間爭奪話語權的激烈鬥爭也在公開化。
他說:“現在四中全會前夕,中共上層看來非常明顯的權力鬥爭激化了,就是非常明顯的派別站隊也開始出現。”
這位研究中共理論的學者認為,由於預計四中全會進一步推出深化改革的措施,那麼可能受到影響的一些人就會最後站出來,做最後的搏鬥。另一方面,號稱是無產階級專政的中國統治階級比大資產階級還要資產階級,因此重提階級鬥爭對於那些在過去30多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積累了驚人財富的一批人來說將是非常危險的訊號,所以雙方鬥爭出現激化。
*胡平:彼法治非此法治*
不過,《北京之春》的名譽主編胡平認為,“依法治國”與“人民民主專政”這兩
個不同的說法背後反映了提出者的一些不同傾向,兩派之間的差別並不像他們想象出來的那麼大。而對於當權者來說,他有自己的一定之規,不會受這些不同說法的影響,會繼續沿用正統的意識形態話語,也會借助像“依法治國”這樣的新話語為現在的政治目的服務,但是這些新的話語與大眾一般人所理解的並不是一回事。
他說:“現在出現的這場爭論之間,其實對掌權者來說,不管是人民民主專政還是依法治國,都滿不是那麼回事。他既不會照著所謂人民民主專政的定義去做,也不會照著所謂的依法治國的定義去做。”
*保守派並非要回毛時代,而是對鄧加以修正*
胡平認為,在毛澤東和鄧小平之間,相比之下,習近平更尊鄧,其他的人也是以尊鄧為主,但是毛的旗號他們一定是要的,因為這是他們正統的一個來源,而且無論否定前30年還是後30年都使他們現在無法立足,所以習近平在口頭上一定要堅稱這兩個是統一的。
他說:“即便是現在黨內比較保守的那一派,他們也未免真的願意回到毛時代。我想這一點應該是非常清楚的。他們只不過更樂於對現在鄧傳統的一些做法做一定程度上的修正。”
胡平認為,在鄧小平時代,黨內不同的聲音被壓制下去,而現在沒有人能夠完全把這種不同的聲音壓得住,所以王偉光這樣的話語就會時不時的冒出來。
*不停的撥亂反正*
陳奎德也認為,習近平集各種頭銜於一身,反而表明他的權力是不穩固的。在他看來,對於當權者來說,以王偉光為代表的這種毛式話語體系對自己政權的安全是很不利的,因此會在不同派別之間搞平衡,而不是讓某一方走得過遠。
他說:“對鄧小平式的撥亂反正再一次偏回到毛式,再一次撥亂反正這樣中共內在的邏輯運動,我想它是不會停的,目前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關節點,也就是四中全會前。”
*高壓政策顯示權力未穩 難見廬山真面目*
陳奎德認為,習近平雖然反腐的力度和深度超過了任何一位前任中國領導人,但是在意識形態方面出現了向左擺的傾向,有某種種再意識形態化以及在國際事務上再冷戰化的趨勢。在他看來,習近平是不得不走鄧小平的路線,是想用鄧小平式的方法來達到毛式保持政權的目標。不過,他認為,現在判斷習近平究竟是姓毛還是姓鄧還有點為時過早,因為在他還沒有完全掌控權力的時候,他一定是要採取威權高壓式的政策。
他說:“中共的基本規律就是,在上層權力鬥爭非常激烈的時候,它一般的社會政策一定是向左、一定是要壓制社會的,因為誰也不敢在這個時候向國際社會、向中國國內表達一點緩和的、寬鬆的統治方式,因為這都會被對方抓為把柄,認為你是所謂的修正主義、投降主義。”
這位長期觀察中國政治的分析人士說,一個領導人只有在面臨巨大的危機而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才可能露出他的廬山真面目。
這一波爭論由何而起?是誰先亮出了“人民民主專政”和“階級鬥爭”的舊旗?請
回顧報導道的第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