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開打將近500天,俄羅斯武器在戰場上的表現並不理想,連帶影響到俄羅斯向國際市場出售武器的能力,甚至可能波及到中國武器銷售。分析人士表示,中國的武器系統基本上跟俄羅斯是“師出同門”,同屬俄系,既然俄羅斯的武器表現不佳,採買國也會對中國製的武器抱持觀望,尤其中國武器還缺乏實戰經驗,加上中國戰狼外交的困境,更加深限制了中國武器出口的契機。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目前全球五大軍火輸出國分別為美國、俄國、法國、中國和德國,總市佔率超過75%。但世界第二大武器出口國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中表現不佳,除了俄羅斯坦克頻遭烏軍發射的標槍飛彈炸毀外,俄羅斯總統普京號稱世上無人能攔截的高超音速“匕首”導彈也被美製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抓個正著。此外,俄國數架直升機與戰機頻被便攜式毒刺飛彈打下,而俄羅斯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更因海王星反艦飛彈而受到重創。
缺口由誰補上?
俄製武器在烏克蘭戰場上表現不理想,使其在國際軍火市場上的聲望大跌。分析人士預估,全球軍火市場將出現重整,俄羅斯在未來的軍售份額將會明顯降低,甚至會掉到世界前五名之外。但俄羅斯的份額缺口會由誰補上,外界有不同看法。
美國《防衛新聞》(Defense News)7月10日報導,中國將成為最大受益者。全球15家最大的國防公司中,有6家是中國國有企業,中國擁有滿足國內需求的國防製造能力,同時可向外國買家交付大量日益複雜的系統和平台訂單。
近年來,中國向巴基斯坦交付了第四代戰鬥機和054A/P型護衛艦,向泰國交付了萬噸級071E型綜合登陸艦“象島號”。短短兩年內,中國的軍售價值就幾乎增加了兩倍。
《防衛新聞》說,烏克蘭戰爭正在給俄羅斯的國防生產帶來壓力,可能會在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內困擾著俄羅斯。中國有機會、有動力、有能力從俄羅斯的損失中獲益。隨著俄羅斯失去更多的全球軍火市場份額,中國的成功已經沒有太多障礙。
中俄武器師出同門
不過,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云有不同看法。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俄羅斯的武器表現不佳,連帶可能使武器系統跟俄羅斯“師出同門”的中國受到波及,中國能從中獲益的好處將很有限。
他說,首先,俄製跟中國製的武器都一樣,在設計哲學方面存在著重大弱點。以坦克來講,人員安全較不被重視,比如俄國坦克在俄烏戰場上之所以經常被“開罐頭”(頂端砲塔整個被炸開),就是因為它的彈藥是放在車子的底盤,如果被敵方命中的話就會“殉爆”,車組人員瞬間燒成焦炭。而中國新一代的99式主戰坦克也是師承俄國的設計理念,所以中國坦克可能也會受到一些衝擊。
電子系統致命傷
他表示,俄製武器的第二個大致命傷就是電子系統,一方面受到技術限制,不若西方國家來的精密,另一方面也比較容易受到干擾。雖然中國的電子系統可能會比俄羅斯來的強,因為中國在過去20年藉由各種“民轉軍”的手段導入一些西方科技,但由於中國武器缺乏實戰經驗,所以在面對實戰時也可能跟俄羅斯一樣表現得不太理想。
蘇紫雲說:“第一個,中共的武器裝備跟俄羅斯是師出同門;第二個,中共雖然有更新一些設計,可是終究沒有實戰經驗,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取代俄國的市場會有一些挑戰。”
今年3月,法國《費加羅報》(Le Figaro)引述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報告指出,法國在2017至2021年期間晉升為全球第三大武器出口國,市場佔有率自6%擴大為11%,為同期國際軍售增加最多的國家。其中,法國56%的出口來自印度、卡塔爾與埃及等3國的飆風戰鬥機(Rafale)訂單。
英國《衛報》說,法國有望在10年內取代俄國成為全球第二大軍火輸出國。
蘇紫雲表示,韓國的軍火工業近年來是一匹黑馬,其K-9自走炮已經出口到愛沙尼亞、芬蘭、印度、挪威、土耳其、波蘭、澳大利亞等國家,韓國K2黑豹戰車也已打進歐洲市場。去年,波蘭與韓國簽署武器採購框架協議,購買韓國生產的648門K-9自走炮、48架FA-50輕型戰鬥機與980輛K2黑豹戰車。業界估算,該合同規模達148億美元,是韓國近期的最大訂單。
蘇紫雲說:“俄羅斯讓出的市場份額,可能會由中共、南韓跟北約部分的國家所瓜分,而不是說中共一家獨大 。”
中國搶奪軍火市場有限
台灣《全球防衛雜誌》採訪主任陳國銘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表示,中國搶奪俄羅斯騰出來的軍火市場的空間並不會如外界想像的大,因為俄羅斯武器在俄烏戰爭中表現欠佳,可能會影響到日後其他國家採買中國武器的可能性。
他說:“既然俄羅斯的老大哥武器表現不佳,那說真的,你要讓這些採買國相信中國小老弟的製品會比俄羅斯好,這個會有部分國家觀望。”
他表示,從東歐國家就可以看出這個趨勢,波蘭、捷克、匈牙利等國在加入北約之後,趁著俄烏戰爭把舊式的米格戰機捐贈給烏克蘭,並同時替換成歐美系的武器。他們寧可多花一點錢去採買歐美製的武器,也不願採買中國武器。
越南是另一個例子。陳國銘說,越南以前也是慣用俄系的產品,但是隨著中國崛起,中越紛爭不段,越南開始慢慢跟美國重修舊好,所以越南採買的也是美製武器。又比如菲律賓,因為中國的南海擴張政策也讓中菲的主權爭議越演越烈,這些國家都寧可購買西方國家的武器,也絕不會去購買中國的產品。
陳國銘說:“所以其實應該說,戰狼外交的困境其實限制了中國武器銷售的契機。”
後門程式引擔憂
分析人士表示,除此之外,中國出售的武器是否隱藏了“後門程式”,也令許多采買國擔憂。 《南華早報》在今年5月引述消息人士的話說,所有的中國製戰機和偵察無人機在設計和研發時,都內建了“電子地理圍欄”辨識系統,只能在中國邊界外飛行。這似乎印證了土耳其在去年發現,中國製的無人機只要接近中方的邊界就會不受土耳其的控制,自動掉頭轉彎飛離中國邊境,無法攻擊中國境內的目標。
分析人士說,這種“忠犬設計”雖然是源自出口國的一種自我保護措施,原也無可否厚非,但可能會讓採買國感到擔憂,擔心自己的軍隊或國安單位的通訊語音或數據內容會被傳送到北京,因信任度不足而不敢採買。
陳國銘還說,中製武器的另一項弱點就是後勤補保與維修通常比不上歐美國家,中國製的發動機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但他也說,中國的武器並非毫無優勢,比如中國的翼龍無人機造價就比美國同等級的無人機便宜1/4到1/5。除此之外,軍購還涉及採買國本身的意願與用途,比如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採購中國的無人機是用來擔任空中衛兵,所以它對性能的要求就不會太高,也可以容忍缺陷。
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丁樹範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過去20年,中國因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跟西方交流頻繁,因而學到了很多製造先進武器的技術與經驗。比如中國現在已是全球首屈一指的造船大國,新接訂單量佔國際市場份額超過70%,位居世界第一。同時,中國也出口很多太空系統的衛星地面接收站,幫助阿爾及利亞和巴西建立地面衛星站等。
丁樹範說,中國的武器出口國主要包括“鐵桿兄弟”巴基斯坦、泰國、孟加拉、緬甸等,基本上以開發中國家居多。而緬甸政府買這些武器的目的是用來鎮壓國內異議團體或是不同族群,所以也不需要太複雜精密的武器。
中國武器優勢
丁樹範表示,中國對武器的出口就跟“一帶一路”一樣,往往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只要對他有利的他就去做,不像西方國家會去考量當地國的人權問題,擔心如果賣武器去鎮壓當地國的人民會失去正當性。
丁樹範說:“坦白講,(中國)在這方面的確是比美國有優勢 ,這也是某種程度可以解釋說,中國為什麼爭取到很多第三世界國家武器的訂單,因為這些第三世界國家一般來講,人權紀錄坦白講都是蠻有問題的。”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中國武器在國際軍火市場的最大競爭力就跟其他商業市場一樣,在於China Price(中國價格,意指低價),買入國可以用比較低的成本買到一定性能的武器裝備;而中共出口軍備的最主要目的是為了跟買入國建立更長遠的合作關係,因為武器裝備與零件都控制在中國手裡。
蘇紫雲並表示,雖然跟中國買武器的多半是跟中國友好的國家,但中國有時是“兩邊都賣”,譬如過去伊朗跟伊拉克發生衝突時,兩邊都可以看到中國的裝備,包括運兵車、主力戰車等,所以對中國來講,只要能收入獲利並跟買入國維持良好的外交關係就好,“他就不管你的武器拿去打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