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8月以來第五次下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 美國之音

摩根大通8月以來第五次下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摩根大通星期五(11月5日)因電力短缺影響製造業及新冠病毒疫情再爆發打擊消費者支出和服務業,將中國第4季度經濟環比增長預期從5.0%下調至4.0%。

據路透社報導,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濱在一份報告中說,“回顧過去,自8月以來,我們已經5次下調了對中國增長的預期。”他表示,摩根大通現在預計中國今年全年增長7.8%,2022年增長4.7%。

報導說,朱海濱還表示,“特別是,剔除與疫情有關的波動後,我們注意到,平均年度GDP增長(與兩年前相比)已經明顯減速。”

中國的新冠病毒疫情目前出現了反撲。據中國國家衛建委通報,11月4日0到24點,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78例。

彭博社和路透社等媒體在報導中國這一波疫情時都提到,與世界上許多國家及許多城市相比,中國或北京的疫情都可以算微不足道。但是由於中國政府對病毒和疫情採取零容忍的“清零”政策,對即使零星的病例都大動干戈,不計成本地嚴防死堵。因此中國人面對的疫情雖然不嚴重,但他們卻遭遇全世界罕見的封閉和嚴管措施。

就在上個月,荷蘭國際集團(ING)也在兩個月內第2次下調對今年下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預測,預計第3和第4季度的GDP增速將分別同比放緩至4%和4.5%,全年增速從8.9%下調到8.7%。

IN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彭藹嬈(Iris Pang)表示,下調原因是受到了電力供應緊張和監管持續收緊的影響.她還表示,中國第二和第三產業都受到了巨大衝擊。

她在分析報告中寫道,“電力短缺和工廠暫停運營影響了第二產業。由新冠疫情導致的港口停運主要影響第三產業。科技數據隱私、網絡遊戲時間限制、以及補習中心的關閉也屬於第三產業……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的人因為恆大事件而失去工作或減薪。”

中國政府近幾個月對國內的高科技、能源和房地產等行業加大了監管,中國市場蒸發超過1萬億美元,阿里巴巴等巨頭的股價近乎腰斬。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亞洲安全倡議的高級研究員羅伯茨(Dexter Tiff Roberts)曾表示,由於政府政策的巨大不確定性,西方投資者正在遠離中國。

他不久前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外國投資者在尋求交易時將變得更加謹慎,並且在發起交易前,將盡其所能,努力從中國政府的角度確定他們正在考慮的任何交易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