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日本政府上週再次抗議中國單方面在東中國海建設和開採油氣田的行動,這是2008年中日達成合作開採部分油氣田的協議,卻至今沒實施的境況中,日本因為同樣問題不斷向中國抗議以來的最新抗議紀錄,日本已開始出現懷疑中國建設油氣田的最終目的是軍事用途的聲音。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上週四(6月2日)說,日本外務省已通過中國駐日使館抗議中國推進在東中國海建設油氣田的行動。他說,日方確認了中國在東中國海日中海上分界線附近建設的油氣田有兩個鑽台在繼續推進,“日方抗議中方單方面地推進開發行動”。
外務省也公開了5月下旬自衛隊軍機在東中國海日中海上分界線附近,拍攝到中國油氣田鑽台上安置了大型起重機和直升機起降台的鳥瞰照片。外務省稱,至此日本已在東中國海日中海上分界線附近確認了中國16個開採設施,並且經這次確認說明,16個開採設施的鑽台都已建成。
到週二(6月7日)為止,在日本看不到中方對日方這次抗議的反應。日本報導中方對油氣田糾紛的最後一次反應是去年7月7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中國的有關活動是在不存在爭議的本國管轄範圍內進行,日方所謂的抗議沒道理,中國不接受日方的無理要求。”
不同國情
日本約在2004年6月發現,中國在東中國海日本主張的海上分界線附近的中方一側開始勘測、建設“春曉”油氣田,後來繼而發現中國還勘測、建設“斷橋”、“天外天”、“龍井”三個油氣田。
日本政府指出“春曉”和“斷橋”的海底大陸架與日方海底相通、“天外天”與“龍井”也存在相同的可能性,指責中國雖在中方海域開採,但會吸走日方海底天然氣,於是要求中國停止建設和提供開採數據資料。遭中國拒絕後,日本政府開始經常抗議並在民間輿論推動下,醞釀用開採手段對抗中方。
但日本沒有開發能源的國營企業,2005年7月,日本政府向民間帝國石油公司發出批准開采的“試鑽權”,但帝國石油至今尚未開工。
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顧問十市勉解釋說:“東中國海海底的天然氣都是小口分佈,建設一個鑽台所需的成本沒法從該鑽台能開採到的天 然氣量回收,而且還有龐大的輸送成本,肯定會賠本,所以開采的政治意義大於經濟意義。中國當時決定開採,既可能因為中國當時成本較低,也可能主要是政治目 的,這也是基於中國開採公司都是國企才能實現,日本民間公司則很難。”
政治因素
市場經濟下的日本似乎只剩下不斷向中國抗議的手段,而中國的反應也依據每次中日政治關係冷暖表現出溫差。2006年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政權結束前的中日政治關係惡劣期,中國曾派遣東海艦隊5艘新銳軍艦在油氣田附近巡航警戒,令局勢升級到軍事衝突危機階段。
2006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首次執政後,中日開始改善關係。2008年前中國總理溫家寶與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達成協議,同意日本企業參與“春曉”油氣田開採以及兩國合作開發“龍井”油氣田。
但此後伴隨兩國關係起伏,合作開發的協議至今沒具體進展,倒是中方不斷建設、不斷開採,從4個鑽台發展到目前16個。其中“天外天”油氣田等鑽台和這次日本確認的兩個鑽台之一都發現過噴火或冒煙現象,說明這些鑽台可能已投產。
2004年嘩然的日本輿論現在對政府抗議和中國反應顯得冷漠,不少輿論已悲觀指出日本事實上沒法阻止中國在東中國海開髮油氣田的行動。一 般看法主要有三:第一,中國油氣田是建設在即使按照日本主張的海上分界線位置,也位於中方一側,日本無法干涉;第二,日本主張中國油氣田部分建設在與日方 海域海底大陸架相同的結構上,但中國否認,實際是否吸走日方海底天然氣,只有已開采的中方數據能說明,但中方拒絕提供數據;第三,日本無法以開採對抗迫使 中國實行合作開採協議。
軍事用途?
但日本現在憂慮的還不僅是領土、能源利益損害,而且還有安全防衛憂慮,或者後者更深刻。因為就算2004年中國可能以廉價勞力等低成本決定開發東中國海油氣,但後來在東中國海不斷擴大建設的“平湖”、“八角亭”、“冷泉”等油氣田的成本也已上升,加上近年國際能源價格不斷下跌,中國開採行動顯然是虧損。按日方依據中國勞力、建材費等市場價格試算,中國在東中國海開採油氣得到的利益只約佔投資成本1成。
中國不顧日本抗議,堅持擴大建設東中國海油氣田的行動與中國在南中國海填海造到的行動有著類似的執著,也促使日本聯想到中國建設油氣田的真正目的可能同樣是軍事用途。
日本著名的中國軍事評論員平松茂雄指出,中國在東中國海建設油氣田的真正目的並非為了開發資源,而是作為軍事據點,“中國鑽台上的平台可安置發射導彈系統和戰機”。平松茂雄的分析已列入日語維基百科,作為常識在日本被關心東中國海中國油氣田問題的人所認知。
2010年以後,圍繞開發東中國海油氣田問題,中日海洋調查船艦在現場發生的糾紛已多次上升到軍事衝突危機層次,成為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主權外,中日在東中國海存在的另一潛在的軍事衝突危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