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ODA《白皮書》援助東盟 目的備受矚目

越南胡志明市正在興建的107公里的地鐵就是由日本ODA提供的資金,越南政府在每個日本援助的工程現場都有醒目的說明(美國之音歌籃拍攝)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日本新ODA《白皮書》援助東盟 目的備受矚目

日本外務省最近發表了2015年度ODA(海外開發援助)《白皮書》,說明2014年日本對外實施援助的成績和基於去年內閣決定對外援助基本方針《開發協力大綱》所留下的課題。這一每年公佈的ODA《白皮書》,今年令日本內外傳媒聚焦的是日本政府首次說明“日本的海上要道位置”處於長年援助的東盟國家。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外務省發表的2015年對外援助ODA《白皮書》的卷頭語寫道:“現在國際社會上沒有一國能單獨確保本國和平與繁榮,在與民間企業、地方政府、非政府組織(NGO)為首的各種國際活動提攜中,發揮著解決發展中國家開發課題和維持成長的重要作用。日本基與與國際協調的‘積極和平主義’立場,為了加強國際社會的和平與安定以及繁榮基礎,更積極地推進開發合作同時,通過與國際社會各主體構築堅固且建設性的關係糾集力量、面對開發課題”。

日本外務省公佈的276頁2015年海外開發援助ODA《白皮書》(美國之音歌藍拍攝)

他指稱,日本的努力既是為了構築和平、安定、繁榮的國際社會,也是確保日本本身富裕、和平社會繼續發展的利益,其中ODA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日本政府1954年起對海外發展中國家實施ODA,援助項目包含構築和平、維持統治、推進基本人權、人道支援等方面,原則是顧全環保與開發、迴避軍事用途及迴避助長國際紛爭、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定等。援助方式包括無償資金援助、日元低息貸款、技術援助、自然災害緊急援助。資金援助與技術援助之間,存在著提供的資金由走出海外的日企來建設,最終造福當地的事實關係,這是1990年代日本進入經濟蕭條後,國民容許龐大的ODA繼續的一個重要原因。

*金額最大受惠國*

在日本1970年代經濟高速發展、成為經濟大國前,ODA實際上是日本對二戰期間侵略過的周邊受害國實施戰爭賠償的主要手段,最早實施的對象國是緬甸,隨後是菲律賓、印尼等亞洲為主的國家。日本經濟發展後,尤其是近年,ODA遍及世界各地。2015年《白皮書》記載“已畢業的援助對象名單”只有:南韓、新加坡、汶萊、香港、台灣、澳門。

日本實施ODA累積金額最多的援助國是中國,1972年前中國領導人毛澤東為了盡快改換接近美國為首的西方外交路線來對抗蘇聯(俄羅斯前身)、與聞風捷足先登中國大門的日本迅速建交,放棄了要求戰爭賠償權。

1978年中日締結《和平友好條約》後,本來就有意以援助方式來補償中國的日本,迅速支持前中國領導人鄧小平開始推行的改革開放路線,1979年開始提供建設基礎設施所需的ODA。2009年中日圍繞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主權糾紛,兩國在東海撞船,爆發了重大外交糾紛,日本國內輿論高聲譴責中國本身已開始援助東南亞、非洲等國時,日本政府還繼續向中國提供援助的愚昧與外交軟弱,於是日本民主黨政權宣佈停止對中國實施了30年的ODA新項目(既定項目照舊)。

*尚未“畢業”的中國*

09年以後至今,日本對中國實施的ODA都是執行09年以前既定的計劃。到2009年為止,日本對中國低息貸款額累積至3.3165萬億日元(約293億美元),無償資金援助到2013年為止累積至1572億日元(約14億美元)、技術援助到2013年為止累積至1817億日元(約16億美元)。

這次發表的2015年ODA《白皮書》記載,2014年日本對中國貸款為1.23億美元、無償資金援助為332萬美元、技術援助為1569萬美元。

《白皮書》說明,“1979年以後,雖然實施了作為日中關係支柱之一的ODA,但基於中國在包括經濟、技術在內的各方面很大變化,佔ODA最大比率的日元貸款以及一般無償資金援助已結束了新項目。到現在為止,日本的支援不僅為中國經濟的安定發展做出了貢獻,而且對亞太地區安定、對改善日本企業在中國的投資環境和日中民間經濟關係進展提供了巨大貢獻”。

《白皮書》還說明現在及今後選擇對中國實施既定ODA項目的具體方案:“現在對中國實施的ODA是直接影響日本國民生活的越境公害、感染症、食品安全等真有必要合作的方面提供技術合作等,以及對中國草根民眾安全實施無償資金援助等相當有限的方面。此外,對中國大部分的技術援助都是分階段地實施雙方適當分擔費用的方法”。

*東盟成援助重點*

幾乎與停止對中國ODA新項目同時,日本更致力對東盟的援助。《白皮書》列出2014年日本對東亞援助金額表中,最大援助國是越南,其他依次是印尼、菲律賓、泰國、緬甸、中國、柬埔寨、蒙古、老撾、馬來西亞、東帝汶。

《白皮書》說明日本援助東盟是基於“東盟各國是日本海上要道位置的同時,很多日本企業活動等也與其締結強大經濟關係,政治、經濟兩方面對日本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地區。東盟2015年以構築共同體為最大目標,加強地區內互補和縮小發展懸殊。日本基於配合東盟這些方面,以加強互補性和縮小懸殊為軸,實施著ODA來支援東盟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法制、海洋安全、防災、保健醫療、構築和平等”。

《白皮書》還說,日本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支援制定制度和培養人才,振興貿易和激發民間投資等,令ODA與貿易、投資相結合,推進開發合作,對東亞地區醒目的經濟成長作出了貢獻。現在基於共有的價值觀,以進一步加深地區內合作與統一、推進相互理解來維持安定為目標,為此迄今為止存在與建設基礎設施並行的防災、環保和氣候變化、法制,日本與這些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既有緊密地關係,這一地區的安定與發展也極大地影響日本的安全與繁榮。基於這種考慮,日本一邊應對東亞各國的多樣化經濟社會狀況,一邊採取必要的合作內容變化來採取開發合作活動”。

2012年中國多個城市爆發反日運動、2013年日本企業的中國工廠遭遇加薪罷工潮後,2013年起,日本對中國投資不斷減少,日企關閉中國工廠搬遷到成本比中國低、民眾不反日的東盟國家去形成潮流。日本政府經濟產業省旗下的貿易振興機構理事長石毛博行說:“對大部分投資中國的日本企業來說,中國政治和經濟都存在許多風險”。

*戰略意義正趨高*

日本對東盟的ODA原來是基於戰後補償性質,由此逐漸建立了戰後穩定和友好的關係。但隨著中國經濟崛起,日本與東盟各國構築了半世紀的穩健關係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面臨中國較勁,中日在東盟爭奪影響力。

近年隨著中國軍事崛起,尋求海洋權益擴張,中國與部分東盟國家主權糾紛再起,菲律賓、越南等高調尋求美國、日本國防合作,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低調歡迎美日力量平衡東盟地區和平杠桿。不過與中國主權糾紛較少或經濟上更依賴中國的柬埔寨、老撾等國希望與中國維持友好關係,剛民主化的緬甸也展示靠攏中國的動向。

東京財團高級研究員神保謙說:“東南亞地區海域不僅是亞洲主要國家支撐經濟的商船要道,而且是連結南中國海、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要塞。這個海域本來就存在周邊各國和地區之間的主權糾紛,並且沒確立安全保障狀況”。

隨著中國崛起,中國與東盟的經濟懸殊擴大。去年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比東盟高出超過3倍,東京財團按各國現在的發展速度預測,到2030年中國GDP不僅依舊比東盟高3倍,而且超過美國,並會成為日本的4倍。而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則預測,到2025年中國國防費不僅可能是日本的9倍、東盟的5倍以上,而且美中國防費可能接近,到2030年美國也可能無力抗衡中國。

神保認為,維持東南亞地區海域安全,最好的出路是培育東盟壯大國防能力。他說:“日本可做的有三方面:第一是加強與東南亞各國聯合軍演或軍訓;第二是提供東南亞各國加強國防和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和技術,這主要就是政府善用ODA,促進日本企業協助東南亞國家提升國力;第三是向東南亞國家出售防衛裝備”。

去年起,日本政府對東盟確實積極地推動上述三方面行動。實施了62年的ODA,從賠償、補償性質到協助日企順利拓展海外市場的目的,可能正在加入愈來愈鮮明的防衛戰略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