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電力公司週一(6月12日)開始對福島第一核電站經處理和稀釋的核污染水進行排放設備試運行,試運行期間使用淡水代替,預計試運行將持續兩週。該計劃將處理過的核污染水再用海水稀釋後通過海底隧道緩慢排放入海,但遭到一些當地漁業團體和鄰國、尤其是中國的強烈反對。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日本駐中國大使館星期二舉辦試排放說明會,被中國外交部批評是誤導國際社會。
核電站工作人員在新建的海濱設施中檢查抽水泵和緊急水流截斷裝置,這些設施將用大量海水來稀釋處理過的核污水,稀釋後的水隨後進入海底隧道並輸送到距離海岸約1公里(0.6英里)的海洋中排放。
海底隧道等關鍵設施即將完工。東京電力公司表示,試運行持續兩週後,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預計在7月初進行運行前檢查。
日本政府於2021年4月宣佈該計劃,將經過處理但仍具有輕微放射性的水稀釋至其所謂的安全水平後,逐步排放入海。日本官員表示,目前儲存在核電站大約1000個儲存罐中的水需被抽出,以防止發生地震時意外洩漏,並為核電站的退役騰出空間。
不過該計划不僅遭到一些當地漁業團體強烈抗議,包括南韓、中國和太平洋島國在內的周邊國家也提出安全擔憂。尤其中國對此強烈反彈。
澳門市政署週二(6月13日)率先表示,若日本方面開始排放核污水,將會暫停包括東京都、千葉縣等九個日本縣市的水產、蔬菜和水果等進口申請,屆時不排除進一步要求從日本其他地方進口的鮮活食品都要附上輻射檢測證明,並通過相關檢驗檢疫措施。
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李鬆週一在中共官媒環球日報發表“日本強推核污染水排海極不負責、覆水難收”一文中措詞強硬表示,這將使福島核事故污染風險轉移到鄰國和周邊環境,進而導致全世界、全人類受到二次傷害。
他說:“隨著日方排海行動迫近,國際社會質疑、反對之聲此起彼伏。日方排海決定既說服不了本國民眾,更使得包括中國在內的鄰國及太平洋島國民眾不放心、不信任、不答應。”
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張克儉,上週出席在維也納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時說:“日本妄圖掩蓋核污染水排海危害,在未對有關技術和淨化裝置長期可靠性進行驗證的情況下強行推進排海,不可接受。”
上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也曾表示:“既然日本政府口口聲聲說福島核污染水安全無害,那麼日方為什麼不直接向日本國內排放核污染水,或將其用作農業、工業用水,而要向海洋一排了之呢?日方出於一己之私,把全世界置於風險之中,這是十分不負責任的行為”。
據日本多家媒體報導,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還要在本月內進行檢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關於經處理核污染水安全性的匯總報告也將於本月公佈,如果試運行和檢查等都沒有問題,排海準備工作最快可能本月內全部就緒。
日本官員先前表示,這些水將被處理到可合法釋放的水平,並用大量的海水進一步稀釋。通過數十年的時間經由一條海底管道逐漸排放,使其對人類和海洋生物不致產生危害。
三名澳大利亞科學家曾在一份聯合報告中寫道:“與太平洋中已經存在的放射物相比,日本計劃每年排放的放射物含量真的只不過是滄海一粟。”
2023年2月,韓國政府的一份研究表明,排放福島核廢水對韓國水域的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然而一些人仍然認為,目前對於長期、低劑量接觸放射性核素的影響尚不清楚,應該推遲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