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專家分析拜習會 反映香港國際地位失色

香港各大主要報章11月17日以拜習會作頭版頭條大篇幅報道。(美國之音/湯惠芸)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地時間星期三,在美國三藩市會晤,香港各大主要報章星期五都以頭版頭條大篇幅報道這次“拜習會”,指雙方達成20多項共識,最受矚目的是恢復一系列軍事聯繫機制。而台灣問題成為焦點,習近平強調”中國終將統一”,但否認計劃2027或2035年武力統一台灣。有香港專家分析,拜習會幾乎沒有觸及香港問題,反映《港區國安法》實施後香港的國際地位失色。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香港專家分析拜習會 反映香港國際地位失色

美中關係近年因為香港及台海等議題處於低點,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地時間星期三(11月15日),在舉行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的美國三藩市會晤,是兩名元首繼去年11月在印尼峇里島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後再次會晤。

香港各大主要報章頭版頭條報道拜習會

香港各大主要報章星期五(11月17日)都以頭版頭條大篇幅報道這次“拜習會”。香港《明報》的大標題是“會拜登20多共識、習否認武統有期”,小標題是“華冀闢三藩市願景、拜登:迄今最具成果討論”。

《明報》的內文報道,雙方達成20多項共識,最受矚目的是恢復一系列軍事聯繫機制。拜登形容這次會談是雙方迄今“最具建設性、而且最富有成果的討論”,重申人權、台灣問題等立場。習近平則提出中美關係穩定發展“五根支柱”,希望開闢“三藩市願景”,要求美方停止武裝台灣,並強調“中國終將統一”,但否認計劃2027年或2035年武力統一台灣。

信報社評指美中關係”存異”仍顯著

《信報》財經新聞星期五的社論標題是:習拜“求同”得進展、中美“存異”仍顯著。內文指,近年來處於緊張狀態的中美關係見到緩和跡象,不過,避免衝突並不意味着中美關係回復到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時代的和平共處。如今的情況是中美”求同”得到有限度的進展,“存異”方面的鴻溝卻仍然十分顯著,尤其關於敏感的台灣問題,中美無法達成共識。

《信報》的社論引述外媒報道匿名美方官員表示,習近平向拜登否認“將在2027或2035年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的傳言,但提到對台動武的條件。拜登的講法比峇里島會晤之時更模糊,僅僅強調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重申美國維持一個中國政策,希望北京不要干預台灣選舉。

港官鷹派言論折射中美港美關係矛盾

社論表示,雙方不但在台灣問題無法達成共識,拜登依舊執着於人權問題提出詰難。白宮表示,拜登就中國在新疆、西藏和香港的侵犯人權行為,向習近平表達擔憂。

《信報》社論又表示,因為人權問題,美國國會議員在APEC峰會前提案,要求制裁49名香港官員、法官和檢控官,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一而再、再而三地公開猛烈抨擊美國的行徑猶如“黑社會”。儘管鄧炳強的鷹派措詞在“習拜會”尋求改善關係之際顯得不符主旋律,但他的言論折射出中美和港美是何等的矛盾難解。

劉夢熊:北京暫時沒有武統台灣的藉口

前中國政協委員劉夢熊接受美國之音訪問分析,拜習會以台灣問題為焦點,拜登重申美國支持一中政策、不支持台獨,以解除美中之間可能引起衝突的最大引信,習近平亦強調沒計劃2027或2035年武力統一台灣,主要是由於台灣民進黨政府沒有進行“法理台獨”等操作,令北京暫時沒有武統台灣的藉口。

劉夢熊說:“因為台灣本身沒有去搞法理台獨,所以它(北京)亦都失去了武力攻台的一個法理依據,所以中美之間就這個問題上再次保持到一個相互的諒解,這個其實就是不奇怪的,因為其實雙方都要有一個和緩中美關係的一個客觀需要,在美國來講它就不希望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以及中東那個以哈、即是以色列及哈馬斯的衝突當中,再有‘第三個火頭’譬如台海的衝突,或者是朝鮮半島的”第四個火頭”的衝突,它不希望(發生)這樣的局面。”

劉夢熊表示,習近平到美國出席APEC峰會,最主要的目的是尋求改善中國目前面臨改革開放45年來,最嚴重的經濟下滑,因此尋求改善與美國及西方發達國家的關係非常重要。

劉夢熊說:“因為現在中國面臨著改革開放45年來,最嚴峻的經濟下滑,這個員工失業潮、企業倒閉潮、投資萎縮潮、出入口下降潮、各級政府的財稅失血潮、債務爆雷潮那樣,變成中國很希望能夠搞好經濟,而搞好經濟它亦知道改善同美國、西方發達國家的關係,對於它改革開放、對於它的進出口貿易、對於吸引外來的投資,來解決它那個失業潮以及那個經濟下降潮,是有著最重大的意義。”

北京或檢討香港“凡事左三分”之風

至於拜習會沒有重點提及香港議題,劉夢熊估計,北京為了解決中國國內的經濟問題,對港政策可能會作出調整,因此沒有強烈回應美國關切香港的人權問題。

對於香港政府高官以致各大親中政黨及組織,在APCE峰會前,高調抨擊美國國會議員提案制裁49名香港政府官員以及法官、檢控官等,劉夢熊形容這種“凡事左三分”的舉措,“跟車太貼”已經“撞板”,完全不懂得辯別北京的外交政策以及風向,他認為北京可能會重新檢討香港這種極左的政治風氣。

劉夢熊說:“因為在香港的‘凡事左三分’的政策,已經令到香港無論是自由、法治、人心的指標,乃至國際的金融、貿易、航運指標,乃至房地產、股市的指標,以及政府財政儲備的指標,9大指標全部都是向下沉淪,證明了過去幾年的政策、有些法例、有些提法起的效果是負面的,只是令香港向下沉淪,而不是令香港向上提升,我相信隨著中美關係的改善,香港政府它那些‘凡事左三分’,乃至北京對香港的涉港系統它們的‘左的一套’、‘一左二窄’的一套都會重新檢討。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漸被新加坡取代

劉夢熊又表示,《港區國安法》實施超過3年來,香港泛化中國國家安全的重要性,衝擊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這次拜習會幾乎沒有觸及香港議題,反映香港的國際地位已經淡化,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逐漸被新加坡取代。

劉夢熊說:“在香港將(中國)國家安全泛化、‘泛國家安全化’,變成衝擊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衝擊了《基本法》賦予香港人的自由、民主權利,所以這些事情令到香港出現了洶湧澎湃的移民潮,香港各項的指標都向下,所以(中國)內地有段子講、有民間流傳的段子講,就是說‘英國人令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花了100多年;但是北京令到新加坡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只是用了3年’,這個就是一個很大的諷刺。”

評論指香港普通法制受國際社會質疑

時事評論員譚美德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習近平在拜習會上沒有提及香港議題,可能是由於北京著力改善中美關係,而《港區國安法》實施之後,國際社會質疑香港的法治制度是否仍然維持普通法的法制,為了避免矛盾沒有在香港議題上著墨。

譚美德說:“因為他(習近平)在7-1講話講到很清楚,其實香港要維持普通法的優勢,而美國本身是行普通法的,但是眾所周知現在香港行的,是不是繼續我們以前認識的普通法呢﹖還是在國安法底下,重新演譯過的普通法呢﹖你(習近平)光是這個這麼大的死結,如果你同拜登談的話,你一講的時候根本就是‘雞同鴨講’、‘牛頭不搭馬嘴’,所以根本就沒地方提出香港這個議題,如果提出來的時候,特別在普通法這一點上面,如果一提的話香港不單只不能扮演一個聯通世界的語言,一個重要的地方,甚至乎會自曝其短的時候,那麼就不如不講好過講了。”

香港財金官員份量並不足夠

譚美德表示,這次APEC峰會在美國三藩市舉行,香港特首李家超受美國制裁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代為出席,他認為在峰會上陳茂波沒有太多突出的表現,反而擔任台灣領袖代表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可以在峰會期間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談,亦反映陳茂波作為香港財金官員之首份量並不足夠。

譚美德說:“因為過去你見到陳茂波,雖然他在政府裡面都好像很長時間,但是對一些很長遠而又具實際,讓大家見到有信心、有成效的一些經濟投資建設,其實不是很見得到,甚至乎現在大家對他最深印象,可能是他家自己那些‘劏房’,所以其實你見得到無論是在施政或者個人方面,他是沒有甚麼一些很實在的話題可以跟別人談得到,還不計上他到底出過多少這些大型的場合,你相對來講如果要比較的話,你在台灣還是派張忠謀去(出席),但是人們是排著隊跑去見張忠謀啊,你已經見得到其實那個分別是出入是相當大,我又不是很見得到有人說排著隊跑去見陳茂波,可能有我們不知(道)而已,但是在鏡頭前我們就見不到,就即是說大家沒東西想跟你講,這個我想”用腳投票”其實都是現實的。”

高級紅低級黑做法影響香港國際形象

譚美德又表示,北京高舉“愛國者治港”的旗幟之下,“愛國”高於“治港”的能力,造成政治氣氛的極左思潮,因此在APEC峰會前,香港政府高官以一些粗俗的言論,批評提出制裁香港官員及司法人員議案的美國國會議員,他形容這些現象有如中國大陸的“高級紅、低級黑”的做法,亦會影響香港的國際形象。

譚美德說:“(中國)內地的講法就是一些叫做‘高級紅、低級黑’的做法來的,即是因為如果你一個有文化,或者一個香港一直以來,賴以自己很有自信的一個高知識型的社會,不應該出口說人家的政府是‘黑社會’這樣的字眼,這些是非常之沒文化,亦都是水平極低的行為來的,其實你只是在自我實踐香港已經走向一個”反智”的社會,因為掌權那一批(人的言行),而這批掌權的人是當初你(北京)選出來的時候,是要他們去引證你所謂的‘賢能政治’,而你所謂的‘賢能’是這樣表達出來的話,這樣有誰相信這個制度是‘完善’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