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公佈1月8日首階段通關每日雙向各6萬人 民調指市民對通關意見分歧

香港特首李家超(右三)1月5日聯同多名司局長召開記者會,公佈1月8日與中國大陸首階段通關安排。(網上直播截圖)

香港與中國大陸下星期日起恢復首階段通關,特首李家超星期四召開記者會公佈通關安排表示,每日最多6萬名港人可以經7個口岸進入中國內地,而中國內地民眾南下香港亦”雙向一致”每日約6萬人,估計一個月約有180萬中國大陸旅客到香港。有民意調查顯示,港人支持及反對與中國大陸全面通關意見分歧,兩者都不超過50%。有學者分析,在中國內地疫情大爆發之下通關,難免引起港人疑慮,加上世界衛生組織都質疑中國政府沒有全面向國際會交待大陸的疫情,憂慮中港全面通關會牽連香港受國際圍封。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港府公佈1月8日首階段通關每日雙向各6萬人 民調指市民意見分歧

中港兩地多個陸路口岸,在新冠疫情爆發後封關接近3年。香港特首李家超星期三(1月5日)下午,聯同多名司局長在政府總部召開記者會,公佈下星期日(1月8日)起,與中國大陸恢復首階段通關的安排。

首階段通關中港每日雙向各6萬人

李家超表示,由下星期日起每日最多6萬名港人,可以經7個口岸進入中國內地,陸路限額5萬人,海路、航空、港珠澳大橋合共約1萬人;7個首先開放的口岸,包括港澳碼頭、中港碼頭、香港國際機場、港珠澳大橋,以及深圳灣、文錦渡和落馬洲三3個陸路口岸。

李家超表示,中國內地人士南下來香港亦“雙向一致”,3個陸路口岸限額約5萬人,而搭船、飛機以及經港珠澳大橋的旅客,沒有明確的人數限制,但考慮這些途徑本身的載客能力,估計約每日1萬人,7個口岸合共南下北上各6萬人,估計每個月會有約有180萬中國大陸旅客到香港。

香港特首李家超表示,香港與中國大陸通關是"復常"的一大步,也是不同國家的領事及商會對香港的要求。(美國之音/湯惠芸)

星期三起網上實名預約 不擔心炒賣名額

李家超表示,中港兩地居民必須各自網上預約才可以過關,5萬個陸路名額並不計算在香港的中國內地人,亦不包括持有海外護照的在港中國內地人。他又表示,網上登記以實名制,不擔心會出現”炒賣”通關名額。

署理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表示,星期三下午6時推出網上預約平台,首階段提供1月8日至3月4日合共8星期的預約時段。每人每次最多可預約4個名額。

入境前需出示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

李家超12月底公佈,爭取1月中前落實逐步有序全面與中國大陸通關,澳洲、加拿大、法國、印度、韓國和美國等多個國家憂慮中國大陸疫情大爆發,要求香港旅客入境時提供48小時內陰性檢測證明。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批評各國要求香港旅客入境時提供陰性檢測證明,措施“既無需要亦不合適”,星期二(1月3日)去多個國家駐港總領事,希望各國重新考慮“撤銷有關限制”。

兩日後,陳國基在通關記者會上表示,中港兩地入境人士無需隔離,但要在入境前提供48小時內陰性檢測證明,他表示,相關措施是為了“減低疫情交差感染風險”,但是做法與要求各國撤銷港人入境檢測陰性證明有矛盾。

李家超:不同國家領事商會要求香港通關

有記者問及,中國大陸仍然處於疫情爆發高峰期,早前大幅放寬防疫已牽連港人出遊受到多個國家施加限制,例如登機前需要提供陰性檢測證明等,中港兩地通關會否導致更多海外國家增加對港人的入境限制﹖

李家超回應表示,香港“對內通關”是“復常”一大步的,接近百分百恢復疫前的狀況,他認為香港的開放階段與海外更加接近,也是不同國家的領事及商會對香港的要求。

李家超說:“不同國家很多時經過他們的總領事或者商會,是要求香港這樣做(與中國大陸通關),是符合大家的共同意願,即是一個多方面都希望達到的一個最終目的,我們今次這一步令到我們最終的目的(復常)就只是一步之遙而已,所以大致上我們已經是、香港是可以講是整體方面是同我們在疫情之前,其他的限制原則上都是口罩以及我們的(確診者)隔離令而已,所以我在這方面很有信心,經過一段過程之後,香港的實際情況國際上都有目共睹的,在這方面我們當然會發放信息,令到不同的人士對香港疫情的掌握,我們這方面會盡力。”

香港民意研究所1月5日公佈防疫政策民意調查顯示,香港市民支持及反對與中國大陸全面通關意見分歧,兩者都不超過50%。(美國之音/湯惠芸)

民調指港人對中港全面通關意見分歧

香港民意研究所星期三召開記者會,公佈一項有關防疫政策的網上民意調查,在上星期五(12月30日)至星期二(1月3日)透過網上問卷,成功訪問4,247名12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

調查問及受訪者有多支持或反對香港與中國大陸全面通關,結果顯示,無分政見支持通關的有44%,反對的有40%,另有15%表示一半半,反映港人支持及反對與中國大陸全面通關意見分歧,兩者都不超過50%。

以政治取態區分,超過3,500名自稱民主派支持者,反對通關的有77%;支持的有13%,另有10%表示一半半。而超過500名自稱非民主派支持者,反對通關有23%;支持的有59%;另有17%表示一半半。

香港民意研究所前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表示,在中國內地疫情大爆發之下通關,難免引起港人疑慮。(美國之音/湯惠芸)

鍾劍華:中國疫情大爆發下通關引港人疑慮

香港民意研究所前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分析,在中國內地疫情大爆發之下通關,難免引起港人疑慮,因此有23%支持政府的受訪者都反對全面通關。

鍾劍華說:“在(中國)國內現在這樣的爆發情況,以及正如世衛所講,資料都不是很齊全的情況底下,大家(港人對通關)有懷疑才是正常的,原全不懷疑、盲目相信政府講的東西才是有問題,而事實上過去一年特區政府在抗疫上的做法,事實上是很難贏得香港人的信任的,除了一些很盲目的人之外,你怎麼會信一個這樣的政府呢﹖它做的事情同專家意見很多時都相抵觸、同市民的意願也相抵觸。”

鍾劍華表示,世界衛生組織都質疑中國政府沒有全面向國際社會交待大陸的疫情,憂慮中港全面通關會牽連香港受國際圍封。

鍾劍華說:“我亦都看到香港有很多人都希望通關,這一點亦都可以理解,但是我們要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何世界各國現在對於(中國)大陸開關採取這麼審慎的態度呢﹖世衛講得很清楚,因為中國現在的(疫情)爆發情況的資料,中國沒有全面及清楚地向國際社會交待,所以有十幾個國家已經採取一些較為嚴厲的措施去限制中國旅客,甚至香港都受到牽累,這個不要太簡單、太過政治地說人家要圍封你,這個不是一個圍封的問題,而是各國政府都有責任保護自己的國民或者市民的健康以及利益的,我覺得這方面的問題香港政府仍然需要用一個負責任的態度,向市民有所交待。”

香港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考慮以立法等方式規管止痛退燒藥的買賣。(美國之音/湯惠芸)

醫衛局考慮立法規管防疫藥物買賣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在記者會上表示,港府知道香港個別地區藥房、個別品牌的止痛退燒藥有缺貨現象,但其他品牌的止痛退燒藥都是供應穩定,港府亦已額外採購,現時有足夠5、6個月用的存貨。各藥廠已答應增加產量,由13%至100%不等。

盧寵茂表示,港府不排除在有需要的情況下,對買賣止痛退燒等防疫藥物作一些規管,例如立法等。新冠疫苗方面,盧寵茂重申短暫來香港的非香港居民,不能在香港接種政府提供的免費疫苗。

獨立評論人潘麒智表示,香港700多萬人口的市場,一定不能夠滿足中國14億人的藥物需求。(美國之音/湯惠芸)

評論員指香港不能滿足14億人藥物需求

記者問及,港府考慮立法限制買賣止痛退燒等防疫藥物,是否可以減低市民對通關之後藥物短缺的疑慮﹖

獨立評論人潘麒智回應美國之音提問表示,港人看到中國內地搶藥物的情況,會感受到內地民眾的憂慮,她認為香港700萬人口的市場,一定不能夠滿足中國大陸14億人的藥物需求,港府有必要規管相關防疫藥物的買賣。

潘麒智說:“局長(盧寵茂)今次這個考慮說會規管(防疫)藥物的買賣,我覺得他終於做對了一件事情,因為如果他現在講我們醫管局那個藥物可以用到兩個月,全香港衛生署的用藥量可以有半年的期限,如果他不做這個措施,其實我們(中國)14億人口,找一個朋友下來(香港)幫手買下(防疫藥物),真的會買光了,這樣到我們香港市民有需要的時候,去哪裡找藥呢﹖”

籲港人自求多福戴口罩勤洗手

對於首階段開放中港通關後,一個月內約有180萬中國旅客到香港,當中可能有數以十萬計確診者,甚至有變種病毒流入,潘麒智表示,港人唯有自求多福。

潘麒智說:“四個字就是‘自求多福’了,對了,即是不要想香港政府會幫到大家,反而自己都要小心緊慎,戴好口罩,而且還原基本步,(前特首董建華夫人)阿董太教我們的,‘洗手、洗手同洗手’吧。”

香港民意研究所行政總裁鍾庭耀表示,要解決中國國內疫症感染數字的方法很簡單,只需要重新定義何謂感染就可以。(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民意研究所行政總裁鍾庭耀表示,要解決中國國內疫症感染數字的方法很簡單,只需要重新定義何謂感染就可以。

鍾庭耀說:“其實我觀察近期(中國)國內的發展,要解決疫症感染數字的問題其實很簡單而已,重新定義一次甚麼叫做感染就得了,當然那些(感染)數字索性不再發放,這樣也沒有問題的了,這個是不是香港可以去學習,還是香港有自己的、科學為本的定位呢﹖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