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務卿克林頓的亞洲之行與中美關係

  • 莉雅

美國國務卿克林頓同中國外長楊潔篪7月12日在金邊舉行的東盟區域論壇會外舉行會談之前握手合影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7月7號到13號期間對包括阿富汗﹑日本﹑蒙古﹑越南﹑老撾和柬埔寨在內的亞洲六國進行了旋風式訪問﹐並出席了一些國際論壇和東盟區域會議。

克林頓的這次訪問是在美國重返亞太戰略背景下進行的﹐以顯示美國對這一地區的承諾。除了加強同這些國家在戰略﹑教育﹑人文等領域的交流以外﹐克林頓此行還着重於加深同東盟之間的經貿聯繫。

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中國中心主任李侃如認為﹐ 加強同亞洲國家的經貿聯繫是美國亞太戰略的一部分。


他說﹕“在經濟方面﹐我認為﹐這次努力是要使人們不要錯誤的把美國對亞洲的再平衡看成在本質上是一個軍事方面的努力。它其實是全方位的接觸。美國政府非常清楚﹐軍事方面的努力是要花錢的﹐而經濟方面的努力是會賺錢的。我們不希望處於這樣一個境地﹐即讓亞洲成為中國的賺錢中心﹐而讓它成為美國的花錢中心。我認為﹐我們是在尋求平衡﹐克林頓這次訪問部份是為了凸顯這一點。”

希拉里.克林頓這次出訪的國家除了柬埔寨﹐其它都是中國的陸上和海上鄰國﹐其中包括得到中國大量投資和援助的老撾。事實上﹐克林頓是五十七年來首次訪問老撾的美國國務卿。

中國新聞社屬下的中國新聞網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把希拉里.克林頓的這次訪問稱之為環繞中國週邊國家進行的“環華遊”﹐是美國尋求合作的“求合遊”。

這種合作不僅是美國與亞洲國家之間的合作﹐同時也包括美中兩國與東盟各國之間的合作。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在希拉里.克林頓訪問亞洲之前在華盛頓的國際戰略與研究中心發表演講時特別強調了美中兩國在區域問題上進行合作的重要性。

坎貝爾﹕“發出這個信息非常重要﹐因為在東盟﹐人們往往有這樣一個擔心﹐即東南亞或是亞洲其他地方會成為美中之間進行危險的戰略角逐的地區。”

華盛頓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總裁包道格表示﹐美中之間一直有很多的溝通。他指出﹐坎貝爾和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羅素在前往東南亞之前都到訪過北京﹐與中國方面進行磋商。希拉里.克林頓在東盟外長會議期間也與中國外長楊潔篪舉行了會談。他認為﹐希拉里.克林頓的亞洲行是‘環華遊’的說法是中國媒體的過度解讀。

包道格﹕“我認為﹐‘環華遊’是一個錯誤的信息。希拉里.克林頓的任期即將結束。像很多人一樣﹐她要在卸任之前去那些她還沒有去過的國家。她的這次行程關注的焦點不是中國﹐而是集中在那些她認為重要而她又沒有去過的國家﹐像蒙古。而中國則把這看成是在戰略上是針對中國的。當然還有去老撾﹐因為她要去柬埔寨﹐所以這是一個機會。”

曾經在克林頓總統執政期間擔任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助理以及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亞洲事務資深主任的李侃如也不認為﹐希拉里.克林頓這次亞洲之行是針對中國的。

李侃如﹕“亞洲的所有事情都有中國的一面。中國處於亞洲的核心地位﹐就像美洲的所有事情都有美國的一面﹐因為我們是這一部分世界的核心。顯然﹐她腦子裡會想着中國﹐但是說這次亞洲行都是有關中國的則是錯誤的。這次訪問是關於美國和亞洲的。美國與亞洲的接觸非常廣泛和複雜﹐她在這次訪問中也談到了這些不同的方面。”

這些不同的方面包括希拉里.克林頓在中國的後院蒙古呼籲該地區推動自由和人權的發展。

希拉里.克林頓﹕“我們需要讓21世紀成為一個亞洲人民不僅變得更加富有﹐他們也必須更加自由的時代。”

針對希拉里.克林頓的這些講話﹐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華盛頓應克制民主說教的衝動》的評論﹐指責希拉里.克林頓借“表揚”某些國家來影射中國﹐再次扮演了一個“人權說教者”的角色。

儘管中國官方媒體表達了對希拉里.克林頓有關講話的不滿﹐但是中國問題專家包道格認為﹐這次訪問不會對美中關係有什麼影響。他認為﹐真正重要的是東盟部長會議因為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的裂痕而未能發表最後的聯合公報。

包道格﹕“這是一個更重要的發展﹐可能對中國不利﹐因為它再次給人們留下這樣一個印象﹐即即使是在南中國海這個問題上﹐中國也不願意按照自己制訂的游戲規則來辦事。”

美國政府從2010年開始在南中國海問題上採取強勢立場﹐目的是建立一些行為準則﹐避免因為一些小的海洋領土爭議而爆發不必要的衝突。包道格正是美國政府這樣做法的推動者之一。他認為﹐中國對這個問題處理不當會對美中關係產生影響。

包道格﹕“中國需要知道﹐在這些問題上過於咄咄逼人的行為將會給它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帶來代價﹐包括與美國的關係。”

不過﹐這位中國問題專家也表示﹐美國需要在南中國海問題上採取更加平衡的態度﹐即當中國是引起摩擦的一方時﹐美國應該對中國提出批評。而與此同時﹐當美國的盟友是引起摩擦的一方時﹐美國也應該指出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