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每個肖像畫家都知道,眉毛形狀、嘴唇弧線以及前額皺紋的微妙變化都會改變人臉的表情,也會影響其他人的反應。
耶魯大學神經系統科學家喬伊.赫希說,科學家們想要了解人類互動行為背後的神經系統運轉原理。
“視覺信息和面部表情同大腦中掌管語言的系統緊密相關。我們直到最近才認識到這一點。”
赫希和她在耶魯大腦功能實驗室的同事們,正在一起研究當人們進行簡短談話時大腦的運轉情況。研究員沙烏爾·亞希勒和肖恩·布魯勒帶著裝配有記錄大腦活動的傳感器的頭蓋帽,向彼此描述一些簡單的圖像。
喬伊說:“我們獲得的新認識是,視覺信息,比如面部信息,是對話中所需的語言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先是面對面,然後被隔開,兩名研究者先後描述了顯示在電腦屏幕上的簡單圖像,比如一個籃子,一碗飯,或者一隻燃著的香煙。
頭蓋帽上有64個接入點,每個接入點裡面都有一個小型激光器,他們發送的光束可以穿透到大腦2.5厘米之下。反射光隨著血管的氧合與去氧合狀態的切換而改變,顯示了大腦活動水平。一台近紅外光譜儀記錄並且顯示了數據波動的模式。
亞當.諾亞是耶魯大學的研究員,他說:“我們想要收集另外一個房間內的近紅外光譜儀記錄的神經信息,並且從解剖學層面上弄清楚信息來源。”
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們也在做類似的實驗,他們在人們講述真實故事時掃描敘述者和聽眾的大腦。
尤里.漢森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神經系統科學家,他說:“我們的問題是,在進行自然、真實的溝通時,聽眾的大腦活動是否和敘述者的類似。”
科學家們說,研究結果也許最終會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人類對話過程中的神經系統運轉模式,以及對於患有自閉症、抑鬱症等疾病的人們,這個運轉模式會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