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內閣要員參拜靖國神社所引發的反思和爭議

  • 美國之音

日本東京靖國神社。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日本內閣要員參拜靖國神社所引發的反思和爭議

日本政府多位重要內閣成員最近紛紛參拜靖國神社,再度引起中國強烈抗議。對此,一些專家和學者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靖國神社的文化與社會內涵,以及政治家參拜的意義。

政治家參拜 究竟為哪樁?

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參拜靖國神社。 (2021年8月13日)

近日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內閣閣員包括防衛大臣岸信夫、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西村康稔、文部科學大臣萩生田光一、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以及國際博覽會擔當大臣井上信治,一共五位現任閣員參拜,創下2004年以來的紀錄。

台灣國立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系主任林賢參認為,日本的政治人物參拜靖國神社,大都具有政治意圖,除了表態中國沒有權力干涉參拜之外,還有其選票考慮。

他對美國之音說:“日本遺族會是殉職官兵的遺屬組成的一個全國性組織,與靖國神社關係密切,任何參選自民黨總裁的人都要主張參拜靖國神社以爭取其選票。例如小泉純一郎個人意識形態並不明顯,但是為了爭取競選自民黨總裁的選票,特別是面對2001年的競爭對手橋本龍太郎曾經擔任遺族會的會長,小泉就保證每年參拜以獲得遺族會支持。”

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在2001至2006年任內每年8月均參拜靖國神社,總共6次,引起中國強烈不滿,兩國領導人因此多年沒有互訪。

關於菅義偉並未參拜的原因,中日近代史專家,靜岡県立大學國際關係學部榮譽教授嵯峨隆(Takashi Saga)對美國之音說: “菅義偉最近在民間的支持率實在很低,光是對付持續惡化的疫情就很頭痛了,很可能不想增加額外的風波。如果去參拜一定會引起亞洲諸國的不滿,對於現在面對聲量不利的他,還是不要太出風頭比較好,何況前首相安倍在位的時候也沒有參拜,延續下去避險就好。

防衛大臣參拜 中國強烈抗議

防衛大臣岸信夫的參拜是繼2016年12月稻田朋美之後首次有在職防衛大臣參拜。中國國防部官網在岸信夫今年參拜當晚即發布新聞發言人吳謙的新聞稿,說此舉是再次反映出“日方對待侵略歷史的錯誤態度和挑戰戰後國際秩序的險惡用心。韓國外交部亞太局局長李相烈也當日召見日本駐韓大使館總括公使熊谷直樹表示抗議。

靜岡県立大學國際關係學部榮譽教授嵯峨隆說:“岸信夫是安倍晉三的胞弟,也是前首相岸信介的孫子,家族一向與台灣十分友好,中國自然不會有好感。況且岸信夫是去年才入閣的,他所主張的中國政策至今尚未看到特別清晰的輪廓,與其說是因為防衛大臣的身分引起中國強烈不滿,不如說是因為家族淵源,以及擔任日華議員懇親會幹事長的關係吧。”

台灣國立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系主任林賢參表示:“在80年代時中日雙方有一個不成文約定,即只要日本首相、防衛大臣、外務大臣不去參拜,中國就不會太有意見。事實上,在日本把A級戰犯(甲級戰犯)的牌位置入靖國神社之前,連天皇都會去參拜,中國也沒有什麼意見。”

林賢參指出,防衛大臣的參拜當然特別挑動中國的敏感神經,但這與岸信夫代表一般所言的右翼保守勢力一脈相承的淵源更有關係。

中國民主陣線副主席王戴。 (照片提供: 王戴)

久居東京的中國民主陣線副主席王戴(Dai Wang)向美國之音指出,岸信夫一直都是親台代表,訪台次數頻繁,其兄安倍晉三在首相任內有些對台事務不便於直接表達,就透過胞弟傳達,可謂是兄弟分工合作。菅義偉去年接任首相後將岸信夫安排為防衛大臣,就是延續安倍色彩給中國壓力。

王戴說:“岸信夫在歷任防衛大臣中是非常強硬的,把中國威脅提到相當的高度。日本已經購買了100多架的F35,在岸信夫任內應該會全部配備。此外日本的準航母為了能配合F35垂直起降,也在重新改裝甲板。以能在航母上起飛的隱型戰鬥機而言,全球除了美國以外配備最多的就是日本,這樣已經超出了日本的防衛範疇,完全屬於進攻型武器。”

王戴錶示,以前中共評估日本為經濟大國與政治小國,但現在已經改變了。日本正走出國際政治的禁錮,即使沒有美國的要求,日本也要採取與中共對抗的態勢,否則有損於其國家利益。日本在尖閣諸島(Senkaku Islands,中國稱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受到中共的干擾,因此在國防方面加強其軍備,與包括台灣在內的盟友有良好的互動,這也是讓中共最憂心的狀況,岸信夫參訪靖國神社自然最為敏感。

致詞未提二戰加害責任

在紀念二戰結束的當天,東京都千代田區的日本武道館舉行了全國戰歿者追悼儀式,德仁天皇、菅義偉首相和戰歿者家屬等均出席。

菅義偉在致辭中說:“日本將在積極的和平主義的旗幟下,在與國際社會合作的同時,盡最大努力解決世界面臨的各種問題。”他並未提及有關日本在二戰期間侵略鄰國的戰爭“加害”責任。

自安倍晉三在2012年第二次上台後改變了迄今為止的致辭內容,從此就不再出現論及加害責任的內容。

中日近代史專家,靜岡県立大學國際關係學部榮譽教授嵯峨隆。 (照片提供: 嵯峨隆 )

靜岡県立大學國際關係學部榮譽教授嵯峨隆說:“日本現在的中年以下世代對於二戰的細節確實不怎麼有興趣,大多數人不太關心戰爭責任的議題。我覺得無論是用哪一種方式,都要讓大眾了解過去戰爭的歷史,才能從中學習到和平的可貴。雖然是過去的事情,也要從了解戰爭之中學習思考每一個不同的地方與時代的角度,才能更宏觀地看待問題。”

他提及,日本民間一直在思考“戰爭責任”,這種聲音在國內和平運動和追究戰爭責任活動中開始越來越強烈,形成社會正義的力量,只是尚未影響到保守派的政治家。

中國民主陣線副主席王戴說:“日本文化有其模凌兩可的面向,例如一般民主國家都認為8月15日是日本戰敗投降日,但是在日文的表現中幾乎看不到‘戰敗’二字,這一天,日本的電視節目、新聞、報紙都是使用‘終戰’二字,這是日本特有的表現方式。由於語言的選擇不同,對於過去的戰爭責任性就可能被淡化。日本確實發動過侵略戰爭,做為戰爭的指導者,也就是甲級戰犯,是負有戰爭責任的。一般的士兵與指導者應該要有所區別,如果放在一起祭拜,作為受過日本侵略的國家或地區的人民是很難接受的。”

王戴認為,以亞太以至於世界的和諧為目的,日本天皇並未參拜靖國神社,也是顧慮中國與韓國等國人民的感受。但日本應該要著手將甲級戰犯移出靖國神社,才能根本地解決日本與被侵略國家之間數十年的爭議。他說,日本在二戰期間對於中國、韓國等侵略行為是事實,應該要認真面對徹底解決,深刻公開的反省和實際行動都要讓人感到有誠意,才稱得上是東亞大國的氣度。

日本天皇德仁在15日出席紀念儀式時,沿襲了此前明仁天皇2015年的做法,在致辭中加入了“深刻反省”的表述。

靖國神社的文化意義

為了紀念二戰結束76年,日本首相菅義偉在8月15日向靖國神社供奉玉串料(祭祀費),前首相安倍晉三以及幾個現任內閣成員和一些國會議員也在當天或幾天前分別參拜了靖國神社,引起中國官民的強烈不滿。

中國民主陣線副主席王戴認為中國政府的抗議為例行公事,民間的反彈則是長期被國內教育洗腦,對日本產生仇恨的心理。

他說:“日本的神社文化傳統把所有的死者都當作神來供奉,這一點與許多其他國家不同。日本除了寺廟之外,各地有很多的神社供立著牌位,無論死者生前的善惡,過世後都成為神。在靖國神社供奉戰死的軍人,以日本神道教的角度來說也理應受到人們的祭拜。 但是遠東國際法庭對於戰爭責任者已經裁判負有戰爭責任,從這一方面考慮問題的話,就應當有一個讓各方都能接受的作法。”

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二戰首要戰犯進行審判,將策劃、準備、發動和指揮侵略戰爭者列為甲級戰犯。

台灣國立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系主任林賢參教授。 (照片提供: 林賢參)

台灣國立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系主任林賢參認為,參拜具有日本特殊的文化意義。

他表示:“小泉純一郎在2001年參議院選舉競選活動中,曾保證只要當選,他會在每年8月15日參拜靖國神社。他說從日本人的角度來說,這是屬於日本的心靈與文化議題,我認為這麼說沒錯。因為日本人與中國人對於死者或是往生的觀念不同,日本人認為人死了就成佛了,在世的事情都成為過去。只是基於這樣的文化特質祭拜其亡者而已,不須涉及政治,也不是美化過去的戰爭事實。”

他強調,日本也應當尊重中國人的立場,更積極地讓中國人知道日本文化的特殊性導致在此議題上的表現,而且也要體諒中國人的感受。

靜岡県立大學國際關係學部榮譽教授嵯峨隆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說:“我覺得靖國神社是否具有文化意義,是否有宗教或是歷史意義,實在值得懷疑。靖國神社建立於明治2年,最初是為了紀念在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內戰中為恢復天皇權力而犧牲的戰士,後來就成為一個祭祀為國捐軀的軍人的設施。我認為靖國神社在維護二戰中日本的合法性方面所發揮的政治作用比較顯著。”

他認為,日本需要更努力處理靖國神社在政治上帶來的國際爭議,負起責任正面地做出應有的回應,使中國以及亞洲等被侵略的國家的心理得到平復,才能讓戰爭的過去成為促進和平的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