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芯片禁令再升級 美國贏麻了? 中國半導體業將一蹶不振?

在紐約布魯克林海軍造船廠舉行的Nanotronics公司製造中心開幕式展示的半導體芯片。(2021年4月28日)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美芯片禁令再升級 美國贏麻了? 中國半導體業將一蹶不振?

美國最新的芯片禁令自10月12日生效後,中國半導體業再遭重創。中企若被完全斷供14納米以下的高端芯片,可能衝擊到中國在人工智能(AI)和新能源車等產業的領先優勢。尤其受限於新規,部分美籍高管傳出已撤離中企晶圓廠,更直接命中中國半導體業的要害。市場觀察人士說,美國禁令升級對中國的短期衝擊非常大,“美國贏麻了”,至於長期效應,就要看中國能否有科技自主的能力了。

美國政府10月7日祭出芯片新規,對中國禁止出口的高端芯片和製程設備已由10納米以下,擴大至14納米以下(芯片納米數越低越高端),且包括涉及AI和超級電腦的高運算芯片、以及128層以上的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等產品。

美國政府還使出殺手鐧,禁止美籍技術人才(含美國公民、持綠卡的永久居民或依美國法律成立的法人實體)在未經美國許可下,協助中國“開發”或“生產”高端芯片。

此禁令自10月12日生效以來,據《科技日報》等中外媒體報導,半導體美企如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科磊(KLA Corporation)、泛林集團(Lam Research) 和東電電子(Tokyo Electron)之美籍駐廠工程師已陸續撤離中國晶圓廠,如華為、長江存儲、上海集成電路和杭州積海半導體等相關廠商。

據《華爾街日報》10月16日報導的盤查,至少有43名美籍高管在16家中國上市半導體企業擔任核心職務,如執行長(CEO)或副總裁等層級,他們目前都陷入在中國工作或保留美國籍二擇一的兩難狀況。

華裔美籍中企高管陷兩難:保工作或美國籍?

報導稱,中微半導體的創辦人尹志堯(Gerald Yin)和六名高管,北京兆易創新科技副董事舒清明(Shu Qingming)和董事程泰毅(Cheng Taiyi)、瀋陽芯源微電子執行董事陳興隆(Chen Xinglong)等人都是美國公民或持有美國綠卡。

另據《日經亞洲》引述分析師的推估,在半導體中企任職的美籍高管應有數百人。

微博也流出12家半導體中企總計近40名的美籍高管名單。

美國之音透過電話和電郵聯繫這12家公司,包括瀾起科技、寧波江豐電子材料、拓荊科技和盛美上海等,並至少向5家公司留言邀約置評,但多日來均未獲任何回复。

一位位於台北、因議題敏感而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美國半導體大廠員工告訴美國之音,該公司在中國的高管早就被很多美籍中國人取代,但他們都未在中國晶圓廠駐廠,所以,目前還沒有撤離的問題。

這位員工說,該公司自美國特朗普政府頒布的對華芯片禁令以來,受到衝擊的只有高端芯片,不過,因取得政府特許,因此仍可以繼續向中國客戶出貨。至於新規,她說,目前對該公司的衝擊也應有限。

不過,基於政策風險,她說,自去年以來,這家總部設於美國舊金山灣區的大廠已大幅下調對華出口的比重,其中,對華為、小米等中企的筆電芯片供貨尤其減少許多。

半導體美企員工:拜登比特朗普還狠

她還說,半導體業圈的確感受到“拜登比特朗普還狠”,不過,美企都清楚,美國政府是在維護美國半導體業的整體競爭力,所以,只要短期衝擊可以因應,大多可以接受,尤其大型上市公司也只能遵守美國的政策法令,沒有違法空間。

對於美國升級的對華芯片禁令,部分分析人士稱,這等於從銷售、製造、技術和人才端,把中國推向“往死裡打”的絕境。他們說,近年來,美國對中國半導體業的圍堵已經從對華為的單點制裁,擴展到對涉及軍用高端芯片的單線“卡脖子”,現在更擴大到全面封殺,《金融時報》甚至形容,美國要把中國的半導體業“打回石器時代”。

對此,位於北京的科技業分析師、海豚智庫創始人李成東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坦言,美國芯片禁令升級對中國的短期負面衝擊非常大,這已經是市場共識,雖然美國也會自損,但中國的損失更大,因為中國的芯片製造基礎薄弱,短期內,再失掉任何一個環節,就算中國有錢投資也不一定做得起來,尤其芯片往下游的應用,如手機、AI和智能駕駛等製造都會增加難度,特別是要看美國臉色,一一申請出口許可。

分析:中國會一蹶不振?還是會加速科技自主?

以美國對華為的製裁為例,李成東評估,美企因斷供華為芯片大概損失100億美元,但蘋果手機在中國至少多賣了幾百億美元,以此類推,對華芯片製裁一出,短期來說,美企還是“贏麻了”。

不過,他說,長期來說,有兩大可能的發展局面,一是中國因此被卡死、陷於一蹶不振,一是中國加速科技自主,反而加大贏面。

李成東說:“這一蹶不振情況下面,當然美國可能是大贏,中國是受損最大的,包括歐洲的盟友更越來越被綁架,或是日本的企業,包括台積電也好,所有的企業都會受到影響,那隻有美國贏了,其他大家全是輸的......第二(種)情況就是,中國通過自我的迭代學習做起來了,雖然可能最先進的做不上,像類似於台積電的5納米、3納米、2納米,但我能做到比如14或7納米主流的需求,或是一些定制的芯片,中國也能開發,因為它不須要那麼高精度,這大概是導致一個什麼的結果呢?那麼就是中國可能是受益更大了。”

李成東說,有很大的概率,中國可以花5-8年達到科技自主,雖然仍可能落後最先進的製程。

他還說,對於美中的芯片人才大戰,多數中企所招聘的華裔美籍高管應會選擇留在中國,因為美國禁令未提供解決方案。

李成東說:“我是委派服務(在中國)的(美國技術人才),大概率是會走的,(但)我在中國投資建廠生產的中國企業招聘的(美國籍)高級管理人才,我覺得大概會留下來了,因為美國沒給解決方案。就是說,我(美國)讓你們走,但你回到美國,他能去哪家公司?他回英特爾?去台積電?它(美國)沒有給解決方案呀!”

位於台北的資深創投人士、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也認為,美中芯片大戰進入了新局面,美國祭出的是世界產業政策,透過它的長臂管轄,來聯合其他半導體大國圍堵中國,“當然很厲害”,但未來能卡到什麼程度,要看各國角力,因為不一定所有國家都買美國的帳,放棄中國的芯片市場。

據《日經亞洲》報導,南韓半導體大廠SK海力士(SK Hynix)、三星電子和台灣台積電的南京廠都已經獲得美國政府一年的豁免期,可以繼續對中國供貨。

美國掀芯片人才大戰中國恐將高價挖角求才

黃齊元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不像美國,重視個資和隱私,因此在擁有10億人口的大數據下,AI產業的進展和市場規模都跑在美國前面。另外,中國的汽車出口量僅次於日本,居世界第二大,包括油電混合之新能源車的製造也躍升,其中自駕車尤其要用到高速計算的芯片,因此,美國這波芯片禁令目的在打擊中國的AI、新能源車、自駕車及雲計算等產業,“簡單說,就是我美國沒有準備好,中國不准超越,不能比我進步。”

但他說,基於中國擁有的市場等優勢,美國恐難把半導體中企一舉打趴。

他說,美國這種對華的硬科技脫鉤手段也逼著美國大廠,如超威半導體(AMD)、英偉達(Nvidia)或英特爾也不能進入中國市場或在中國投資設廠,恐帶來各方都輸的局面。

黃齊元說:“基本上就是要把它(美中科技)脫鉤。但是這種強硬的、透過經濟手段的脫鉤不只是政治上面可能有些嚴重的後果,在經濟上面,其實也是不利的,對中國的企業當然是最不利的,但是,對美國的企業、台灣的企業也不利,所以這是陷於一個三輸的局面。”

至於美國掀起的芯片人才大戰,黃齊元說,全世界最多的半導體人才並不在美國,而是在台灣,因此,美國的禁令恐無法遏止中國向美國以外的國家挖角,也只會將全世界芯片人才的身價炒作到3-5倍,甚至更高。

黃齊元說:“中國自己有人才,另外,人才也不局限於美國,還有美國以外的人才,台灣人也是人才,所以,台灣人、南韓的人或者新加坡的人,中國都可以挖,當然不是很容易挖。但是當你的市場價碼到達一定的身價以後,比如說,我(中國)花一百萬美金(年薪)挖你,你願不願意,你當然願意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