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美國國會兩黨重量級議員近日紛紛表示將迅速推動《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通過。法案的提出源於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執意推動有爭議的、允許將犯罪嫌疑人引渡到中國大陸的《逃犯條例》修訂草案。修例草案引發港人空前抗議,現已被迫撤回,但抗議者提出了更廣泛的民主訴求,而美國議員也沒有因為修例的撤回而放棄法案。分析人士認為,《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如果通過,既是對香港民主運動的莫大支持,也是對北京發出強有力的訊號。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包含哪些內容?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今年6月由佛州共和黨聯邦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和新澤西州共和黨聯邦眾議員史密斯(Chris Smith)分別在參眾兩院提出。法案得到眾多兩院兩黨議員的聯署,包括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和資深成員在內的重量級立法者。
擬定中的這項法案旨在修訂1992年通過的《美國-香港政策法》,重新確認美國對香港民主、人權和法治的承諾,支持港人民主訴求,敦促中國政府履行承諾,給予香港高度自治以及普選特首和立法會議員的自由權利。
法案要求:
1)國務卿每年向國會提交報告,評估香港是否仍“足夠自治”(sufficiently autonomous),享有區別於中國大陸的特別待遇;
2)要求總統列出名單,確定哪些人對綁架香港書商和記者事件、以及將行使基本自由人權的人士移交中國大陸進行拘押、逼供和審判方面負有責任,凍結這些人在美國的資產,並禁止他們入境美國;
3)要求商務部提交年度報告,評估香港政府是否切實執行美國的出口管制法規以及美國和聯合國的製裁規定;
4)如果《逃犯條例》修訂和23條立法通過,要求總統制定策略,保障美國公民和企業免受威脅,包括重估美國與香港之間的引渡協議以及對香港的旅遊警示;
5)確保參與“雨傘運動”和其他爭取香港民主、人權和法治和平示威而被捕留有案底的港人,不會因此被拒發美國簽證。
對於1)和2)的要求,法案也寫有豁免條文,允許行政當局以國家安全利益為由提出豁免。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不是在今年才首次提出。時任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共同主席的史密斯眾議員等人在2014年“雨傘運動”後就提出了這個法案,之後被數次提出,並根據香港局勢發展加入新的內容。今年的法案是第四個版本。
《香港政策法》已在法理上規範美港關係,美國還有《全球馬格尼茨基法》制裁人權侵害者,為何還需新法?
《香港政策法》1991年由現任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的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起草並提出,1992年通過並由老布殊總統簽署成為法律。當時正值香港主權即將移交回中國,而中國發生1989年六四天安門鎮壓事件導緻美國對華實施制裁不久,美國面對如何釐定1997年後與香港關係的問題。
根據《香港政策法》,美國政府承認《中英聯合聲明》,並允許美國將香港視為與中國大陸不同的地區,區別對待,例如被視為“獨立關稅區”,容許向香港出口敏感技術等。根據該法,如果美國總統認為香港的自治情況不足以讓香港有別於中國大陸,總統有權終這項法律,之後視情況,還可再行恢復。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政策法在評估香港自治問題上要求說明是否“足夠自治”,但沒有給出定義和標準,一方面給予行政當局一些政策彈性,但另一方面也使得監督香港民主自治的機制形同虛設。
霍夫斯特拉大學(Hofstra University)法學教授古舉倫(Julian Ku)認為,1992年的法律在處理香港問題上只提供了一種可能選項,也就是評估香港自治情況並決定是否終止香港的特殊地位,但是新法案提供了更多的政策選擇。
古舉倫對美國之音說: “人們的擔憂是,(如果美國終止香港的特殊待遇),那將會傷害香港每個人的利益,而香港民眾正是美國政府想要支持的。所以新的法案旨在讓法律更為嚴謹和精準一點。”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如果通過成為法律,將有何影響?
一些觀察人士認為,《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是92年政策法的加強版,如果通過,將是美國在香港政策上的重大轉變。
古舉倫認為,新的法案在政策原則上仍是原來法案的延續。他說:“這不是政策上的巨大改變,因為法案仍建立在既有的相同政策上,也就是美國支持'一國兩制',要保障香港的自治、個人權利和司法制度。所以在政策上仍然是一致的,只是為美國政府增加了一些工具,讓他們能夠繼續支持這個政策。”
他說,新的法案如果獲得通過,那將向北京表示,美國國會雖然在很多議題上有黨派分歧,但是在香港問題上卻高度一致。
“那將是對中國發出的巨大信號,也就是美國政府整體上都對香港問題非常擔憂,” 他說。
他認為,法案如果通過,也將向國際社會發出信號,或許也會促使其他國家出台類似法案,向北京施壓。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會通過嗎?
過去提出的類似法案都沒有進入審議表決程序,但是這一次,多名重量級議員都表態支持推動這項法案通過或贊同重新審視1992年的《香港政策法》。
在香港特首林鄭月娥9月4日宣布正式撤回修例後,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發表書面聲明對這一遲到的決定表示歡迎,但呼籲當局拿出更多行動。她在聲明中表示期望盡快推動通過兩黨支持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在國會復會前夕表示,國會一旦復會,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是民主黨議員推進的首要任務之一。舒默敦促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盡快將法案提上議程進行辯論和表決。
麥康奈爾暫未明確表態要將這項法案納入參議院的審議議程,但他曾表示,他會支持讓《香港政策法》得到強化的議案。在林鄭月娥宣布撤回修例的一天前,麥康奈爾曾發推文說:“對中國政府鎮壓香港人和平維權努力的任何企圖,美國必將做出重大回應。中國政府正在玩火,但願他們不會走得太遠。”
在香港問題上,特朗普總統曾建議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與抗議者坐下來對話。他說,人道解決香港問題有助於美中達成貿易協議。特朗普說,如果天安門事件重演,美國很難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在這之前,他曾經稱香港抗議活動是“騷亂”,還說這是中國和香港之間的問題。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是干涉中國內政?
中國一直指責美國干涉中國內政,是香港三個多月抗議示威活動的幕後黑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在例行記者會上對法案表示不滿和反對,要求美方停止推動議案,並指責美國政客“粗暴干涉中國內政”。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9月10日表示,絕不認同外國國會以任何形式乾預及介入香港內部事務,並對美國國會擬議中的法案表示遺憾。
霍夫斯特拉大學法學教授古舉倫認為,一國在另一個國家賄賂候選人、干預選舉或者像俄羅斯那樣在社交媒體上製造假新聞影響選舉,才是干涉內政,而發表看對香港問題的看法、改變對香港的政策根本不是所謂的“干涉內政” 。
他說:“這涉及的只是美國,實際影響的是我國的人。不錯,這也會影響到中國人,因為他們可能會因制裁無法入境美國或與美國做生意。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能繼續在中國做他們在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