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美國主流媒體繼續跟踪報導備受爭議的海航集團,但這次的重點跟以往有所不同。《華爾街日報》星期一發表長篇深入報導,指海航集團的舉債擴張之路受阻。
過去外界對海航的質疑主要集中在其股權結構不透明上,但這篇報導重點披露海航集團負債累累,而且借貸成本不斷攀升,其海外擴張步伐不得不放緩,甚至有可能難以維持現有的龐大運作。
海航融資策略無異於對沖基金
這篇報導揭開了海航快速擴張的秘密,那就是利用高風險槓桿和資產抵押來借錢進行海外併購。比如在對德意志銀行的投資中,在希爾頓世界控股公司的交易中,都使用跟對沖基金和私募基金相似的融資策略。報導說,“如果支持這些交易的資產的價值下降,那麼依賴這些資產的投資和貸款就會面臨危險”,比如,“這些資產的價值下降,銀行將強迫借款方迅速提供額外的保證金。”
路透社星期一也報導,海航集團向香港三家銀行借款4.48億美元將在本週五到期。而海航集團顯然無法按期償還借款,已經向貸款銀行提出延長債務三個月的要求,並獲同意。
使用借貸利率比垃圾債券還高
《華爾街日報》說,海航集團貸款成本也大幅度升高。報導引用海航集團自己的報告說,“融資成本因借貸急劇攀升而增加了一倍以上”。報導舉例海航集團一家子公司為一年期的3億美元債券支付了8.875%的利率,“比中國一家垃圾級房地產公司發行的債券利率5.5%還要高”。報導引述熟悉內情的人士的話說,海航集團在競購香港一家公司時為融資使用的利率可能接近15%。
中國監管機構繼續收緊海外投資審查,19大后海航集團放緩的收購步伐並未見任何恢復。
國際金融機構繼續縮小跟海航做生意的幅度,“高盛集團暫停了海航集團一家子公司的首次公開募股;出於相同擔憂,美國銀行也選擇退出。”
隨著海航集團現金緊縮、到期債務無法按期償還的情況出現、需要用更高利息借貸的情況也越來越多,於是,報導引述業界人士的話質疑, “海航集團能否維繫自己龐大帝國的完整性”。
海航集團海外瘋狂購併首要標準不是被兼併公司營利必須好,而是有利於其晉身世界500強。《華爾街日報》引用內情人士的話說:“海航集團尋求兼併的資產並非瞄準盈利好的企業,而是有巨大營業額、可以幫牠崛起為500強的企業。”海航集團創始人、首席執行長陳峰就一直以來就把海航集團進入世界500強、500強中前100強、前10強作為奮鬥目標,為此他被譽為“中國開放時代的英雄”。
美國西東大學商學院管理學系主任尹尊聲說:世界500強以營收規模為準。“現在許多國內企業都'避實向虛',搞所謂資本運作。海航集團資產中多數是債務,比如,它100架飛機,80架是藉錢買的,還沒賺錢呢,就拿100架做資產抵押再去借錢買別的東西,空對空,但規模越做越大。不過,風險也越來越大。”
背負上千億美元債務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說,海航集團的總資產在今年6月30日大約為1780億美元,而它的總債務超過1000億美元,佔資產的56%。今年上半年,海航集團營業額增長了92%,但同期淨盈利卻減少了將近10%。
股權結構依然是海航集團令外界迷惑的問題。被中國政府通緝的中國富豪郭文貴爆料,指海航集團股權跟前中共反腐領導人王岐山家族關係密切。
“ 慈善機構” 未敢要免稅待遇
彭博新聞11月15日報導,擁有海航集團29.5%股權,市值為525億美元的慈善機構“慈航慈善基金會”,雖然9月已經註冊為紐約州的慈善組織,但“還沒決定是否要尋求聯邦稅豁免待遇”。
如果要享受這一聯邦稅待遇,按照紐約州的法律,一家慈善機構的資產必須低於設立這一機構的企業總資產的20%;每年必須將慈善機構資產的5%用於慈善事業,而且必須公開其每年的稅務報表。顯然海航集團對此還未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