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台劇“斯卡羅”熱映 再現台灣本土身世史

台大醫院榮譽教授暨醫師作家陳耀昌所著小說⟪傀儡花⟫的封面(美國之音記者黃麗玲拍攝)。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史詩台劇“斯卡羅”熱映 再現台灣本土身世史


當歌頌“抗美援朝”慘烈戰役的“長津湖”在中國創下票房佳績的同時,台灣熱映的卻是“斯卡羅”,一部描述美國和南台灣原住民族斯卡羅化干戈為玉帛、締結南岬之盟的電視劇,呈現出兩岸在歷史觀上的極大反差。 “斯卡羅”改編自小說⟪傀儡花⟫,原著作家陳耀昌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他希望透過他的“小說化歷史”找回台灣人的本土身世、提供台灣人不全然是漢人血統的歷史實證,並呼籲多元族群的和平融合。

“斯卡羅”是一個曾經在南台灣墾丁一帶非常活耀的原住民族群,也就是現在台灣排灣族的前身。 1867年初,斯卡羅殺害了因船難而從墾丁上岸求生、卻誤闖了原住民領地的12名美國船隻羅妹號(The Rover)船員。當時,斯卡羅族稱斬首船員,也就是原住民的“出草”獵人頭文化,目的是為了幫祖先報仇,但卻因此將剛開港的南台灣推上世界舞台,並引發一場國際衝突。

台灣史上首場國際戰役

為了緝兇和找尋船難生還者,美國於當年6月派出員額180多人的海軍陸戰隊到此與斯卡羅一戰,但卻吃下敗仗。 “斯卡羅”原著⟪傀儡花⟫的作家陳耀昌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這是台灣史上的第一場國際戰爭。

位於台北的台大醫院榮譽教授陳耀昌接受美國之音專訪,史詩台劇⟪斯卡羅⟫改編自他所撰寫的小說⟪傀儡花⟫(美國之音記者黃麗玲拍攝)

陳耀昌說:“這其實是世界史的一部份,不是只有台灣史,可是很妙的,你反而在中國的歷史裡面,看不到這一段。為什麼呢?因為那時候清朝是把發生這個羅妹號事件的地方叫做“治理不及,化外之地”,就是說,那個不是我們的地方,我們管不到。“

美國之後派遣駐廈門領事、法裔美國籍的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來台進行外交折衝,雖然一度和斯卡羅族劍拔弩張,也和群居於此的福佬和客家等族群產生利益衝突,但李仙得最後與斯卡羅王國的總頭目卓杞篤簽下“南岬之盟”的和平協定,藉以保障了好幾年外國籍遇難船員入台的安全。

陳耀昌說,“南岬之盟”是台灣首次對外簽訂國際協議,而且基於治理不及的理由,清朝官員完全不在場,也把責任撇得乾淨。

這是台灣史上兩次重大的對外歷史,但台灣人卻鮮少聽聞、也未見台灣史料或清朝文牘有任何詳細的記載。

斯卡羅受熱映和熱議

對此,陳耀昌說,這是因為台灣教育自50年代以來偏重中國史觀、忽略本土史觀所導致的結果,也是引發他寫小說⟪傀儡花⟫的最大動機,不過,⟪傀儡花⟫改編成電視劇“斯卡羅”後,在台灣熱映、也受到熱議,卻出乎他意料。

陳耀昌說:“⟪傀儡花⟫改編成電視劇“斯卡羅”之前,我也沒有想到說,一個電視劇的力量是這麼大。因為這一部戲呢,變成台灣人幾乎是全民運動,來追尋台灣史,追尋自己的身世。”

透過“斯卡羅”,陳耀昌說,他希望一改台灣歷史充滿大中國的“中土”史觀,而以真正的台灣“本土”史觀來寫台灣史,也讓今日的台灣人看到自己真正的身世—那個曾經是原住民、福佬和客家等“多元族群、多元語言和文化、以及多元觀點”融合的台灣,以翻轉台灣人對自己的身分認同想像。

台灣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

“斯卡羅”熱映後,創下播映頻道公視開台21年以來的最高收視率,口碑和佳評不斷,但也有不少爭議和負評。例如,無黨籍的原住民代表立委高金素梅10月20日就痛批該劇美化李仙得一角“踐踏”原住民史,因為她說,李仙得後來與日本人勾結,引發牡丹社事件,造成南台灣的原住民慘遭屠殺。 1874年,因船難而被迫漂流到南台灣八瑤灣的琉球船員遭當地原住民殺害,日本以此為由,出兵攻打台灣南部的原住民各部落,並大獲全勝。

反駁美化 李仙得描述忠於史實

對於高金素梅的批評和各界的指教,包括,對小說、乃至改編劇本的虛構成份之質疑,陳耀昌說,他虛心接受。不過,他強調,他在寫作時忠於他考據到的史實,因為他希望他的作品不只是部“歷史小說”,而是呈現史實的“小說化歷史”。也因此,他說,他對李仙得在羅妹號事件的描述忠於史實,至於李仙得在牡丹社事件所扮演的角色,陳耀昌說,他的下一部小說會有所著墨。

在“斯卡羅”一劇中,陳耀昌說,他虛構了女主角“蝶妹”這個角色,一來是為了串連發生在瑯嶠斯卡羅人、客家、福佬、美國人和台灣府(現台南)的清朝漢人間的故事,二來是以蝶妹的“台灣女兒原形”、來做為台灣社會和族群通婚融合的縮影,因為蝶妹是客家父親和斯卡羅母親私奔所生出來的下一代。不過,蝶妹為了在當時的漢人和外國人社會打滾,她又必須隱瞞原住民身分、且周旋於各族群間,也有反映當時台灣命運的意味。

“斯卡羅”也曾在中國受到短暫矚目,根據上報10月14日報導,該劇在中國影音社交網站豆瓣拿到9.2高分後,疑似因“涉及台獨”,而被急速下架,讓部分中國網民大罵小粉紅為“害群之馬毀了看好劇的機會。”

目前在微博上,少數提及到“斯卡羅”的貼文和留言,看法也兩極,有中國網民批評該劇充斥著“腦子進水的台獨觀,把屠殺中國台灣人的侵略者美國佬說成英雄”,但也有網民說“斯卡羅拍的真的不錯。各種細節啊語言啊真的有意思,不像這邊的劇,演啥地方戲都講北方話。”

兩岸關係的和平借鏡

對於中國觀眾的反應,陳耀昌說,他欣然接受。不過,他希望透過“斯卡羅”,中國人可以學會理解台灣人多元族群的思維、避戰的天性,以及台灣作為移民社會,為了生存,彼此和平相處的傾向,以作為今日兩岸關係的借鏡。

陳耀昌說:“我希望中國人能夠了解台灣(的)演變。當然台灣有一些從中國那邊移民過來的漢人,不過,其實台灣是一個多元族群、多元文化跟多元史觀的一個混合的一個社會。”

尤其在血源上,陳耀昌特別希望,中國人了解台灣原住民族5000年的歷史和其在這個島嶼上多元民族混血的演變。

陳耀昌說:“其實台灣的原住民他們有五千年的歷史,而且這個五千年的歷史是經過世界上的人類學家認證過的,因為台灣的原住民是所有南島語族的祖先。從差不多公元3500年,就從差不多五千年前開始,那些原住民的就到處 航海,然後到南太平洋各地,比如說,很有名的就是毛利人,他們的祖先其實是來自台灣。所以,台灣人比較有海洋史觀,跟中國喜歡講說(他們)是炎黃子孫,所謂單一民族,單一一個祖先的一個論調是不一樣的。炎黃可能只是我們(台灣人)祖先的一部分。”

以他自己為例,陳耀昌說,他於2004年得知,他的先祖母是荷蘭裔戰俘,因此興起了尋根,探訪荷蘭在台歷史的興趣。後來又發現,他的先祖父是當年跟隨鄭成功來台的福佬武將陳澤,再加上,陳氏家族之後和西拉雅、即後來的平埔族通婚,他因此認定自己身上至少就有四種血源基因。

台灣人認同創新高

陳耀昌說,雖然他小時候也曾徬徨在台灣人和中國人的認同間,但他很高興看到,台灣人的自我認同越來越高。根據最新民調,已有超過七成的人自認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其中,年輕人的比例更高。陳耀昌說,他認為,台灣年輕一代“天然獨”的形成,並非基於血緣或基因,而是對台灣社會的民主、自由和法治等價值的共識。不過,他的⟪傀儡花⟫小說和“斯卡羅”影集也在血緣上,提供了一些台灣人不全然是漢人血統的歷史實證。

現年72歲的陳耀昌是台灣台南人,從醫數十年,現仍是台大醫院的榮譽教授,專精於血液和腫瘤的研究。他於1983年進行了台灣第一起的骨髓移植,後來更長期鑽研幹細胞的研究。陳耀昌也曾短暫從政,擔任民進黨的不分區國大代表等。

台灣醫師作家陳耀昌的歷史小說集(美國之音記者黃麗玲拍攝)

他說,他從60歲開始寫歷史小說,最早是把家族溯源尋根的歷史寫成第一本小說⟪福爾摩沙三族記⟫,還原了當時由原住民、漢人和荷蘭人在台的開拓史原貌。

不過,寫完第一本小說後,陳耀昌說,他看到台灣本土史料因諸多原因而呈現支離破碎的樣貌。

陳耀昌說:“寫完以後,我發現說,台灣的歷史實在是太模糊了。為什麼呢?第一個,漢人寫歷史其實相當的馬虎,第二個是原住民沒有這個口述的歷史,第三個,台灣改朝換代很多,一改朝換代,前朝的歷史就被抹得亂七八糟。第四個,小廟大歷史,就是寺廟都有一個台灣史,可是因為傳了幾代以後,都會誤傳。”

在此前提下,陳耀昌更矢志要挖掘和考據台灣本土史料,並以小說為載體,來傳承台灣史觀。陳耀昌總結,他寫歷史小說是“為台灣留下歷史,為歷史記下台灣。”

(採訪內容僅代表陳耀昌個人觀點,並不代表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