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頂回”中國影響力?這只是開始

  • 斯洋

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的國旗。在美加墨三國簽署的新協議中,阻止簽約國與非市場經濟體達成貿易協議的“毒丸”條款據稱就是用來孤立中國的。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全球“頂回”中國影響力?這只是開始

美中關係急轉而下,在美國試圖全面反制中國日漸增長的影響力的同時,分析人士指出,一個全球 “頂回”中國影響的趨勢正在形成,而且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美國多方反制中國的影響力

面對中國日漸增長的影響力,特朗普政府不僅推出了“全政府對華戰略”,另外,美國還試圖與其他國家一起建立“統一戰線”,從情報分享到經濟“封堵”甚至擴大外國援助,來阻止中國謀求全球經濟和政治主導地位。

最近有報導說,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紐西蘭的情報機構組成“五眼聯盟”正在加強與德國和日本的合作,交換有關中國在全球擴張的情報。

在經濟上,在美加墨三國簽署的新協議中,美國也加入了“封堵”中國貿易的戰略考量。這項新協定中阻止簽約國與非市場經濟體達成貿易協定的“毒丸”條款據稱就是用來孤立中國的。而且,這個條款有可能在未來美國與日本和歐盟等其他國家達成的貿易協定中被複製。

另外,美國也開始大規模擴大對外援助,為非洲、亞洲和美洲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

頂回pushback)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趨勢

美國智庫詹姆士城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最近舉行了中國軍力和影響力的研討會,美國國際戰略諮詢與商業發展公司克倫普頓集團(Crumpton Group)的中國主管、政治分析人士裘德·布蘭切特(Jude Blanchette)在研討會上說,不僅是美國,其實很多國家都已經對中國採取防範措施,以期“頂回”中國的影響。這差不多已經成為全球的一個趨勢。

他說: “我這樣說吧,在世界各國首都所進行的討論,特別是在歐洲,更突出的是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跟我們的外國投資委員會一樣,他們都在討論如何制定法律來監管外國投資。澳大利亞制定了新法律來監管來自中國的投資,雖然他們不明確的說出來,但是是有關中國的。在很多發達國家,對中國掠奪性‘國家資本主義’的擔心幾乎很普遍。”

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和越南防長2018年6月1日在新加坡會面(美國國防部照片)。馬蒂斯在訪問越南的途中表示,美國非常關切中國在有爭議的南中國海軍事化以及“掠奪性經濟行為”

歐洲三大經濟體加強了對中國的防範

根據最新資料,2018年上半年,中國對歐洲的投資是對美國同期投資的9倍,但是,歐洲國家,特別是歐洲的三大經濟體德國、法國和英國都在採取措施限制中國的投資。

今年夏天,德國政府阻止一家中國公司對德國西北部艾倫鎮的機床製造企業--萊菲爾德金屬旋壓機製造公司(Leifeld Metal Spinning)發起的收購, 理由是交易可能會“危及德國的公共秩序與安全”。

後來,德國政府又叫停了國有復興信貸銀行(KfW)收購能源公司“50赫茲”公司20%的股份的計畫。聲明解釋說,出於安全政策考慮,德國政府“對保護敏感的能源基礎設施有高度興趣”。

雖然法國早在2003年就制定了對外國投資的監管措施,但是,法國今年7月將聖納澤爾(Saint-Nazaire)STX造船廠暫時收歸國有的決定據報導與對中國的擔憂不無關係。

在英國,英國政府擔心外資在國防和技術等領域的投資危害英國國家安全,計劃賦予政府更大權力,阻止或撤銷外資對英國企業的收購交易。在這個舉措前,中國公司2016年參與收購欣克利角C核電站專案引發爭議。

有報導說,歐盟正在考慮是否要針對外國直接投資採取嚴格的統一的措施。不過,這項計畫可能會遭到北歐和南歐國家的反對。北歐國家認為這可能是貿易保護主義,而南歐國家則希望保留住外國投資。

小布殊政府時期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喬治城大學美中全球議題對話專案研究員韋德甯(Dennis Wilder)在被問到歐美國家有沒有打算建立“統一戰線“來對付中國時,他告訴美國之音,其實歐洲和日本等發達經濟體對中國與美國有著類似的擔憂。

他說:“在經濟領域,當然有其他國家與美國有相同的擔憂。他們擔心知識產權的保護、擔心中國的市場准入不公平,很多美國提出的擔憂,歐洲也提出了,其他亞洲國家也提出過。我也看到了一些聯合的行動, 我們知道,針對中國對國有企業的補貼, 對中國製造2025,日本以及我們的其他盟友謀求在WTO採取一些行動。”

韋德寧提到了是美日歐盟聯手推動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改革。美日歐技術官員目前正在討論這些新規則的制定,包括長期存在的產業補貼、國有企業,還有潛在的強制技術轉移的規則。

世界貿易組織在日內瓦的總部(2016年6月3日)

不過,奧巴馬政府時期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太事務資深主任瑞恩·哈斯(Ryan Hass)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雖然特朗普政府在某些特定的貿易問題上與日本和歐洲達成了一些進展,但是由於特朗普對所有的交易夥伴都發起了挑戰,給自己製造了障礙,因此,要與這些國家一起建成“統一戰線”反制中國有點難。

“一帶一路”國家也在抵制中國影響力

除了歐美和東北亞發達經濟體對中國的重商主義的憎恨之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五年前倡議的“一帶一路”項目也頻頻遭到沿途國家的“退貨”。

《澳大利亞人報》9月份的一篇評論文章說,全球抵制中國影響力的運動剛剛開始。文章說,首先,對這項被中國宣傳為提升歐亞和印太地區沿途國家繁榮的專案的投資被注水。更糟糕的是這個項目被認為有可能讓沿途小國家陷入債務陷阱,同時會加劇當地的腐敗,而且這些項目有利於中國公司,卻對當地的社會和環境帶去負面影響。

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8月取消前任政府批准的兩項中資基建專案,包括去年已經動工的東海岸鐵路以及兩條能源管道合作專案。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與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左二)舉行會晤。 (2018年8月20日)

西非國家獅子山10月宣佈,將取消一項約4億美元中國資助的機場專案。獅子山政府官員認為,這個項目“不划算”,將改為依靠世界銀行的貸款改善擴建舊機場。

除了馬來西亞和獅子山外,一些國家也宣佈縮減“一帶一路”相關項目。巴基斯坦月初宣佈,因為擔心債務,將削減該國最大的中資鐵路計劃。這令人擔心被稱為“一帶一路”旗艦項目“中巴走廊”的命運。分析指出,這是沿途國家日漸意識到地緣政治安全性,他們不願意讓中國在未來控制自己的國家利益。

海事大國有可能在南中國海結盟

《澳大利亞人》報的評論文章說,在南中國海,北京成功疏遠了印度和太平洋地區的所有海洋大國,而這些國家碰巧又多是美國的盟友或是夥伴。文章說,儘管中國的戰略家長期以來一直擔心這些國家結成敵意的海上同盟,但是北京現在的做法正驅使這些國家向這個方向發展。

10月2日,在美中貿易對抗加劇之際,澳大利亞聯合英國、紐西蘭、馬來西亞、新加坡四國,在敏感的南中國海海域舉行“國際安全演習”。

而且,在美國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了自由航行計畫,包括遠在萬里之外的英法兩國。

習近平拋棄“韜光養晦”,導致了全球反制?

習近平拋棄“韜光養晦”,導致了全球反制?

分析人士指出,這是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最困難的環境。克倫普頓集團的政治分析人士布蘭切特在回答美國之音記者提問的時候說,這一切的發生有多種力量的匯合,但是最重要的是習近平拋棄了多年來對中國最有效的“韜光養晦”的戰略。

他說,“2016 是個非常重要的分水嶺。在這一年,你發現中國對歐洲很多重要戰略部門進行大規模投資。同時,18屆三中全會的“紅利”也在消失。2013年,18屆三中全會的檔說,要讓市場成為資源配置的主要力量,……但是到2016年的時候這個基本上停滯。真的是各種力量匯合到了一起:你看到了商界越來越受限,中國對外國重要戰略部門的急劇投資,中國製造2025的宣佈,這是掠奪性的。然後,習近平拋掉面具,讓人擔心他的政治野心,他自己的權力,以及黨在中國社會中的作用。……”

布蘭切特特別提到了外企對習近平所說的“黨領導一切”的擔憂。他說:“現在如果你說,中國雖然是共產黨國家,但是,他們只是藏在幕後,他們不會有什麼作為的,這沒有人相信了。在北京,鐮刀和錘子隨處可見 。……他們蓬勃開展党的建設活動,先是國企,然後在合資企業,現在西方企業直接聽到了共產黨(的教育)。這一切與習近平19大上說的 ‘党領導一切’相契合。如果黨領導一切,其他的生存就沒了空間。”

布蘭切特說,另外,從國際層面上來說,由於全球化並沒有讓所有人得到好處,歐洲和美國的民族主義者和孤立主義者在冒頭。他說,特朗普只是“扔下了火柴”,如果硬要指責誰的話,只能怪習近平拋棄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最有效的戰略“韜光養晦”。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前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韋德寧認為,中國遭到全球“抵制”與中國走向全球沒有經驗有關。

他說:“在某種程度上,這與中國走出世界還比較新(沒有經驗)有關。在某些情況下,中國做得太過(overreaching),也有可能犯錯誤。最好的辦法就是各國給中國指出來,讓中國明白,他們不希望中國在他們的國家做什麼。我認為這是積極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