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中國“核三角”成型與美俄看齊 料兩年內不會輕易對台動武

北京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0 週年的大規模閱兵式上的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 (2019年10月1日)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美國國防部:中國“核三角”成型與美俄看齊 料兩年內不會輕易對台動武


美國國防部的報告認為,中國正快速擴張核力量,預測中國在十年內可能擁有至少1000枚核彈頭,並估計中國可能已建立結合海陸空三種核導彈打擊能力的“核三角”。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則相信,北京兩年內不會輕易對台灣動武。

美國國防部11月3日向國會呈交有關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近二百頁的年度報告,指中國軍方正在網絡、太空,以及核武方面增強實力。

報告提到,中國擴張核武軍備的速度超出美國所預期,估計中國目前約有200枚核彈頭,預測2027年增至700枚,2030年前可能有至少1000枚核彈頭。

由台灣國防部成立的智庫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旗下的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向美國之音表示,相信美國對中國核力量發展的估算有足夠證據支持。

蘇紫雲說:“這個數量我們通常可以用物理來預估。也就是一噸的鈾可以生產出多少核彈頭,所以說,只要掌握中國可以生產出多少鈾原料,就可以推估它未來有多少核彈頭,另外一個指標是中國大力推廣核電廠,一方面說是要減碳,但其實這些核電廠的核廢料在精煉之後可以變成钚,也就是武器級的核原料。所以這個700枚大概是這樣推算出來的。”

美國國防部:中國十年內擁千枚核彈頭

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

蘇紫雲說,一旦解放軍擁有千枚核彈頭,政治籌碼將會大增。

蘇紫雲說:“當然跟美國比起來是有明顯差距。根據公開資料,美國現在有6000枚核彈頭,跟俄羅斯一樣。中國增加到1000枚雖然不能跟美國比,可是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達到1000枚核彈頭程度的話,意味著具備和美國談判的籌碼。”

台灣的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軍事專家李正修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認為,評估一個國家的核力量,“量”並不是唯一標準。

李正修說:“美國和俄羅斯各自擁有的核武在4000到6000枚之間,可是不能否認的是,它們擁有的核武算是屬於上個時代的核武力量,可是中國大陸現在加緊研發的可以說是用最新的技術生產的核彈頭,不僅擴張速度比外界預期的來得快,威力也勢必比過往來得強。”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表示,中國計劃到2049年成為全球軍事強國。李正修相信,北京把發展核武視為捷徑。

李正修說:“中國大陸知道,它在傳統武器上依舊比不上美國跟俄羅斯,甚至連日本都很難抗衡。對於中國大陸而言,無法在傳統武器和其他軍事強國抗衡的同時,倒不如取巧,尋求在現有技術上提升與美國的抗爭。”

中國海陸空均具備核戰力

根據美國國防部的報告,中國正在興建至少三個導彈發射井,或可儲藏數以百計新型洲際彈道導彈,並提到解放軍在空、陸、海、太空以至網絡方面,都有力挑戰美國,估計中國可能已建立了結合海陸空三種核導彈打擊能力的“核三角”,也就是擁有潛射彈道導彈、陸基洲際彈道導彈,以及戰略轟炸機。報告又說,中國正尋求在其他國家興建更多軍事設施,考慮對象可能是緬甸、新加坡、肯尼亞等。美方憂慮中國一旦建立全球軍事後勤網絡,可能會干擾美軍行動。

軍事專家李正修表示, “核三角”的概念早在美蘇冷戰時期已經存在。很明顯,中國大陸正急起直追。

李正修說:“過往飛彈最主要是在陸地上使用,隨著技術進步,慢慢空軍也可以搭載有限的核武器。隨著潛艇潛艦的進步,除了戰鬥艦,就連海底的潛艇都能發射核武器。這樣的研發是改變了人類戰爭的形態。核動力潛艦可以到世上任何一個角落,可以到敵人的海岸邊,朝向敵人的國境進行攻擊。這些都是師法於美國。”

中山大學亞太英語學程兼任助理教授林穎佑(照片來源:林穎佑提供)

台灣國立中山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林穎佑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衡量一個國家的核戰力不僅要看核彈頭數量,核武發射能力是更重要的指標。在他眼裡,去年開通,由中國自主研發的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核三角”非常重要的一環。

林穎佑說:“潛艦可以發射我們俗稱‘第二次核打擊’(在敵方第一波核打擊中倖存下來的核報復能力)。美中以南海作為較量;解放軍核潛艦如果從三亞出發,經由台灣西南方進入巴士海峽,從巴士海峽進入太平洋,這樣就會對美國造成‘二次核打擊’。北斗衛星對於飛彈的導航才是決定解放軍核子打擊能力的關鍵環節。”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則相信,隨著解放軍“核三角”日漸鞏固,台海局勢將增加變數。

蘇紫雲說:“戰略核潛艇常在水底不容易被發現,所以它可以保有‘二次核打擊’的能力;中國‘核三角’能力增強,意味著(有能力)以美國本土安全作為籌碼,意圖減弱美國支援台灣的力道。”

米利:兩年內北京對台動武機率不高

五角大樓的報告提到北京推動軍事現代化,目標是2027年具備在印太地區對抗美軍的實力,迫使台灣依照北京條件談判。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11月3日出席一個智庫論壇時表示,中國未來兩年內不太可能對台動武,但不能排除任何可能性。

米利說:“根據我對中國的分析,我不認為在短期內有可能發生(大陸武力收服台灣),可以理解為6個月、12或24個月。話雖如此,但中國當局正明顯且毫不含糊地建立相關能力,為其國家領導人在未來某個時機提供這個選項,但是否短期內?可能不是,但任何事都可以發生。”

台灣學者蘇紫雲也認為,大陸對台動武的機率不高。

蘇紫雲說:“打外島或者封鎖台灣都會耗掉很多時間,國際間介入的機會更大。核戰力與海上作戰能力快速增加的話,(北京)就可能真的會希望以軍事力量逼迫台灣上談判桌。台灣是民主國家。沒有政府在沒有取得民眾同意的情況下跟中國談判。台灣的自衛能力也快速增加。如果美國相關的軍事投資也增加的話,就可以真正阻嚇中國大陸的軍事冒險。”

軍事專家李正修相信,起碼在2022年中共二十大召開之前,大陸不會對台動武。

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軍事專家李正修 (照片提供:李正修)

李正修說:“對習近平來說,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排除萬難,在明年中共二十大當中達到連任目標。如果他現在在沒有任何理由下發動對台戰爭的話,倘若因美國介入而吃了敗仗,那習近平的臉往哪裡擺。他們只會繼續維持這樣的威嚇操作,可是不至於真正付諸於行動。”

國際社會相信,中國核力量擴張顯示展開雙邊或多邊對話具有迫切性。

李正修說:“因為畢竟現在中國大陸的戰鬥力比不上美國。你找我來談基本上就是要限制我的發展,也就是自綁手腳。我手腳都綁起來了怎麼跟你打仗呢?中國大陸一定會認為,我的戰鬥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才來談防止核武擴散。”

在美國國防部就中國軍力發表年度評估報告的第二天,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發表社評,標題指“中國有多少核彈頭,美國祇能瞎猜”。

《環時》說中國核武庫狀況屬最高國家機密,華盛頓對中國核力量建設的任何描述都具有猜測性。

《環時》質疑美國根本沒有關於中國核力量建設的確鑿情報,更沒有圍繞核武器對中國進行實質施壓的手段,社評說,“他們去年這麼說,今年那麼說,其實是釋放煙霧彈,與中國打輿論戰,試圖增加中方的心理壓力”。

社評強調中國應當動態維持好確保國家安全所需的核力量,確保核威懾充分可信,為國家安全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