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台灣文化部日前舉辦了自由中國號木船回台的典禮﹐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這艘木船在1955年橫渡太平洋的壯舉成為了冷戰時代的傳奇。
1955年4月4號﹐一艘被命名為“自由中國號”的無動力木帆船由台灣基隆港出發﹐經過日本那霸﹑橫濱﹐最後於8月抵達美國舊金山。
不過﹐這艘木船隨後遭到了長期的棄置﹐經過老船員的家屬﹑美台各界和台灣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大力奔走﹐於今年5月運回了當年的出航地點基隆港。
在迎接自由中國號木船的典禮上﹐台灣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很難想像在那樣的冷戰時代﹐6個年輕人就這樣出海去了﹐並締造了冷戰時代的傳奇。
她說﹕“它不只是1949年﹐內戰最熾熱的時候﹐再加上1950年6月韓戰爆發﹐整個台灣海峽是烏雲密佈﹑鋒火連天的時代。尤其是1955年1月大陳島一江山戰火爆發﹐如果你知道一江山戰役﹐整個島的人都犧牲死光了。”
龍應台還指出﹐在鎖國時代的台灣﹐人民沒有出國的權利﹐一直到1982年﹐才能申請護照到國外旅遊﹐這也更凸顯了自由中國號的特殊意義。
當時的台灣省政府主席嚴家淦提供了資金買船﹐搭船出海的6個年輕人當中﹐還包括了一位叫麥克文的美國駐台外交官﹐他們的計劃是東渡太平洋到美國舊金山參加國際帆船比賽。
台灣文化部也邀請了目前還在世的3位船員出席典禮﹐當時的活動發起人周傳鈞表示﹐回想57年前自由中國號起航時﹐如果沒有各界的幫助﹐這個旅程不可能實現。
他說﹕“走的時後﹐人山人海﹐每個人都扶著這條船過去﹐船不是自己跑的﹐要沒這些人﹐這條船出不去。”
周傳鈞還指出﹐希望自由中國號回到台灣之後能和新世代接軌﹐他要年輕人把這艘船的精神傳承下去﹐並且能實踐自己的夢想。
美國前外交官麥克文表示﹐很感謝還能回到基隆看到自由中國號﹐他期待自由中國號修復之後的模樣。據了解﹐自由中國號未來將陳列在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
台灣總統馬英九星期四接見自由中國號船員時表示﹐1955年時﹐台灣仍然處於風雨飄搖的時代﹐自由中國號橫渡太平洋的壯舉﹐對民心士氣有非常大的幫助﹐他說這是一個非常難忘的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