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決選週日投票 選舉結果將決定法國未來不同走向

  • 美國之音

法國總統選舉候選人馬克龍與勒龐的競選畫像。

法國選民星期天(4月24日)開始在總統選舉的第二輪決選中進行投票。如果馬克龍獲勝,他將成為繼希拉克(1995年-2007年)之後首位成功連任的總統。而如果國民聯盟(RN)的瑪麗娜·勒龐(Marine Le Pen)獲勝,她將成為法蘭西共和國史上的首位女性總統。

美聯社報道說,選前所有的民調都顯示,44歲的擁護歐盟的現任總統馬克龍領先於53歲的民族主義對手勒龐。不過,民調還顯示,創紀錄的選民或投白票,或根本不去投票。這為這次選舉投下巨大的不確定性。

報道表示,馬克龍能夠獲勝取決於左派選民如何做出投票選擇,是支持馬克龍還是因為對他過去執政不滿而不去投票。

路透社報道,民調顯示馬克龍和勒龐都無法依賴足夠的堅定支持者獲勝,因此決選結果取決於大批選民如何在對右翼的勒龐當選的焦慮,與對馬克龍2017年當選以來的政績憤怒之間做出權衡及選擇。

全國的投票站早上8點開門,多數地區晚7點關門,但一些大的都市地區選擇晚上8點才停止投票。

一名戴口罩的選民在法國南部城市馬賽的一個投票站裡投票。 (2022年4月24日)

報道說,五年前同樣戰勝勒龐的馬克龍警告選民,如果勒龐當選,法國可能陷入“內戰”,因為她的政策包括禁止在公眾場合佩戴穆斯林蒙面巾或頭巾,呼籲左派選民支持他。

勒龐則集中主打法國這個全球第七大經濟體的生活費用不斷高漲,嚴厲批評馬克龍的簡單粗暴的領導方式,稱馬克龍代表精英集團對一般民眾的藐視。

美國之音日前報道,有分析表示,如果馬克龍連任,他對法中外交關係的務實主義立場不會發生太大變化。雖然馬克龍傾向於通過歐盟-中國的外交框架向中國表達更強硬的立場,但在投資和貿易等觸及實際經濟利益的問題上,則更傾向於在中法兩國的框架內實現利益最大化。在新疆、香港及人權問題上,強硬的立場表明會在雙方認知的底線上進行。

對於法台關係,分析說,2020年12月在普羅旺斯地區的艾克斯成立了一個新的台北代表處。法國和台灣的議會間也實現了互訪。 2021年,法國議會兩院都以非常大的優勢投票支持台灣在聯合國機構的代表權。台北肯定會從馬克龍的另一個五年任期中受益。

如果勒龐在第二輪選舉中翻盤當選,也許會出現很大的不確定性。勒龐在競選期間一直誓言要在印太地區對抗中國。為了達到對抗中國的目的,勒龐聲稱決不能讓中國和俄羅斯結成所謂的的“巨型聯盟”。而在中俄兩國之間,她更願意選擇與俄羅斯這個“歐洲大國”交往 ,而不願與中國接觸和合作。

法國兩輪制的總統選舉始於1958年。至今為止,法國總統大選從未出現過候選人在首輪投票中勝出的情況。從過往的歷史記錄看,在首輪選舉中拔得頭籌的候選人基本也會成為第二輪選舉的獲勝者,而位居次席翻盤的情況只發生過一次。 1995年,社會黨的若斯潘(Lionel Jospin)在第一輪選舉中以23.3%對 20.8%的得票率領先保衛共和聯盟的希拉克(Jacques Chirac),但在第二輪選舉中希拉克卻以52.6%的得票率翻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