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台灣新冠疫情大爆發,目前,染疫人數從先前的兩位數猛增到3000多人。公共衛生專家說,這一波疫情最理想的狀況可在6月中結束,但接下來一週十分關鍵,是疫情是否反轉的折點,如果社區干預措施達成率欠佳而引發第二波社區傳染,最壞的打算可能要等到9月才能恢復正常生活。
全台進入三級警戒
“請您勤洗手,外出一定要戴口罩”,這是台灣近來最常聽見的里民廣播。由於新冠疫情已經侵入社區,全台進入三級警戒,八大場所停業,學校停止上學,戶外若沒戴口罩一律開罰。原本熱鬧的台北街頭頓時變得冷冷清清,只剩下救護車的鳴笛聲迴盪在大街小巷中。就在美、英等國疫情逐漸消退之際,台灣的抗疫大戰正艱難地進行當中。
全球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爆發後,台灣染疫人數極少,本土案例偶而單日新增一、兩例,甚至一度連續超過200天本土零確診,因而被國際譽為“防疫模範生”。但是,這個情況近來發生轉變。根據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截至5月24止,一共有3,748例本土病例,29人死亡,其中22日總計增加712案,創下單日新高。
在出現這一波疫情之前,4月20日,華航印尼籍貨機機師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之後,華航機組人員以及華航機場酒店諾富特飯店群聚感染,總共造成35人確診感染,包括13名華航機師、1名空服人員、8起家庭群聚的14人、6名諾富特飯店員工,以及1名飯店外包商。
其中,染疫機師與空服人員曾同赴台北松山區酒吧並前往餐館用餐,另外一些染疫機師到過台北清真寺參加400人的禮拜活動,並去過生鮮超市與賣場。
疫情一發不可收拾
5月初,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台灣離社區感染已經很近,是社區感染邊緣。但真正讓他承認台灣爆發社區感染的是5月11日社會團體“獅子會”的群聚事件。
據悉,確診的獅子會成員參與過各型百人餐會活動,餐會上共用一支麥克風唱歌。此外,他們還去過按摩店以及台北萬華區的茶室,巷弄中的茶室人來人往,又是密閉空間,最終導致至少25人確診。
此外,由於營業的茶室在幾條街內分佈密集,不管是服務人員,還是客人,都不只待在一間茶館服務與消費,而是穿梭於各家茶館,因此附近茶室也陸續傳出確診個案。宜蘭羅東一家遊藝場以及進香團也爆出群聚感染,大多跟萬華茶室的活動足跡有關。
5月15日、母親節後的第一個週末,台灣本土確診案例在短短4天內,從每天10-20人,猛增至180人,台灣疫情陷入緊急狀態。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台北市與新北市防疫警戒升至三級,民眾外出必須全程戴口罩,禁止室內5人以上、室外10人以上的聚會。
與萬華僅一橋之隔的新北市板橋區、中和區成了重災區,雙北快篩站在匆忙之際設立。隨著疫情不斷擴散,中南部也開始出現零星染疫個案,多數與萬華遍及的足跡有關。緊接著,學生的確診人數破百,板橋亞東醫院等3所醫院爆發院內感染,連台大醫院、台北榮總也傳出工作人員確診。
6月中或9月疫情緩解
雖然陳時中19日宣布全面升級至三級警戒,直至本月28日,但雙北(台北市與新北市)市長24日同聲表示不太樂觀,可能會延長。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這一波疫情如果控制得宜,但因為受到“校正回歸”的影響,只要沒有再爆發第二波社區傳染,預計6月初會看到疫情緩解,6月中剩下兩位數的零星個案,之後就可以慢慢恢復正常生活。不過,他強調,這是在非藥物介入的公共衛生措施(NPI),比如八大場所關閉、停課等管制措施,以及個人戴口罩的實施率達到90%的最理想狀況時才有可能。
陳秀熙表示,如果不能做到三級警戒達到90%的實施程度,那麼可能就會再爆發第二波的群聚感染。他說:“最壞就是因為有些接觸者還繼續在社區里傳播,從台北、新北就會一直擴散到全國,全國之後就一定會走向四級。這是最壞,而且走上四級之後,恐怕會拖到看疫苗有沒有及時補到,有那就是7月底結束,如果沒有疫苗就會拖到9月。”
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也對美國之音說,接下來一週至為關鍵,按照流行病學分析,疫情呈現拋物線趨勢,5月中開始進行三級警戒的干預措施,如果做得好,這月底可能就會出現一個“反轉”,使確診數往下走,如果做得不好,那就麻煩了。
當務之急“清零篩查”
王任賢說:“因為後續社區要去配合的東西,要去做的,要去配合的並不到位,包括我們沒有輕症醫院,所以病人會塞爆我們的醫療單位,那醫療單位會崩潰,會變成像印度一樣的災難,以後可能會出現。所以現在政府在干預措施一定要做得猛一點,否則疫情再下去,下一步走的就是醫療崩潰的那條路。”
他認為,當務之急就是落實“清零篩查”,擴大對高風險族群的匡列篩檢,但台灣匡列範圍不夠廣,篩檢量能也很差。他說,打了一年順風順水的仗,而沒有事先為社區篩檢量能作儲備,這是是很大的錯誤,以致社區傳播一爆發,完全措手不及。
王任賢表示,從“病毒為何進來”以及“病毒為何散出去”兩個角度觀察,可以發現出入境的關口沒有守好,是台灣這波疫情爆發的主要原因。台灣守了一年以後慢慢鬆懈,對於國內外頻繁旅運的機師,原本是要隔離5天,政府後來同意縮短為3天,加上第一線機組人員又沒有積極施打疫苗,“病毒就溜進來了”。
專家: 過於驕傲自滿
王任賢認為,台灣過於自滿與驕傲,指揮中心從來就不想俐落地承認台灣有社區感染,即使這次華航機師確診案有擴展到社區、家庭、諾富特酒店,它也不想承認。
王任賢說:“台灣以前是一個關口檢疫,它沒有病毒進到裡面以後真正的防疫作為,就是一個的作戰作為,它沒有經驗。歐美國家在去年都打了一年的仗,它應該去好好看看人家怎麼做的,它都沒有去看,它還是照著守關口的做法去守,當然是守不住,從此就爆出去,一爆出去就不得了了。後面絕對是由於它觀念沒有改變,把以前防守的概念拿到現在需要攻擊的一個作為,那當然是沒有辦法成功。”
美國時代雜誌5月22日稱,台灣因民眾沉溺於“虛假安全感”,加上萬華茶室爆發疫情,破壞了台灣自豪的疫情防線。
同日,路透社刊登一則題為“台灣新增本土新冠案例卻稱疫情穩定”(Taiwan Adds More Domestic COVID Cases but Says Trend Table)報道,指台灣的本土病例一直上升,但指揮中心仍然表示疫情“穩定”,並敦促民眾不要散佈假訊息,只要相信官方的說法。
台灣應吸取什麼教訓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國外疫情延燒了一年多,台灣並沒有學到一個重要教訓:“我們沒有洞悉到新冠肺炎已經從武漢演化到英國病毒株,這一點是我們在這一個爆發群聚感染的前面,我們沒有與時具進的一個認知。如果台灣還繼續以為每一次群聚感染後都能安然度過社區流行,必定再次爆發社區感染,因為這個病毒的傳播力非常強。”
陳秀熙表示,台灣應該吸取的另一個教訓就是疫苗施打率太低。他說,一開始,連醫護人員也不打,總覺得不會爆發流行,或是想等更好的疫苗來。他認為,如果在已有疫苗的情況下,人們還因為擔心副作用而不敢施打,那台灣一定會再爆發第二次更大的流行。
台灣向阿斯特捷利康(AZ)、莫德納(Moderna)和新冠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共訂購2000萬劑疫苗,自產疫苗1000萬劑。根據指揮中心統計至5月24日的結果,台灣新冠疫苗接種人數共有30萬2698人,不到全國的1%。目前施打的全為AZ疫苗,其他廠牌的疫苗將預計在6月初陸續到貨,自產疫苗則力拼7月供應。
台灣中央研究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認為,對於接下來的防疫工作,疫苗是最重要的事情。她對美國之音說:“因為社區干預的話,你是過不正常的生活,社區干預簡直是沒有生活。你只有打疫苗,才可以回歸到某種程度的正常。”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他支持“清零篩查”跟疫苗多元管道同步進行。他相信民眾與以往不同一定會願意施打疫苗,而且台灣也不太可能拖到9月都還沒有疫苗進來,因此,“在樂觀與悲觀中間尋求比較保守的看法,就是在7月底台灣應該可回到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