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自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以來,美國政學界對中國是否、何時、以及如何對台灣發動侵略行動有許多辯論,隨著俄烏戰爭進入第4個月,這些辯論也在持續發酵,尤其是中國對台灣的壓力還在持續增加,包括宣示台灣海峽非國際海域、持續以大量軍機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北京是否在為侵台行動預作準備?它的真實意圖引起越來越大的擔憂。
英國廣播公司星期天(7月3日)報導,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Gen. Mark Milley)將軍在該媒體專訪中說,儘管中國的確在發展攻擊台灣的能力,但他並不認為中國對台灣的攻擊迫在眉睫。他說,這種攻擊將是一個“政治性決定”,美國正在“非常、非常密切注意”中國對台灣是否有軍事行動的跡象。
此前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艾維爾·海恩斯(Avril Haines) 也在6月26日的一場華盛頓論壇中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了對中國可能對台灣採取類似行動的擔憂,不過至今此一擔憂尚未成為現實,即使中國正在為這種可能性進行準備,但沒有跡象顯示北京正打算以武力奪取台灣。
中國近來不斷加強對台灣施壓強度,包括在6月21日及23日分別以29架次及22架次軍機侵入台灣西南部防空識別區,這些行動是否意味台海即將發生戰爭?
中國對台壓力增引髮美國警覺
前特朗普政府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 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中國一直在對台灣施加各種壓力,但軍事其實是戰爭最不重要的一面,他不認為中國增加在台灣周邊的軍機飛行代表有什麼事情很快就要發生。
“軍事是戰爭最不重要的一環,但信息、影響力活動、外交和經濟壓力,那些一直都是對台灣穩定和持續的壓力,而且它們一直都進行的很好,直到我認為,北京走過了頭。他們失去耐心,走得太快、太遠,讓我們所有人警覺到它可能涉及的風險,那才使得…我知道國務卿蓬佩奧對這個議題有興趣,那也得以讓我在國務院時能夠做我們做的一些事情。”
史達偉說,人們已見到美國的做法在政府換屆後仍然持續,拜登總統關於美國“是否會在台灣受到攻擊時站出來對抗霸凌者的講話是真心話。美國不喜歡霸凌者。我們不喜歡俄羅斯霸凌小小的烏克蘭,對台灣也是一樣。”
他說,或許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台灣附近增加了軍機飛行的架次,但他個人並不認為這代表有什麼事情很快就要發生,“因為美國及其他人全部都站在一起,我認為這是我們最好的威懾信息。”
增加灰色地帶行動對台施壓
全球檯灣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蕭良其(Russell Hsiao)也認為,中國增加在台灣周邊的軍事演習是其政治戰的一環。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由於中國侵擾台灣空域的次數更加頻繁,要辨別北京試圖藉此發出何種信號比較困難。
“不過我的確認為,重要的是要注意涉及這些侵擾行動的飛機數目及其機種,那些的確會發出關於這些灰色地帶脅迫活動的強度的信號。”
蕭良其說,中國增派軍機侵擾台灣空域的時間點接近美台舉行高層軍事安全對話的時刻,再加上中國官方近來關於台灣海峽是中國內海而不是國際海域的說法,他認為“這些都是中國長期以來對台灣的政治作戰活動的一部分,“目的是要利用這些活動來改變既定事實,以塑造人們對於那些水域是中國內海的看法。”
不過他說,事實並非如此,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都對這種政治戰的操作做出回應,強調台灣海峽依然是國際水域。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王文斌在6月1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對台灣海峽擁有主權和管轄權,“有關國家聲稱台灣海峽是'國際水域',意在為其操弄涉台問題、威脅中國主權安全製造藉口。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針對王文斌的說法,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Ned Price)次日即回應說,台灣海峽“是一個國際水道,這意味著台灣海峽允許公海自由包括航行和飛行自由,並受到國際法的保障。”他說,美國將繼續在國際法允許的任何地方飛行、航行和活動,“這包括穿越台灣海峽。”
美國空軍戰力戰略顧問詹益庭(Eric Chan)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正在對台灣的地位進行國際上的法律戰,宣稱台灣海峽不是國際水域“絕對是針對美台關係,因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認為美台關係已經有了根本上的改變。那或許是真的,不過並不如中共所想的那種程度。”
除了以美台關係為目標,詹益庭說,被認為對台灣更強硬在中國內部也可以得到政治上的獎勵。
演習規模強度增或可掩飾侵台行動
五月間曾在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NCAFP)一場閉門會議與中國學者進行二軌對話的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學者林洋(Bonny Lin),最近在華盛頓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一場討論中說,由於中國見到俄羅斯未能做到以出其不意的閃電方式擊敗烏克蘭,她擔憂中國可能利用在台海周邊加大軍事演習的規模和強度來掩飾其侵台意圖。
她說,烏克蘭戰爭強化了中國對台海兩岸關係及美中關係的“零和”思維,認為正如北約東擴導致烏克蘭衝突的發生一樣,美國及其盟友在中國周邊的活動,很可能在印太地區發生類似的情況,許多中國專家並不認同美國和西方稱俄羅斯在侵略烏克蘭的說法。她說,他們反而認為俄羅斯試圖與西方合作卻遭拒絕,這才是迫使俄羅斯對烏克蘭採取行動的原因。
“這些中國學者在想說,如果美國不能理解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立場,那麼美國怎麼可能理解中國對台灣的立場?這種想法製造了更多對美國的意圖以及美國對台灣有何打算的懼怕。”
林洋說,中國的確有可能從俄烏戰爭學到教訓,知道或許它還沒有侵略台灣的能力,貿然發動侵略代價過高,也許它還需要幾年的時間來汲取教訓,以進行必要的調整併改善解放軍的能力,但與此同時,他們也可能會認為,必須使用武力來向美國及其盟友證明中國對統一台灣的立場和決心。
“正如俄羅斯的例子一樣,只是談論(這個立場和決心),俄羅斯無法以他們的言辭來說服烏克蘭,因此他們必須使用武力來證明這個決心。”
Because as in the case of Russia, just talking about that, the Russians were not able to convince Ukraine through their words, so they have to use force to demonstrate that.
北京對台仍保持戰略耐心
關於中國是否可能在近期內攻打台灣的問題,美著名中國事務專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在6月23日的《外交事務》期刊上發表文章指出,即便在俄羅斯侵略戰爭後,北京對台灣的長期策略沒變,依然是保持戰略耐心,沒有準備在短期內侵略台灣的計劃。
黎安友提到前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上將(Adm. Phillip Davidson)曾提出警告說,北京有可能在2027年前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美國戰略學者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也認為,習近平會想要把統一台灣當作他個人政治遺產的一部分,她“暗示台海衝突有可能在2027年他作為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的第三個任期結束前發生,而且幾乎必然在他可能的第四個任期2032年結束之前。”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全球事務教授哈爾·布蘭茲(Hal Brands)與塔夫茨大學政治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Michael Beckley)都認為,中國有可能在近期內攻打台灣,因為其領導人認為中國已經達到國力巔峰。
不過黎安友說,對中國可能很快攻打台灣的擔憂是一種錯置(misplaced),數十年來中國對台政策的特性是戰略耐心,就像它對從南中國海到印度等其他的領土聲索和爭端的做法一樣。
“烏克蘭戰爭不但不會刺激中國放棄它對台灣現行的做法去採取迫在眉睫的軍事攻擊,反而還會進一步促使北京保持長期耐心。”
他說,如果中國試圖以武力奪取台灣,那麼“無論是軍事上或國際孤立上,莫斯科為侵略烏克蘭付出的代價只是中國能夠預期的一小部分而已。因此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最好還是耐心等待台灣最終的投降,而不是現在就發動攻擊而冒著以過高代價來贏得台灣的風險,那反而有可能使中國永遠失去台灣。”
軍事之窗打開,政治窗口關閉中
布蘭茲與貝克利在關於美國應該如何防衛台灣的新書《危險區:與中國即將來臨的衝突》中說,美中為台灣發生衝突的機率“驚人地高”。
布蘭茲在6月23日的《彭博社》專欄中說,中國對台灣的任何侵略很可能會“早一些而不是晚一些”,“中國的軍事機會之窗正在打開,中國解放軍正在收穫以擊敗台灣為目標的世代性擴張果實。”
解放軍的軍事擴張使台海兩岸軍力越來越向中國傾斜。根據美國國防部的資料,截至2021年8月為止,中國東部和南部戰區地面部隊人數共有41萬2000人,台灣是8萬8000人,而中國擁有的航母、導彈驅逐艦、潛艇等軍艦和戰機數目更是遠遠高於台灣。
“北京的政治窗口正在關閉中,因為台灣人民不接受中國統一條件的態度比以往任何時候來得更為堅決。即將發生的人口的衰退和一個放緩的經濟也威脅中國長期發展軌道,或許這使習近平處於'機不可失'的處境。”
以灰色地帶手段改變戰略現狀
黎安友說,布蘭茲和貝克利做出他們預測的事實沒有錯,但並不完整。更完整的事實顯示,在台灣問題上中國仍然在追求戰略耐心的策略,原因之一是中國領導人對於自己有能力比西方更能處理自己的問題似乎頗有信心。
其次,他說,以南中國海及東中國海為例,中國都能在不觸發衝突的情況下改變戰略現狀,在非洲、歐洲、拉丁美洲、中東、大洋洲和國際組織,北京都運用它的經濟和外交影響力來達到其利益,儘管引發一些警覺但沒有真正遭遇有效的抵抗。
“這種外交、經濟和軍事的'灰色地帶手段',展示了中國的戰略行為是以長期而非短期為目的,在一系列領域從沒有存在到持續性存在,卻沒有招來顯著抵抗,更不用說有什麼武裝衝突了。”
最後一個原因,黎安友說,就是習近平可能從烏克蘭戰爭得到的教訓是,領土侵略不會遭到西方的軍事制裁,但它將是困難而且代價極高的,中國解放軍的跨海作戰要遠比俄羅斯從陸地攻擊烏克蘭困難得多,而且經濟制裁對中國的傷害也更大。
因此黎安友的結論是,唯一能夠擊敗中國對台策略的方式,就是對中國表現出一樣的戰略耐心,持續依據中國不斷增加的軍事威脅加強美國和台灣的威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