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上週發布放寬防疫的“新十條”措施後,北京發燒就診人數暴增16倍。最新一期的《自然》(Nature)和《科學》(Science)兩個重量級期刊不約而同發出警告,中國可能迎來大規模染疫與死亡浪潮。專家表示,如果中國持續放鬆防疫措施,預估到明年農曆春節將會達到感染高峰,建議中國各級政府倡導“就地過年”,通過NPI(非藥物介入措施)調控延後並降低中國疫情高峰的速度。專家還說,中國現階段最明智的作法就是盡快引進西方mRNA次世代疫苗,將危老族群的疫苗“打好打滿”,才不至影響到中國醫療體系或是ICU (加護病房)佔床率,對中國會比較有利。
發燒就診暴增16倍
中國當局上週發布“新十條”後,意味著中國“清零”政策正在逐漸走向鬆綁。北京市衛建委副主任李昂週一表示,北京市染疫人數在放寬清零後呈現爆炸性增長,截至12月11日,北京的發熱門診患者達2.2萬人次,比一周前高出16倍,120急救電話的呼入量急劇增加,在9日達到高峰,24小時呼入量3.1萬次,達到常態時的6倍。
在醫療機構尚未準備充足應對大量染疫患者下,伴隨這波“解封”而來的,是中國醫院人滿為患,很多人在低溫中排了幾個小時的隊等著拿退燒藥,但最後被告知已經沒有藥了。
住在北京從事軟體服務業的Lion對美國之音說,北京多家醫院這幾日出現很多的陽性患者,尤其是醫院裡的醫生還有護士和護工,醫療系統全部癱瘓,醫院出現擠兌現象,有些醫院的發熱門診也停止收受病人,“連醫生都被擠兌出醫院了”。
他說,政府現在不鼓勵居民到醫院去,因為醫院已經擠滿了人,很多人冒著零下幾度的凍寒低溫在醫院門口排隊,有的人穿著棉襖大衣或者直接裹著被子在醫院門口排著一、兩百米的長龍,包括北京的民航醫院、東四的幾家醫院,還有傳染病醫院地壇醫院全都滿了,不接待其他患者。他說,他有鄰居到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等了兩個小時都拿不到藥,連中藥製成的連花清瘟膠囊都沒有了。
Lion並表示,政府現在印發很多手冊給市民,希望人們按照手冊上的指引在家裡靜養,不要出門。如果家中有人感染的話,感染者被要求單獨一室並使用單獨的廁所,即使在家裡也要戴口罩。
Lion認為,政府現在提出很多的指引是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套完整因應全面開放以後的應變措施,導致各個地方都出現混亂,尤其是醫院,因為此前醫院也沒有做過這方面的訓練,所以很多醫生護士都被這突如其來的情況搞得都很緊張,“這次破防純屬是被動的”。
科學界示警
科學界兩個重量級期刊《自然》和《科學》雙雙在最新一期的內容中示警,在中國尚未做好應對新冠疫情的準備下,放鬆限制可能會引發大規模的感染浪潮,使醫療機構不堪重負,並導致大量死亡。
它們都引用了今年七月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 )期刊上的論文,該研究以今年三月的疫苗接種率為基礎做出的數學模式預估,中國如果貿然解除清零,可能會在6個月內引發新冠病例海嘯,出現1.12億有症狀病例,270萬人住進ICU,並導致160萬人死亡。ICU床位的高峰需求將達到100萬張,是目前中國容量的15.6倍以上。主要原因是80歲以上老人打兩劑疫苗的比率只有66%,打第三劑的只有40%。
另一份根據11月28日英國倫敦一家Airfinity醫療風險公司的分析,中國如果現在放寬嚴格的清零政策,可能會導致1.67億至2.79億人感染,130萬至210萬例死亡,其中大部分是未接種疫苗的老年人。
引進西方mRNA疫苗
英國GMC(英國醫療管理委員會)註冊醫師、前劍橋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醫師葉庭瑜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上述預估的上億感染還是指有症狀感染者,如果再加上漏掉的檢測黑數以及無症狀病例,感染人數恐怕會更多。對一個自然感染人數比較少、且自產疫苗保護力較差的易感族群的中國來說,現階段最明智的決定就是直接引進西方的mRNA次世代疫苗,並且儘速打在危老族群身上,而不是再打國產滅活疫苗。
葉庭瑜說,因為中國自產的科興與國藥兩支疫苗都是滅活疫苗,它對於預防原始武漢株的感染以及德爾塔的死亡與重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抗體濃度遠低於mRNA疫苗,僅不到mRNA疫苗的1/3,難以抵禦奧密克戎變種病毒,自然也對現在染上奧密克戎為主的重症跟死亡的保護力效果大打折扣。
葉庭瑜說:“因為Moderna(莫德納疫苗)跟Pfizer-BioNTech(輝瑞疫苗),他們已經有Omicron(奧密克戎) BA45再加上原始武漢株的兩價疫苗,那其實這個時間點對於中國最好的做法就是趕快引進西方的次世代疫苗,然後打在60歲,尤其是80歲以上的族群,趕快把這群最脆弱的族群打起來,保護起來,讓他們降低傳播病毒的速度跟能力,這個是它們(中國政府)真的必須要非常seriously consider(嚴肅考量)的做法。”
葉庭瑜表示,終結疫情的最好方法就是達到群體免疫,不管是自然感染還是透過疫苗都可以,這也意味著中國要達到一定數量的感染,成為放鬆疫情管控的一種“必要”。從其他國家的經驗可以看到,大概在開放後兩個月內的時間就會達到染疫高峰,之後就會開始往下降,比如台灣也約莫在開放兩個月的時候飆高到每天10萬人左右染疫,然後才下降,大部分國家的曲線都是如此。
農曆新年是挑戰
他表示,病毒在冬天更容易傳播,下個月還將面臨有“地表最大規模人口遷徙”之稱的“春運”,將有數百萬人會返鄉跟家人慶祝農曆新年,同時有很多無症狀感染者潛伏其中,預計染疫人數將會擴大,對中國構成一個很大的挑戰,香港就是一個前車之鑑。
擁有740萬人口的香港在今年初奧密克戎大爆發時,造成6000多人死亡,其中96%為60歲或以上的人。香港當時也是遇到農曆新年,有很多的人口移動與團聚餐會,所以在農曆春節過後的二月底,一天之內就新增五萬多名確診案例,單日死亡人數達170多人,死亡比例全世界最高。
葉庭瑜說,如果中國持續開放,預估在農曆春節期間將達到疫情高峰,然後一路往下;但是如果過年無法團聚、開始封鎖,峰值則會延後1至2個月。他說,對中國而言,峰值延後、倡導“就地過年”以減少人流比較好,因為這樣可以讓更多老人打完疫苗,並將ICU床位、呼吸器以及藥品備齊,比較安全。
適時調控染疫時機
葉庭瑜說,雖然疫苗無法避免感染,但什麼時候要感染卻是可以透過一些人為乾預手段去做調控。高齡跟高危險族群至少要打完3劑疫苗,甚至在打完第4劑次世代疫苗之後,再接觸一點病毒,達到微幅的感染,這樣會是傷害比較低的做法。
他說:“這個調控的時間,目前的共識是上次打完疫苗的90天內再去接觸病毒,會是一個比較好的做法,拖久了之後,死亡率跟住院重症率會再拉高回去,所以在對的時間接觸病毒,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葉庭瑜表示,透過盡快引進mRNA疫苗、將新冠口服藥物投送給高危險族群,以及維持一定強度的NPI直到明年春天為止,綜合這幾個方向去做,應該可以進一步調控中國現在遇到的問題。
他還說,中國現在退燒藥大缺貨應該只是一個暫時性的情況,反映了人民一下子麵對解封的恐慌情緒,其實絕大部分的人即使染疫不吃退燒藥也沒有關係,因為退燒藥只是緩解症狀而已。
政治層面的挑戰
分析人士說,中國清零政策的鬆綁,是源自於社會上“白紙運動”的壓力,而非來自於科學證據。放寬清零,中國政府除了要面對大規模染疫的挑戰外,還要面對來自政治層面的民怨挑戰。
亞太政經風險預策家范疇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我這裡可以斷言一句,疫情如果要退場,只能硬著陸,沒有軟著陸的機會了!”
他表示,中國因為疫苗施打率不高、本土疫苗無效,加上不肯進口西方mRNA疫苗,以致人們身上對於奧密克戎的免疫力很低,一但開放勢必造成感染數大增並導致全國醫療系統崩潰,這是可想而知的事,但這也會引發更大的民怨,可能呈現出比“白紙運動”還要翻倍的力道,人民對政府的仇恨值也持續增加。
范疇表示,根據國際上的經驗,如果中國當局要採取逐步解封的方式與病毒共存,以中國這麼大的一個國家規模來說,比如先解北京封天津,或者倒過來先解天津封北京,如此要達到群體免疫,他估計,少說也要一年,甚至要延續到兩年。
范疇說:“那麼在這個過程中,類似今天的白紙革命這一種力道的抗議,又會在全國各地不斷地此起彼伏,所以整個疫情從這個角度來看,所引起的民怨是沒有軟著陸的可能的,不管他(中共)怎麼做。”
范疇表示,中國在清零封控了3年之後,不管是同步全部開放還是逐步解封,民眾都有怨氣,其所累積的仇恨值一定會反映出來,而這個仇恨值就是中國共產黨在未來一個月到兩年之間所要面對的民怨四起的社會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