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繼美國與澳大利亞對中國在這些國家擴展政治影響力的企圖提出警告並正在採取應對措施後,歐洲的研究機構也警告說,中國在歐洲迅速加大的擴展其政治影響力以及推廣其威權主義理念的做法對自由民主以及歐洲的價值觀和利益構成重大挑戰。報告認為,歐洲如果希望阻止這個勢頭,就必須採取快速果斷的行動。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剛剛對中國進行了正式訪問,以推動兩國關係的“黃金時代”向前發展並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表示支持。今年1月,法國總統馬克龍也訪問了中國,並決心把歐洲與中國的關係帶入21世紀。他是2018年第一位訪問中國的外國領導人,也是中共19大以來第一位訪華的歐洲大國領導人。
報告對中國在歐洲擴展影響力的努力提出警告
在歐洲國家領導人謀求與中國進一步發展關係的時候,歐洲的研究機構警告歐洲要警惕中國在歐洲擴展影響力的企圖以及由此可能帶來的後果,包括對自由民主以及歐洲的價值觀與利益構成的挑戰。
位於柏林的研究機構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PPI)與墨卡託中國研究所(MERICS)在一份聯合報告中表示,中國有全面而且靈活的施加影響力的手段,從公開到隱蔽,主要針對政治與經濟精英、媒體與公共輿論、公民社會與學術界這三個領域採取行動。
這份題為“威權主義的推進:對中國在歐洲日益增長的政治影響作出回應”的報告說,在擴大其政治影響的時候,中國利用了歐洲單方面的開放。在歐州敞開大門之際,中國卻尋求嚴格限制外國思想、行為者與資本進入中國。
報告說:“這種不對稱政治關係造成的影響正在歐洲內部開始顯現出來。歐洲國家日益傾向於調整他們的政策,以“先發式的順從”來討好中國。歐盟以及其他歐洲國家的政治精英開始擁抱中國的說辭和利益,包括在與他們的國家或是歐洲利益相違背的地方。”
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在去年12月公佈的一份報告中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
最新發布的這份報告說,歐盟的團結因為中國分而治之的策略而受到損害,尤其是在保護自由主義價值觀和人權方面。北京也從歐洲那些樂於推廣中國價值觀與利益的政治與專業人士的積極配合中獲益。
這份報告的五位作者研究了中共據信用來影響歐洲政治的一些秘密以及更為公開的方式,包括在東歐以及像希臘這樣缺少資金的南歐國家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中國與挪威貿易關係的改善正好發生在挪威不對北京的人權提出批評的時候。中國也在全歐洲的媒體上做廣告,推廣中國的敘事方式。
中國在歐洲尋求政治影響力的動機與目標
在這些研究人員看來,中國領導人在歐洲尋求政治影響受到兩個相互交織的動機的驅使。首先最重要的是,它尋求確保政權在國內的穩定。其次,北京想把它的政治理念作為一個有競爭力的而且最終更為優越的政治與經濟模式推銷給世人。受這些動機的驅使,北京希望實現三個相關的目標:一是要為它的具體議題和政策議程建立國際支持,這包括在歐洲的政治家、商界、媒體、智庫和大學裡建立一個穩固的網絡,從而為中國的利益建立多層次的支持;其次,中國尋求削弱西方的團結,包括歐洲內部以及歐美之間;第三,北京極力推動形成一個對中國的政治和經濟制度更為積極的國際看法,把它視為一個自由民主體系的可替代模式。
報告的作者說,隨著川普政府被看作是從自由主義國際秩序捍衛者的角色後退的時候,中國意識到實現其目標的機會之窗打開了。
中國擴展影響力的努力不限於歐洲
就像這份報告所說的,歐洲既不是中國在全球擴展影響力議程上的第一個目標,也不是最重要的目標。這份報告中所列舉的中國擴展政治影響力的做法首先在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的周邊國家得到測試。
它說,澳大利亞政府在2017年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北京與澳大利亞經濟聯繫緊密,從在金融上控制這個國家的電網到擁有港口以及在房地產市場發揮重大作用。報告說,在2000年到2016年期間,澳大利亞政黨所有外國政治捐款中的80%來自中國。一些很有影響力的政界人士在卸任後被中國公司僱傭。澳大利亞情報部門確認,10個澳大利亞的政治候選人與中國情報部門關係密切。
報告說,從澳大利亞的情況來看,很明顯,從歐洲的現任以及前任官員這些政治精英那裡獲得影響力將成為中國今後在歐洲擴展影響的努力中更為核心的方面。前英國首相卡梅隆最近被任命為中國一個價值1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基金的高級負責人表明,這種情況已經在發生。
報告:中國這種做法中長期的後果比俄羅斯的更嚴重
報告的作者警告說,儘管北京擴展影響力的努力比普京治下的俄羅斯受到的檢視要少得多,但是歐洲忽視中國日益加大的影響力使自己處於危險之中。在他們看來,憑藉自己的經濟實力以及中國共產黨的運作機器,北京在歐洲擴展政治影響的企圖注定在中長期比克里姆林宮在這方面的企圖造成的後果要嚴重得多。
歐洲的應對之策
報告認為,如果歐洲希望阻止中國施加影響的勢頭,它需要迅速並果斷的採取行動。在對中國的推進作出回應時,歐洲政府需要確保他們國家的政治與經濟體制的自由主義基因完好無損。不過報告認為,對中國的做法採取一些限制將是必要的,但是歐洲不應該效仿中國的非自由主義,而是在盡可能保持開放的同時,採取一個整合不同政府部門、商界、媒體、公民社會、文藝界以及學術界的多管齊下的策略,對付中國的威權主義影響。
報告建議歐洲更好的利用歐盟成員國的集體份量,使它們與中國的雙邊關係服務於歐洲的共同利益;對獨立的、高質量的有關中國的研究進行投資;繼續為中國對歐洲國家的投資(或承諾)提供不同的替代方案;加強一套靈活的審核投資的工具;對強化國家與歐洲安全的體系進行投資,包括網絡安全與反間諜努力;利用公共辯論的批評性力量這個開放社會關鍵資產的槓桿作用,使公民社會以及公眾全面的了解威權主義施加影響的情況;並確保阻遏中國共產黨施加影響的努力不變成針對中國公民與文化的運動,並為那些在歐洲的中國社區提供支持。
中國的反應
目前還沒有看到中國對這份報告作出反應。不過,中國一向認為,中國與歐洲國家之間的交往是“正常的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並批評說,西方國家有關中國的這些看法是“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的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