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舉辦印太論壇團結盟友制衡中國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中)、法國外交部長勒德里昂(中右)和代表們在巴黎舉行的首屆歐盟-印太論壇上合影(2022年2月22日)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法國舉辦印太論壇團結盟友制衡中國

來自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國家的外交部長周二出席了法國和歐盟在巴黎聯合舉辦的首屆歐盟-印太論壇,該論壇旨在幫助歐盟重新聚焦印太地區,團結當地盟友平衡中國在該地區不斷上升的影響力。

這次論壇是在法國今年初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希望將印太事務納入歐盟外交政策核心的背景下舉辦的。歐盟27國的外長或代表、印太地區約30名外長和區域組織代表參加了論壇。中國沒有被邀請。

法國外交部長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表示,歐盟的印太戰略不是一個“反華戰略”,但他承認對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聯盟感到擔憂。

勒德里昂在會上說:“這顯然是在藐視多邊秩序。這是我們更多地參與印太地區的另一個原因。”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亞洲項目高級研究員,曾在法國外交部的歐洲和對外事務部任職的格瑞爾(Frédéric Grare)表示,歐洲對要製衡中國達成了一定共識,論壇的召開證明歐洲願意與印太夥伴討論,確定互利的伙伴關係。

他對美國之音說:“中國問題和對現有秩序的挑戰將繼續存在,歐洲無論如何都要面對。像這樣的會議對於保持勢頭,將所有歐洲人和印太國家聚集在一起,以發展和保持共同的觀點並保持現有的勢頭是非常有用的。”

歐盟的印太戰略

作為首個明確提出印太戰略的歐盟成員國,法國一直希望歐盟能重新聚焦印太地區,制衡中國的崛起,並在該地區擁有更大的戰略自主權。

法國在成為輪值主席國後,馬克龍政府隨即組織了上述論壇,以落實歐盟在去年10月通過的《歐盟印太合作戰略》,該戰略聚焦安全、防護、數字化、連通性挑戰以及全球性議題。

週二論壇的重點之一是在印太地區部署“全球門戶戰略”。該戰略是2018年歐亞互聯互通戰略的延伸,將在未來七年投入3000億歐元,加大對印太地區基礎設施的投資。這被認為將直接抗衡中國“一帶一路”全球倡議。

論壇公報寫道:“全球門戶戰略將支持部署安全和可持續的優質基礎設施,促進全球供應鏈的複原力,並加強歐盟合作夥伴的決策自主權。”

除了計劃實施的項目,公報還宣布,歐盟在雅加達、蘇瓦和內羅畢設立的新辦事處將支持全球門戶項目的落實。歐盟還將與東盟合作,啟動包括航空運輸協定在內的互聯互通倡議,以加強地區間聯繫。

法國還提出與遭到中國經濟脅迫的國家接觸。據美國媒體《政客》( Politico )援引知情人報導,歐盟將與孟加拉國、斯里蘭卡、肯尼亞和吉布提進行洽談,因為這些國家“有可能(如果不是已經)落入中國的債務陷阱”。

論壇的另一個重點是維護印太地區的安全穩定和海上貿易的自由流動。中國聲稱對南中國海幾乎全部海域擁有主權。為強化對這一海域的控制,中國持續多年在南中國海的一些礁石附近填海造島,修建軍事基地,

這引起周邊國家對南中國海局勢的不安,這次受邀參會的東盟集團多年來一直就南中國海問題與北京進行談判。中國的這種策略還威脅到歐洲和亞洲之間的航行和貿易自由。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在會上表示,印太地區是歐洲的“主動脈”,歐盟40%的貿易通過該地區的水域進行。

博雷爾說:“如果這些路線被封鎖,那麼我們的整個對外貿易就被封鎖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航行自由,我們必須共同建立的一個安全架構”。

歐盟在會上宣布擴大協調在印太地區的海上存在,促進與該地區國家在海上信息合作和安全防務接觸,例如展開聯合海上演習和港口停靠等。

歐盟還承諾深化現有合作,繼續推動“加強亞洲存在和與亞洲的安全合作”項目(ESIMA)和“關鍵海上路線”計劃(CRIMARIO)。

重塑歐中關係

分析認為,這次由法國牽頭組織的印太論壇有助於展現歐盟對印太地區的承諾,加強該地區國家與歐盟合作的信心,但法國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歐盟在印太地區的行動能力還有待觀察。

格瑞爾說:“目前為止,法國所做的是確定幾個具體的項目,以啟動這一進程,並通過論壇本身創建一個機制,通過該機制可以分享和評估具體的成就,並確定新的成就。這顯然需要時間,但人們必須從某個地方開始。”

法國有理由保持其在印太地區的長期存在。法國將自身定位為“印太國家”,在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有七處海外領土,93%的專屬經濟區在這個地區,還在當地有數個軍事基地。

法國和歐盟在中國問題上有很多共同點,這可能有利於雙方達成共識。歐盟自2019年起開始稱中國是“系統性對手”,更加公開地批評中國對台灣和南中國海安全穩定的威脅。

雖然法國曾是《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主要推手,但中國和歐盟在人權問題上的分歧越來越大,歐洲議會最終擱置了該協議。此後,新冠危機暴露了歐洲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立陶宛與台灣關係升溫遭到中國貿易封鎖,導致法國在內的整個歐洲對中國的看法越來越消極。

但法國在團結歐盟成語昂對中國採取協調一致的立場方面可能面臨困難。像匈牙利和波蘭等比較親中的國家,可能會反對歐盟與印太地區的伙伴進行過於密切的合作。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外交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漢密爾頓(Dan Hamilton)告訴美國之音:“每個國家都對與中國的關係持更加懷疑的態度。中國可以是合作夥伴、競爭對手和系統性的對手,但每個歐盟成員國對這三類的優先次序都有些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也被排除在這次印太論壇之外,這體現了法國對歐盟更大戰略自主權的追求。儘管為了讓美國放心,法國在其主席方案中強調,更強大的歐洲防務是對北約的補充,將支持歐盟與美國展開國防安全對話。

然而,除了法國和德國等歐洲主要經濟體外,很少有歐盟成員國有實力和意願在印太地區部署軍事設施。歐盟缺乏安全手段,只能長期利用經濟和軟安全手段來增強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在本月初的一篇分析文章中指出,法國促進歐盟在印太地區戰略自主權的野心與在該地區與美國密切合作的需要之間存在矛盾。

他寫道:“法國的優先事項仍然是利用歐盟來增強其印太戰略。它繼續發展這一戰略,其基礎是與該地區的主要夥伴,特別是印度、印度尼西亞和日本的安全夥伴關係和防務合作。”

此外,法國和歐盟可能會被更多的緊迫問題所困擾,如不斷發酵的烏克蘭危機,以及澳大利亞“AUKUS”軍事協議引發與法國的外交風波,還有即將到來的法國總統選舉,都可能導致歐盟無法兌現其對印太地區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