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東歐集團遭遇逆流,改革之路漫漫

  • 美國之音

2014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25週年: 母親和女兒在貝爾瑙爾大街柏林牆紀念館獻上玫瑰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前東歐集團遭遇逆流,改革之路漫漫

設在華盛頓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最近舉行了一次研討會,討論當年的共產主義陣營國家的改革情況。與會者認為,這些國家在轉型後發展很不平衡,有新的歐盟成員國的成功,有烏克蘭和前南斯拉夫面臨的挑戰,也有俄羅斯的倒退。

在絕大多數轉向了市場經濟的東歐、中亞和高加索地區的前社會主義國家中,愛沙尼亞和波蘭基於相對購買力指標的人均GDP比轉型前提高了一倍,但在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烏克蘭等改革不全面的國家,今天的人均GDP仍低於1989年。

這些並不樂觀的經濟形勢讓當年市場經濟改革遭遇了國有化的回流。匈牙利和哈薩克斯坦把所有強制的私有養老金儲蓄計劃國有化,波蘭也把一半以上此項基金國有化,匈牙利和保加利亞正退出能源領域的改革。

普京曾在今年早期下令,規定國家無權出售能源交通領域的514家國有戰略企業的股權,只有總統特批才能出售。媒體稱之為普京的“二次國有化。”

這些私有化改革的倒退使經濟學家開始重新評估當年資本主義的“勝利。”

*閃電經濟轉型,缺乏民眾基礎*

經濟學家認為,經濟改革中的各種逆流與改革的速度有關。

波蘭改革時期的財政部長、經濟學家巴爾舍諾維奇(Leszek Balcerowicz)認為,波蘭之所以89年成功率先實現經濟改革,最重要的原因是有超前眼光的領導者盡快著手改革。速度是他認為最重要的因素,

巨變時期的捷克財政部長、前捷克總統瓦茨拉夫·克勞斯也強調了少數改革者果斷行動的重要性。他說,“改革是由擁有夢想的人實現的,而不是出於優化某種理論模型。”

然而,一些學者認為,這種由決策者迅速實現的私有化改革缺乏民眾基礎。莫斯科新經濟學校校長、前保加利亞副總理西米恩∙迪亞科夫(Simeon Djankov)明確表示,89年改革並沒有民眾基礎。儘管歷史普遍把東歐劇變描述成在共產主義陣營下的東歐人民對民主自由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追求,但是迪亞科夫在91年和今年早期對保加利亞民眾的大規模調查顯示,改革並非出自民眾自發的對社會主義制度的反對。

*民主社會是改革的基礎*

除了強調改變民眾思維方式對維護經濟改革成果的重要性,這些經濟學家還指出民主社會和市場經濟改革的依存關係。

此前,經濟學界普遍認為激進民主改革和市場經濟改革不兼容,因為過渡的改革會引起罷工等社會動亂。與會一些學者出版的一些論文合集推翻了這一結論。他們在合集中強調,堅固的公民社會和民族內聚力能給市場經濟改革帶來強大的正能量。

這些89年改革的決策者們認為,經濟改革可迅速看見成效,而維護這些成效則必須有民主體制的改革做保障,因為民主為市場經濟提供了新的起點、權力製衡、公民社會和自由媒體。成功的改革需要通過成百上千條新法律,所以從改革的角度來說,國會制比總統制更有利。

*改革仍然路漫漫*

而從今天普京的“鐵腕”執政方式來看,前共產主義陣營國家的政治改革仍然任重道遠。俄羅斯吞併烏克蘭的克里米亞,而且利用司法系統打壓政治上的不同聲音。

就在本星期,俄羅斯反對派領導人阿利克塞•納瓦爾尼被當局以腐敗的罪名判處監禁。

美國國務院和歐洲聯盟譴責說,對納瓦爾尼的判決令人不安,這是一項有著政治動機的決定,目的是讓普京總統的這位主要批評人士閉嘴。

在11月柏林牆倒塌的紀念日上,美國總統奧巴馬說,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行動提醒我們,為了徹底實現我們在一個完整、自由與和平的歐洲生活的共同目標,我們必須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