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美國國會剛剛通過的國防預算法案提出一項新的威懾計劃,以有效應對北京日益擴大的野心。國防與安全專家說,當選總統拜登入主白宮後在延續現有政策的同時,可能會試圖重建新的同盟以應對北京。
美國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上星期已經在國會參眾兩院獲得通過。觀察人士注意到,法案中的許多條框在諸多方面涉及中國,其中的“太平洋威懾計劃”(Pacific Deterrence Initiative)引發各界關注。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法案通過後表示,他將會否決2021年度國防政策法案;並且稱中國是該法案“最大的贏家”。特朗普沒有具體說明是哪些擔憂使他認為該法案有利於中國。
美國國會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在法案投票前說:“法案將讓我們的部隊做好威懾中國的準備,並在印太地區展現強有力的姿態。”
美國國會參議院星期五(12月11日)以84票贊成、13票反對的投票結果通過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法案週二已在眾議院以壓倒性多數獲得通過。
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一項“防否決”(veto-proof majority)法案,在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中,以足夠票數達到三分之二多數標準通過的法案,使得特朗普否決的威脅變得毫無意義。
曾在美國國防部的國防語言學院擔任“文化意識”教官的白伊麗博士(Elizabeth Bowditch)表示,恰恰相反新的威懾計劃為如何有效威懾中國、加強美國在亞洲的防禦姿態提供了重要一步。
拜登將延續特朗普和奧巴馬的總體國防政策
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政治-軍事分析中心主任理查德· 魏茨博士(Richard Weitz)對美國之音表示,沒有人知道特朗普總統所說的“中國擔憂”是什麼,而當選總統拜登上任後的中國政策才是應該關注的重點。
魏茨認為,儘管當選總統拜登目前尚沒有詳細說明自己所計劃的中國政策;但很可能他的政府將繼續遵循與特朗普和奧巴馬政府相同的總體國防政策。
“加強美國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力量;將美國與日本和其它國家的現有聯盟安排進一步現代化;與印度和一些東盟國家等新夥伴發展安全關係,並通過航行作業和外交自由來反對中國過度的領土聲索,” 魏茨說。
前國防語言學院“文化意識”教官白伊麗認為,拜登不會立即撤銷特朗普政府的一些舉措,而是會組建一個全球聯盟來處理中國問題。 “而不是像特朗普那樣,認為他可以通過邀請習近平在其佛羅里達莊園會面,來與習近平進行一對一的打交道,” 白伊麗對美國之音說。
拜登將如何區別於特朗普的中國政策
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總統上任之後打破了華盛頓建制派的行事風格,在處理美中雙邊關係方面採取了一系列“特立獨行”的政策,使得美中雙邊關係跌落到了40多年來的低谷。因此,拜登入主白宮後如何處理和改善華盛頓與北京的關係,成為全球各國密切關注的重要焦點之一。
國防與安全專家對美國之音表示,當選總統拜登上任後除了保持美國國防和外交政策的連續性之外,可能將會回歸華盛頓傳統的建制派道路。
前國防語言學院教官白伊麗博士說:“特朗普執政四年把這個既有框架的大部分都拋在了一邊,因此拜登可能不會在中國政策上提出新的方法,而是選擇那些有經驗的人來與中國打交道。” 她認為,拜登希望通過那些贊同既有的管理雙邊關係的框架的人員,改善目前跌入低谷的美中關係。
哈德遜研究所的魏茨博士則表示,拜登和特朗普的區別可能會更多地存在於其它領域,例如提升和促進中國的民主和人權的改善,更直接地與北京競爭全球和區域國際機構的領導權,例如在聯合國和東盟等相關機構中。
魏茨認為,拜登可能會試圖建立一些新的機制,“如擬議中的D-10民主集團(D-10 group of democracies),減少那種逼迫盟國支付更多費用的要求,並通過與其它國家合作,在全球範圍內實施各方認同的行為標準(包括一帶一路倡議),來增強美國的槓桿作用。”
不過,也有相關領域的專家認為,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這個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經過40多年的發展和演變,已經瀕臨“你死我活”的邊緣。
曾在小布殊政府中擔任國防部中國事務官員的約瑟夫·博斯科(Joseph Bosco)日前在《國會山報》(The Hill)撰文指出:拜登需要增強而不是削弱特朗普所推行的中國政策。
“美中對抗的意識形態本質,最終使其成為一場關於生存的鬥爭;因為兩位參賽者爭奪的是自我身份的認同。不僅僅是中國和美國在爭奪暫時的地緣政治優勢,而是兩種截然相反的世界觀、治理理念和價值體系,在衝突中爭奪永久的文明優勢地位,” 博斯科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