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2021年中國春運1月28日登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多個省市宣導“就地過年”,使得素有“地表最大人口遷徙”的春運,今年將不復盛況,還可能成為史上最蕭條的春運。有學者表示,春運對中國別具意義,是一條“家庭”跟“國族”(國家民族,具有包括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在內的多種意義)的連結之路,如今家庭無法團聚在一起,不僅打臉中共官宣的抗疫成功,而且對習近平在黨內的威信也產生一定的影響。
春節,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民間有句俗諺:“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中國春運今年從1月28日至3月8日,前後共計40天。但隨著中國本土疫情多點散發、局部出現聚集性疫情,以及距離北京200公里的石家莊成為重災區,官方宣布春運以“減少人員流動、減少旅途風險、減少人員聚集、加強個人防護”為原則。北京政府上月底率先提出“就地過年”,深圳、上海、河南、山西等29個省市也跟進,建議“非必要不返鄉”、“非必要不出省”。
住在福建的高先生對美國之音說,他今年響應政府政策,不會返鄉回家,而是跟長輩分開,各自就地過年:“疫情現在政府分批次,各個省份政府就按不同時間提前放假;第二個就是鼓勵大家能不回老家就盡量別回去,待在原地,盡量減少人口流動。現在畢竟疫情,政府這兩年一直有在宣傳,以疫情為重,什麼事情都可以緩一緩。”
人在廣東的楊小姐也說,她今年就待在廣東過年,不會回到家鄉雲南。她身邊有很多朋友、同事都跟她一樣,今年就地過年。
上海台灣研究會研究員周忠菲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正“反向移動”到東北哈爾濱跟兒子團聚,她說,為了這一趟移動,她把口罩戴好戴滿,並自備消毒液搭高鐵,全程做好自身防護。她說,雖然有疫情,但中國年節前的人流跟物流大體上是平穩的,像哈爾濱冰燈節仍照常舉行,若不是有輸入性病情,辦得比去年還要隆重。
她說,北京上月25日時開始倡議“就地過年”,深圳30日也鼓勵“就地過年”,因為這兩處是人口流動率很大的地方,後來輸入型疫情變多後,有越來越多省市加入推廣就地過年的行列。
周忠菲說:“農民工回鄉啊,幹部鼓勵當地過年,措辭上是鼓勵,建議上是盡量留在本地,這是當前的基準。一定要外出的,你需要提供報告,還要跟你要去的當地的疫情要能夠銜接。意思就是說,如果你當地沒有要求核酸、檢查等等是一回事,如果要求,你還要提供健康報告。”
鼓勵就地過年生動有趣順口溜出籠
各級地方政府為了鼓勵就地過年,紛紛推出有趣的標語、順口溜。例如:“今年過節不回家,待在公司掙錢花”、“與其返鄉隔離十四天,不如留蘇多賺四五千”、“回家是冒險,錢包還會扁!過年留公司,親情不會減”、“是否被逼婚?是否被相親?何以解憂,唯有留守!”、“沒有攀比,沒有糾結,唯有留守!”句句押韻,生動又活潑。
據人民網報導,成都郫都區某小區用大喇叭高喊抗疫口號,“寧願把腦殼睡扁,也不要出去冒險,寧願把沙發坐破,也不要出去惹禍”。有網友在微博下發表評論稱,“有一說一,成都郫都區人民都是說唱歌手!樂觀成都,加油!”
除了宣傳口號、標語外,一些地方政府與企業還發紅包補貼留守人員。比如福建泉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官方微信公眾賬號“泉州政務”,對2月11日至17日留泉過年的非泉州籍企業工會會員,憑個人身份證、“泉工惠”職工服務卡、閩政通“通信大數據行程卡”,經審核確認後,每人可上網領取人民幣200元新年紅包。
根據浙江工人日報報導,台州長鷹信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決定拿出500萬元,感謝春節期間留守在台州的外來員工,包括春節後任意時段回家探親報銷一次往返全程車費、特別留守獎、特別奉獻獎等福利。這意味著,這些外來職工在台州過年可拿到不少於4000元的紅包。
上海冠龍閥門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政宏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表示,不少機構單位都呼籲今年春節就地過年,他今年也是第一次不返鄉過年。他們對員工採取柔性勸導,希望能盡量不移動就不要移動,但並沒有太強制大家不能返鄉,畢竟春節是中國人重大團圓的日子。
李政宏說:“其實有時這也是處於一種兩難,人家在外面打工一整年了,老婆小孩都沒看到,對大家心裡面的折磨,還有包括思念情懷的抒發都是比較艱困的。所以我們也是盡可能採用其他各種不同變通方法,譬如縮小範圍,反向移動也是一種做法,就是讓人口移動不要那麼集中,大家都在想辦法克服。總歸,回家總是大家的渴望,出外打拼這麼久了以後,跟家人能夠團聚,這是每個人心中的念想啊。”
今年春運下修到2.96億人次只有往年10分之1
相較於中國2020年春運載運了30億人次,今年春運預估運送的旅客量一再下修,從4.07億下修到最新的2.96億人次,已不到去年的10分之1。
過去,這個號稱“地表最大人口跨區遷徙”的春運,可以說是中國特有的一大奇觀。上億旅客提著大包小包將火車站、地鐵站、巴士站擠得水洩不通。據說,是一種“你不用動,人潮自會推著你走”的概念。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羅慶生對美國之音說,在中國尚未開放電子購票時,光是排隊購買車票的人龍就足以排得好幾公尺,更可怕的是人潮都“不會動” ,因為每個人沒有購買張數的限制,所以有人幫人代購,一次買很多張,就由站務人員拿著一張紙,一筆一筆清點旅客要去的目的地是否還有班次與座位,耗時非常久。
除此之外,中國的高鐵、火車站和地鐵,在進到月台前都要經過安檢程序,羅慶生就親自遇過好不容易通過安檢、衝到月台時,卻只能眼睜睜地看閘門關起、火車開走的經驗。不過,他說,高鐵座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只能容納固定人數,所以不算太擠,真正擠的是地鐵。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羅慶生說:“我覺得印象最深刻的是地下捷運。那個捷運之可怕,擠上車基本上你根本都不用動,他們自然而然會有人潮推你上車,上車都不能動,手也不敢亂動,怕引起糾紛。下車之後人潮一直往前走,他每一個轉角的地方都有人拿喇吧在催你,快點、快點、快點,一直在催,所以那個真的感覺到壓力非常大,而且進高鐵、地鐵是有安檢的,過程都很麻煩。”
春運帶來人流與錢流規模縮減影響大
中國春運帶來的不只是人流,更是錢流。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曾報導,中國人在春節期間,有望為吃喝和購物消費1,000億美元以上,是美國人在感恩節的2倍開銷,而中國人在春運的所有里程數,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8倍,中國春運也造就了運輸業大幅擴張的奇蹟。
春運的回鄉路線,主要是從經濟發達地區延伸到欠發達地區,出發地和目的地連接的是兩個不一樣的中國。今年春運規模大幅縮減,對中國經濟、社會與政治層面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范世平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就經濟面而言,很多人會帶錢返鄉,回家買東西孝敬父母,為小孩買禮物,大幅擴增中國的內需市場,但就地過年減少消費,是對經濟的影響。
社會層面來看,很多人一年就回家這麼一次,今年不回家還要再等一年,許多鄉村的留守兒童一年也就見爸爸媽媽這一次,現在也沒機會了,對家庭的影響不可謂不大。
在政治方面,范世平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2月31日發表2021新年賀詞談話,稱中國“書寫了抗疫史詩”,范世平質疑:“你打響了史詩般的戰役,又怎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縮減春運、就地過年)?”
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范世平表示:“中國春運這個東西,從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才有,外地農民工回家過年, 1978年到現在40年了,從來沒有一次停過,習近平你是怎麼搞的,成為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唯一的一次,我覺得這個對他在黨內威信影響滿大的,影響到一般老百姓。你又告訴大家說你防疫成功,那防疫成功為什麼不能回家過年?”
春運是一條連結“家庭”跟“國族”的路
更進一步來說,中國的春運、春節,它不只是歡喜過年團圓的歡樂氣氛而已,它也是中國政府宣傳習近平政績、宣揚共產黨鞏固領導中心的一條“家庭”跟“國族”連結的管道。
范世平表示:“我覺得在台灣回家過年已經很淡了,但在中國這個社會還是很重要,而且對中共統治合法性是有影響的。你去看他們每年春晚,其實都在講一個事情:過上好日子啦、回家過年啊、全家團圓、都是黨啊、習主席給我們的啊、我們現在邁向小康啊,現在是漢唐盛世啊......他其實是要把『家庭』跟『國族』連結在一起的。你現在家庭沒有了,怎麼搞成這樣子哪!”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羅慶生也說,春運規模的縮減將對中國的消費、經濟造成衝擊,尤其是農村,如果一個人消費1000元人民幣粗估,30億人是消費3兆人民幣;返鄉潮一旦縮減,這個消費就不見了,因為這些錢是要帶回給親友的,留在城市裡面不見得會花那麼多。
羅慶生說:“通常這一些人,春節他回來,他都會帶鈔票回來,帶收入回來的,所以對當地、原來的鄉村,這些鄉村平常可能都沒有人,只有爺孫兩輩,可是在這個時候,大家都回來了,會有一些聚餐活動,可以使得那一段時間,鄉下地方或內地的小城鎮的經濟活絡起來。如果說他今年沒有那麼多人回來的話,他內地消費程度會降下來的, 30億人回去跟4億人回去,這個經濟的影響是有衝擊的。”
春運成防疫破口?中國民眾有信心
面對嚴峻的疫情攻勢,儘管春運規模大幅縮減,但病毒在冬天能活得更久,潛在傳播風險更大,令中國政府面臨沉重壓力。不過,當問起民眾是否擔心春運成為防疫破口,他們的回答都對政府充滿信心。
福建高先生說,政府疫情管控工作做得很好,外省有什麼情況政府都會播報,並提醒大家出行安全,資訊公開透明,一點也不擔心:“ 雖然說現在外邊疫情滿嚴重的,但我感覺國內沒那麼人心惶惶,因為說實在話,政府做得給力,稍為有點風吹草動,政府比我們更緊張多了。稍微有一點什麼的,政府整個都動起來了,我們哪裡接觸得到那些疫情,而且早就風聲鶴唳了,就這種感覺,所以我們倒是不擔心。”
人在廣東的楊小姐也說,他們不怕疫情,因為政府有作為、管控得很好。
上海台灣研究會研究員周忠菲認為,中國的大數據連網進步很快,政府將人流和疫情控制得很好,能夠即時反映哪一小區發生疫情,立刻進行集中封閉。因此,要大規模爆發不太可能,但可能會有少量、各別地區的集中案例。
周忠菲說:“現在這個大數據很發達,你到達的地方都留下痕蹟的。如果你是一個比較危險的(人),你移動到一個地方,比如你到郵電局,你進去你要刷健康,那麼這個上面就會讀出來,更精細的還可以讀出來你是不是核酸檢查了。你到賓館有自動掃瞄,不用特別量體溫,它就是像極光一樣的掃過來,就可以讀出來了。我認為我的觀察是不大可能,這次管控是明顯優於上次,第一是量少,第二輸入型,第三也有經驗了。”
中國製定“2021年春運期間交通運輸疫情防控方案”,對各種運輸工具做出防控標準,以運輸大宗的鐵路來說,列車將預留發燒旅客隔離席位,發現體溫達37.3度的旅客將及時隔離觀察,並移交地方政府防控部門清查。各車站將增設自動設備及綠色通道,避免進出站人員聚集;部分車站並根據實際情況實施限時候車,避免候車室內旅客高度聚集。
視訊團圓彌補回不了家的遺憾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羅慶生說,中國的火車站、高鐵站、地鐵站安檢人員非常多,檢查也非常嚴格,當規模30億人次的春運水準砍到只剩下不到3億,縮減剩不到10分之1,代表每班車有10分之9的票是不賣的,也表示它的社交距離應該會保持得還不錯。他認為在嚴格控制下,春運應不至於成為防疫破口。
倒是科技在這次防疫和春運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除了運用大數據結合疫情趨勢和人流,人們可以透過手機即時監看哪些是高風險城市而盡量避開,網上購票也大大縮短了紙本購票的排隊時間。更重要的是,很多人選擇就地過年而無法跟家人團聚的同時,視訊成了跟遠方家人問候的最好方法,“科技團圓”多少彌補了春運縮水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