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遷出中國成趨勢 未來仍將繼續

  • 斯洋

在美國華盛頓地區一家商店裡出售的中國製造高爾夫球桿。(資料照)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外企遷出中國成趨勢 未來仍將繼續

有愈來愈多的報導說,由於美中貿易戰,許多美國和歐洲企業正在撤離或是已經撤離中國。業內人士說,雖然搬離中國並不容易,但是兩國貿易戰帶來的不穩定,還是讓許多企業決定離開或是減少他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他們說,外企搬離中國已成趨勢,未來還將繼續。

關稅是許多外企決定盡快遷出的關鍵因素

日本媒體近日報導,包括蘋果、任天堂在內的50多家跨國公司都宣佈撤出中國生產線。另外,質量控制和供應鏈審核機構“啟邁QIMA“最新的調查報告也說,80%的美國公司和67%的歐盟國家的公司正在離開中國。

史蒂芬•拉馬爾(Steve Lamar)是美國服裝與鞋業協會(American Apparel & Footwear Association)的執行副總裁。他告訴美國之音:
“過去18個月,我們的許多成員都在談論或是已經在努力將他們的供應鏈遷出中國或是降低對中國的依賴,以便或是希望避免特朗普政府已經施加的懲罰性關稅和將要施加的關稅。”

美國服裝和鞋業協會成員中,有82%成員的旅遊用品、69%的鞋類和42%的服裝都是在中國製造。

拉瑪爾解釋說,企業尋求供應鏈多元化通常是一個緩慢和漸進的進程。服裝與鞋業協會中目前所擁有的中國製造的比例是企業過去20年的選擇結果。在他們的協會中,過去曾經有90%的鞋業在中國製造,慢慢變成了現在的69%,而旅遊產品則是從過去4、5年的84%變成了現在的82%,而服裝則是從過去的5%到6% 演變成現在的42%。

他說,最近18個月有愈來愈多的企業準備離開中國,其速度之快和規模之大不是用中國產業調整和升級,中國運營成本增加可以完全解釋的,雖然這也是企業考慮搬離的部分原因。

他說:“但是過去18個月發生的事是這樣的。 所有的行業都試圖在同一時間,非常短的時間內,向一個方向轉移, 這在我們的業內造成了大量的干擾、沮喪和焦慮。”

他說,如果沒有貿易戰和關稅,即便麵臨中國的產業升級,中國依然是非常有效的做生意的地方。目前企業遷出的速度和企業的焦慮只能是貿易戰的結果。

中國官方說,只是很少的企業撤離中國。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7月11日曾說,中國目前並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外資撤離情況。

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主席羅伯特•阿特金森(Robert Atkinso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企業轉移的真實情況應該比中國政府所承認的要嚴重。

他說:“他們有足夠的理由對(外企)撤離中國供應鏈的程度輕描淡寫。如果他們承認了遷移規模巨大,這將有損他們在特朗普政府在貿易談判中的製衡力量。”

遷移趨勢會延續到貿易戰後

美中貿易談判的僵局最近有了鬆動。 7月18日,美中貿易官員通了電話,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還暗示,接下來有可能進行面對面談判。

但是,美國服裝與鞋業協會的拉馬爾說,即便美中籤署了協議,外企遷出中國的趨勢還會繼續。他對美國之音說:“我不認為他們會很快達成協議。即便是達成了協議,他們以前也提過,關稅將是那個協議的執行工具。在這個政府或是將來的政府,公司總是會生活在關稅的威脅下。”
拉馬爾 還說,美國公司相信現行的關稅也會持續相當的時間。他說,不僅是低端的產業,美國高科技公司目前也面臨同樣的威脅。

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主席阿特金森說,中國政府除了儘早達成協議,沒有更好的選擇解決外企遷移的問題。他說: “你現在能做的就是止血。你不可能再將他們搬回了。這是不會發生的。如果中國同意或是與美國達成協議,這個過程可能會減慢很多。因為這向全球公司傳達了一個訊息,那就是'好了,現在事情穩定了'。但是,你再也無法把魔鬼裝進瓶子裡。我想,跨國公司永遠都會對他們的中國生產有那麼一點懷疑,認為他們在中國的生產不像他們想像的那麼安全。”

有報導說,面對外企的遷出,北京急忙採取措施,給這些外企更多優惠,希望能留住這些外企。

找到替代中國的國家並不容易

美國服裝與鞋業協會的拉馬爾承認外企搬離中國並不容易,因為基本上找不到能替代中國的東南亞國家。

他說:“現在你必須做的是在幾個國家複製你在中國做的事情。問題不是哪個國家會成為‘下一個中國’,問題應該是哪些國家一起可以幫助構建成‘下一個國家’。

除此之外,企業還需要與新的國家的新的伙伴建立關係。不過,好的一面是,企業有可能發現他們在中國的伙伴也要一同遷出。

拉馬爾在接受其他媒體採訪時也曾說過,雖然企業搬離中國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遷出中國現在是現實。

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主席阿特金森說,外企撤離中國一定會對中國造成傷害,但是卻並不能打垮中國經濟。

傷害中國是一定的,但是不一定會打垮中國經濟。根據諮詢公司麥肯錫7月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目前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在不斷上升,而中國對世界經濟的依存度相對有所下降。中國正在向拉動內需的發展模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