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在紐約、以中國研究著稱的盈利性智庫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 的一個報告顯示,隨著西方國家加緊對中國專註生產及債務驅動發展模式的審視,中國在電動汽車價值鏈中的外向直接投資(FDI)2023年可能創下新紀錄。
路透社2月29日引述該報告報道說,中國公司去年向電動車相關產業投入了282億美元,略低於2022年的297億美元,但是不包括幾個目前不知道價碼的大項目,例如比亞迪(BYD)在匈牙利建設的新能源廠和國軒高科(Gotion)在斯洛伐克的一家電池廠的投資。
報告說,根據顧問公司「汽車」(Automobility)估計,中國可以年產1,000多輛電動車,相當於北美地區2022年所有產量的三分之二。
報告表示,目前,中國工業產能過剩造成的廉價產品充斥歐盟,而電動車則是中國與西方貿易戰中的一個全新的戰線。
這一趨勢引起了歐盟國家的警覺。有27個成員國的歐盟去年9月啟動對中國電動車廠是否不公平地享有國家補貼的反傾銷調查。
去年12月,白宮宣布將中國從其電池供應鏈中剔除的計畫。
榮鼎諮詢表示,西方國家的這些政策限制激發了中國電動車廠更多的對外直接投資,因為它們意識到,只注重出口的戰略可能導致一些國家做出政治抵制,將它們從盈利可觀的市場中排擠出去。
由於南韓和摩洛哥與美國簽有自由貿易協定(FTA),中國的製造商可以藉此繞過拜登政府對源自中國的關鍵礦產和電池構件的限制。
榮鼎諮詢的報告說,中國的電池製造商在它們的海外擴張中更多地帶上供應鏈,以回應不斷增加的市場需求以及產業回歸本土的壓力。
報告表示,中國國內電動車市場的減緩也促使中國電動車廠商加大在海外投資。同時,歐盟及美國的汽車廠商也希望電池製造商在靠近它們工廠的地方設廠,以降低運輸成本,防止供應鏈打亂。
不過,報告警告說,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必須小心謹慎避免造成“逆向技術轉移”,因為中國在電池生產上有相對的優勢,而在海外設廠會危及國內電動車和電池廠的利潤。中國當局視電動車產業為防止結構性經濟減緩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