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4月27日在福州登場,許多AI人工智能產品競相亮相。但中國政府不久前才為生成式人工智能畫上管理紅線,要求必須“體現社會主義價值觀”,分析人士表示,這可能會讓中國的AI發展陷入兩難局面,因為凡是能夠被中共人為控制的AI就不會是一個很強大的AI;真正強大的AI必須透過全面而廣泛的資料大量訓練與學習而成,但這可能會產生一個最後連中共都難以控制的AI,造成中共政權自己的風險。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4月27日至28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新華社4月 27日表示,本屆峰會以“加快數字中國建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主題,集中展示數字中國建設最新成果”。
4月26日,中國網路巨擘--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雲宣布啟動“通義千問夥伴計劃”,攜手數個合作夥伴共同打造可應用於不同行業的語言大模型。其中,首批行業大模型將涵蓋石油化工、電力、交通運輸、酒店、企業服務、通訊及金融等領域。
通義千問是繼百度的“文心一言”和商湯科技的“日日新(SenseNova)”、“商量(SenseChat)”後,中國再一家推出聊天機器人的業者,以與近來風靡全球的美國新創公司Open AI所開發的Chat GTP互別苗頭。
AI管理紅線
在“通義千問”宣布推出的同一天,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也公佈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草案。該草案規定,人工智能的生成內容應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得含有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煽動分裂或破壞國家統一等內容,並規定提供AI服務的企業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規定,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此前則需要向國家網信部門申報安全評估,履行算法備案等手續。
近年致力於以數字與文字探勘技術研究中國議題的台灣中山大學政治所副教授陳至潔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在中國,大概凡是牽涉到公共利益的事情,都必須姓黨,現在這個問題是沒得討論的。”
他表示,這代表中國這些大型的生成式AI系統裡面的訓練資料基本上都要來自於中共已經過濾過的資料,凡是不利於中共的言論或資訊,就不會被放到AI的訓練資料庫裡面去。
陷入兩難
陳至潔表示,這樣的AI審查將可能會使中國的AI發展陷入一個兩難的窘境,因為越是強大的AI,在它的訓練過程中就必須提供更多的資料來訓練,否則如果AI訓練受限的話,其所產生的分析結果與決策就可能會有一些偏誤。
“但偏偏中國希望產生的是一個能夠被中共所用的AI”,陳至潔說,所以也就很難訓練出一個真正能夠跟西方國家媲美的聊天機器人。
他說:“你越需要全面不加過濾的訓練資料,就可能會產生一個中共難以控制的AI;那凡是中共能夠控制的AI,就不是很強大的AI。”
因此,陳至潔認為,中共最終可能會產生兩大類型的AI,一種是專門給中共高層、政府或解放軍使用的AI,這套AI系統的訓練內容會很龐大;另外一種是民生用或商業用的AI,這一類的AI就會有很多的審查與限制。
美國信息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恆青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ChatGTP橫空出世以後,中國許多AI技術大廠也使勁地推出各種類似產品來測試,結果出現了很多不理想的地方,因為網民可能會問一些“中國會不會對台灣動武”、“對台灣動武以後中共是不是要倒台”、“中共在哪一年能倒台”、“中國經濟什麼時候要崩潰”等問題,結果AI給出的答案並非中共所樂見。
給共產黨造成風險?
李恆青表示:“它(AI)很可能會顛覆中國共產黨取得政權幾十年來洗腦的結果,所以現在推出這個AI生成內容管理就變得非常重要了。應該說,它確實就是中國特色,它要保證不出問題,但是能不能做到還很難說。”
李恆青表示,在ChatGTP剛推出的時候,他問了AI:“中國的經濟怎麼評價?”當時AI給的答案是:“中國的經濟問題很多,需求疲軟、債務高砌,預期經濟發展有限。”但現在再去問AI同樣的問題,會發現答案變了,可見AI和中國政府都在適應如何應對這些敏感問題。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不僅不會顛覆共產黨政權,反而可能成為其威權統治的助力。
微軟總裁史密斯(Brad Smith)日前接受《日經新聞》訪問時表示,中國研究機構和公司將成為ChatGPT的主要競爭對手。目前有三個處於絕對前沿的機構,一個是OpenAI和微軟,第二個是谷歌(Google),第三個則是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
史密斯警告:“我們絕對應該假設、甚至可以預期,某些民族國家將使用人工智能發動網路攻擊,甚至可能比我們現在看到的網路攻擊和網路影響更強大。”
成為專制幫兇?
專長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的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林宗男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人工智能的技術對共產黨而言有一個很好的特性,就是它是屬於集中式技術。意思是說AI需要在一個運算平台上面進行運算,而這個運算平台一定是在某個大公司的機房裡所產生出來的,所以中共可以直接控制該公司機房就好。這跟從前沒有人工智能的時候,中共必須依靠大量的人力、還不一定能夠確切地控制到每一個個體相比,不僅成本較低,而且還能更有效率地對國內人民進行的大規模監控。這可以從香港“反送中”事件裡,中共透過人工智能的影像識別做為事後起訴的憑據就能得知。
他表示,雖然中國的人工智能可以應用在各種民生產業,但更重要的目標領域有兩個,一個就是用來發展出對國內人民大規模監控的技術,甚至中共還把這種極權專制科技技術輸出到世界其他國家。
林宗男說:“甚至中國透過這些人工智慧的科技,他可以更有效率地來製造出假訊息,所以他透過這個人工智慧的話,他對自由世界所造成潛在的damage(傷害)跟風險,其實是非常巨大的。”
AI結合軍事科技
林宗男表示,中國發展AI的第二個主要目標領域就是軍事科技,比如前一陣子中國的無人船或是無人潛艇陸續曝光,都是中國走向世界霸權的憑藉之一。
《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4月22日報導說,中國預計今年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支出為147億美元,約佔全球投資的10%。到2026年,這一數字估計將達到約260億美元。報導還說,人工智能與軍事技術的結合可以為中國增加關鍵優勢,有兩個例子特別突出,一個在太空中,另一個在水下。
人工智能是“中國製造2025”和創新戰略的關鍵技術與產業。哈佛大學貝爾福科學與國際事務研究中心(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在本世紀很快就會有很多基礎技術領域成為全球領先,其中包括人工智能AI ,甚至在人臉識別、語音識別和金融科技等應用上,中國現在就已經領先美國。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也曾發出警告,中國的目標是在2030年底前超越美國,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全球領先者,而且到2025年年底前,在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領域獲得博士學位的中國學生數量有望達到美國的兩倍之多。與此同時,每年在AI相關行業獲得博士學位的美國學生人數仍和1990年差不多。
然而,有分析指出,中國關於生成式AI內容的規範可能來的不是時候,因為中國和美國正在進行激烈的科技戰。美國對於半導體與高階AI芯片的禁令與制裁可能會削弱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
美國制裁影響大
不過,林宗男表示,AI技術發展的關鍵在於硬體運算平台能力、深度學習演算法,以及餵養資料。美國的聊天機器人也會過濾一些關於種族歧視或充滿仇恨的話語,只不過中國過濾的是政治思想與歷史知識等,所以過濾內容並不會影響AI技術。真正會影響的還是在於美國對中國高階AI芯片的禁運,但這不會是立即性的重創,而是逐漸牽制中國AI的發展。
他說,但演算法不會受到美國制裁的影響,資料數據的部分也因為中國比較沒有知識產權和使用個人信息資料的規範,所以他們可以自由取得國內和自由世界的資料,因此後兩者都不會對中國AI發展造成不利。
美國信息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恆青說:“但是從長遠來說,也有可能會逼出來中國自力更生的這種原創性技術,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他還表示,中國還可能通過白手套或竊取知識產權的方式來取得高階AI芯片技術,“這是中國過去一直在做的事,就像原子彈、運載火箭一樣”。
台灣中山大學政治所副教授陳至潔表示,中國的芯片產業目前還不具備以經濟規模來生產高階芯片的能力,但長遠來看,中國遲早會做出至少軍用或是軍民兩用的芯片。他預期這是中國接下來5到10年積極努力的方向。
至於商業用AI芯片,陳至潔表示,由於中國尚不具備經濟規模,所以即使有能力生產,售價也會非常昂貴,所以到最後可能只有中共的解放軍或是政府機關才可以不計成本地去使用;但真正具競爭力價格的商用AI芯片,中國恐怕還是很難跟台灣的台積電或是韓國三星去比價與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