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工荒現象加劇

  • 許波

近年來在中國隱然成型的“民工荒”今年更是提早來臨﹐“長三角”﹑“珠三角”以及東南沿海地區的許多製造業中心普遍面臨用工短缺的問題。專家指出﹐隨著中國經濟和人口結構發生巨大變化﹐“民工荒”﹑“招工難”將常態化﹐並將從沿海向中西部擴散。

距離春節還有一個多月﹐可是在東南沿海地區的許多製造業基地﹐民工“返鄉潮”已經開始降臨﹐近年來讓民營老闆頭痛不已的是“年關”﹐只是今年的年關來得似乎比往年更早。

每年年底都是民營製造業最忙的季節﹐也是企業招工的“寒冬”。越來越多的農民工不堪忍受“春運”的擁擠﹐趕在12月底之前返鄉﹐加劇了用工荒。

*用工短缺遍布大江南北*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上海附近的祝橋鎮曾是民營服裝廠聚集的地方﹐由於用工短缺﹐八成以上的服裝廠倒閉關門﹐目前只有兩家還在拼死支撐﹐苦等來年。

北京建築市場的內部裝修工人的工資已經漲到300元一天的水平﹐而且用工單位表示﹐“工人要求一天一算工錢﹐稍不滿意﹐第二天就不來了。”

東莞市一個鄉鎮將包下15趟民工返鄉專列﹐其中三趟為廣州至武漢的高鐵專列﹐另外在公路方面也安排了100多輛返鄉專車﹐以此來吸引並挽留外來民工在當地工作。

早在200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就曾發佈報告指出﹐中國農村剩余勞動力遠沒有想像得那麼多﹐中國正在由勞動力過剩向勞動力短缺的時代過渡。

*經濟和人口結構變化改變市場*

深圳的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所長劉開明博士是中國勞工和企業社會責任領域的活動人士﹐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中國經濟和人口結構方面的變化造成了勞動力供求關係的改變。

他說﹕“中國經濟發展非常快﹐但是我們每年新增的勞動力數量卻在逐年下降﹐這就導致需求不斷增加﹐而供給卻在不斷減少。另外﹐我們許多行業﹐特別是製造業和建築業﹐工資增長得非常緩慢﹐導致城里的年輕人不願意從事這種低薪的工作﹐這些低薪工作只能依靠來自農村的勞動力。”

*農二代不甘像父輩一樣低人一等*

低薪工作幾乎完全依賴農民工﹐而與此同時﹐農民工的心態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據統計﹐在中國大約2億農民工中﹐約6成以上是80後或90後的“農二代”﹐他們在教育水平﹑個人素質﹑就業選擇和價值觀念方面都不同于他們的父輩。

香港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朱文暉對美國之音表示﹐新一代農民工顯然不願意重複他們父輩低人一等的生活﹐不願象父輩一樣廉價出賣自己的勞動力。

他說﹕“從勞工市場的角度來綜合判斷﹐它就不僅僅是個價格問題﹐還有別的方面的問題。農民工在考慮價格的同時﹐他也要考慮自己離鄉背井﹐他在家庭生活方面﹐以及在其他休閑舒服方面所付出的。這就反映出過去幾年來中國農村的一個比較深刻的變化。”

*民工荒有利改善民工地位*

許多民營企業主對於勞動力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感到不適應﹐媒體援引一些民營老闆的話說﹐以前是有人力無訂單﹐現在經濟回暖﹐訂單不愁了﹐但卻找不到人力了。

一些更開明的民營企業家卻從中看到企業的責任﹐看到改善農民工待遇的契機。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說﹕“由於民工荒﹐華南地區的缺口很大﹐僅東莞一個地方就差100萬。這說明什麼呢﹖民工不好招了﹐你只好提高待遇。現在農民工的待遇和去年相比普遍提高了百分之10到20﹐這當然是好事﹐農民工的收入提高了嘛。”

*改善民工地位不能只靠市場力量*

但是勞工和企業責任問題專家劉開明博士認為﹐農民工的工薪和待遇的提高並不會由於勞動力供求關係的變化一蹴而就﹐在中國﹐這個過程可能還將是長期的。他說﹕“我們現在也在工廠裡做一些項目﹐許多老闆非常頑固地覺得﹐不一定需要漲工資﹐或者漲工資的幅度不需要太大﹐認為工人也能夠願意在這裡做。因為基礎太低﹐原來的工資水平太低﹐很多老闆不願意漲太多。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我們許多低技術的﹑勞動密集形企業利潤比較低﹑比較薄﹐它也給不起高工資。”

大多數專家都認為﹐“民工荒”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這個問題單純依賴市場力量是難以解決的。劉開明博士說﹐需要公共政策介入並充份發揮引導作用﹐建立統一而完整的社會保障和就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