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海灣國家能源轉型中扮演什麼角色?

  • 美國之音

資料照片: 2019年12月11日沙烏地阿拉伯東部省達曼以北朱拜勒工業城的煉油廠夜景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減少碳排放和增加綠化,許多國家和地區目前都在努力走向“新能源世界”,也就是從傳統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氣)轉向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能和生質能)。

可是這樣一來,對於那些歷來依賴石油銷售收入的國家,全球減排綠化的影響似乎非常嚴重。尤其是對阿聯酋和沙烏地阿拉伯而言,如果石油市場隨著新能源的興起而消失,將來怎麼賺錢生存都會成為問題。僅僅兩年前,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的年利潤曾創下1,610億美元的歷史最高錄。但在許多人看來,這種前所未有的利潤率似乎是跟全球能源轉型背道而馳,難以為繼。

三個月前,聯合國在杜拜舉行了第28屆世界氣候變遷大會,這是迄今為止同類會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大會以與會國領導人全面達成協議告終,他們同意在2030年之前轉向非化石燃料,並依照2015年巴黎協定的規定,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43%。

面對這個趨勢,一直是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大本營的海灣國家感到不能坐以待斃,他們急需減少對石油的依賴,實現經濟多元化。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一直是中東石油最大買家的中國,搖身一變,利用自己過剩的新能源產能扮演了海灣國家能源轉型推動者的角色。

以色列巴爾伊蘭大學能源與地緣政治研究員埃萊·雷蒂格博士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解釋說:“海灣國家和中國之間的這種安排對雙方來說都有利可圖。”

「以12美元/桶的價格,這些國家擁有世界上最便宜的石油。他們知道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裡還能繼續向歐洲和亞洲出口石油,」雷蒂格繼續說。

“這給了他們三十年的時間來實現經濟多元化,進而轉向下一代技術——氫能。”

雷蒂格指出,海灣地區的本地人口消耗了他們生產的石油的三分之一,因為它比使用再生能源更便宜。當地居民可以免費取得他們的石油。但這意味著政府將有財政損失。「在那個地區,石油比水還便宜,」雷蒂格解釋。

另一方面,轉向替代能源也能夠使海灣國家向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大客戶出口更多的石油。因此,越來越多的海灣國家新在開發太陽能、風能和核能的同時,趁機把更多的石油賣給中國。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雷蒂格說。然而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板製造國。向海灣銷售太陽能產品對中國來說在經濟上是有意義的,特別是在美國人和歐洲人對中國進口商品發起抵制的情況下。據雷蒂格稱,這種抵制導致今年中國太陽能板有約30%賣不出去。

而且在北京看來,在海灣國家投資是更安全的選擇。

「你在海灣投資得越多,你就越可以信任他們會在製裁下繼續向你提供石油。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需要確保在與美國對抗時仍有人向他們提供廉價的石油,」雷蒂格總結道。

一份2023年12月由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發布的報告分析了中國在海灣國家能源轉型中的角色,並將這一趨勢視為雙方經濟關係的一面鏡子。

根據該報告,中國在全球- 以及海灣- 太陽能模組市場和其他太陽能和風能領域占主導地位,這部分歸因於價格優勢。

美國-中東研究所非常駐研究員辛麗辰(Li-Chen Sim 音譯)解釋道:“如今,由於成本等因素,中國的產銷合約幾乎所向無敵。”

「這與海灣國家對中國的熱愛無關,更多地涉及競爭性招標,」辛麗辰聲稱。“設備採購和供應也是如此。這是一個成本問題,當然品質和性能也不錯。”

中國在削減成本和簡單手續方面都遠遠領先競爭對手。

「中國人可以生產物美價廉的太陽能板的多晶矽,因為勞動成本低,所以產品比較便宜。在中國,太陽能模組的組裝比歐洲便宜50%,」辛麗辰告訴美國之音。

在規模方面,中國也具有優勢。海灣國家建造大型千兆瓦級的光伏發電廠需要數十萬塊太陽能板,而中國是唯一能夠在如此大規模的項目中滿足其巨大需求的國家。

從技術上講,根據辛麗辰的說法,提供相同產品的中國、美國和歐洲公司是相等的,差異在於價格和規模。

另一個廣泛被持有的看法是,與歐洲相比,中國的監管環境往往更寬鬆。這就使生產能力可以根據需求而迅速擴大。

但在一些再生能源領域,中國也面臨競爭。

「中國在(海灣地區)的融資、承包商和設備領域發揮了作用。在融資方面,它們的作用很重要,但卻不像日本那麼重要,」辛麗辰指出。

「日本在海灣地區的綠色能源融資中發揮巨大作用,」辛麗辰進一步解釋。

2023年7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其旨在推廣日本綠色技術和地區經濟關係的中東之行期間,與阿聯酋簽署了23項協議,以加強合作和夥伴關係。

展望未來,一些分析師預測,中國有可能在除了太陽能和風能之外的其他市場中也在海灣國家取得重大進展。

「海水淡化就前景可觀,商機巨大,」阿拉伯海灣國家研究所高級常駐學者羅伯特·莫吉爾尼基告訴美國之音。

「這可能為中國公司在未來提供新的機會。對於海灣國家而言,海水淡化非常重要,」莫吉爾尼基解釋道。“但海水淡化過程要消耗大量能源,而且不一定環保。為了可持續發展,利用清潔能源進行海水淡化將是另一個廣受支持的重要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