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擬派專家到台北探視病重大熊貓“團團”,兩岸關係可解凍?

  • 鍾辰芳

一名遊客在台北動物園為一隻中國大熊貓拍照。(2022年10月28日)

在北京當局贈予台灣的18歲大熊貓“團團”腦部病變惡化後,中國政府星期五(10月28日)說,計劃派兩名專家前往台北協助參與“團團”的治療和護理工作。台灣政府也表示,將以最快速度批准此案。這是自2016年民進黨政府上台後台海兩岸之間難得出現的正面現象,也引起許多人的注意。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擬派專家到台北探視病重大熊貓“團團”,兩岸關係可解凍?

2004年9月1日出生的公大熊貓“團團”和另一隻早兩天出生的母大熊貓“圓圓”,是中國在2008年12月贈予台灣的大熊貓,由台北市立動物園負責照顧。

“團團”今年8月出現癲癇症狀,台北市立動物園專家檢查發現是腦部病變後先以藥物控制,但近日“團團”病情惡化,經電腦斷層掃描後園方認為“團團”可能罹患惡性腦瘤。

在與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專家聯繫後,中國專家表達了希望到台灣探視“團團”的意願,台北動物園園方也向台北市政府、台灣農委會及陸委會等相關機關提出申請,各單位都表示將以最快速度審核此案,讓中國專家到台灣協助“團團”的醫療照護。

目前台北動物園不再對“團團”進行侵入性治療,改採舒緩照護,“團團”也在園方安排下留在“後場”,不在平常民眾可見到大熊貓活動的館場,不過仍可透過動物園的直播頻道看到“團團”每天生活情況。

中國官方新華社星期五報導,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馬曉光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9月下旬就成立專家組與台北動物園保持密切聯繫,持續關注“團團”的治療情況並提供相關技術支持,在10月27日下午收到台北動物園請求協助的邀請函後,擬選派兩名專家到台灣參與“團團”的治療和護理。

馬曉光還說,“希望在兩岸各方的共同關心支持下,‘團團’得到更好的治療照護,渡過難關。”

“團團”與“圓圓”是北京當局在國民黨的馬英九政府上任、台海兩關係改善後贈予台灣的。自被認為立場傾向台灣獨立的民進黨蔡英文政府執政後海峽兩岸關係急轉直下,官方交流也為之中斷,中國為迫使台灣接受其“基於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不斷加大對台北的外交、經濟和軍事壓力,許多看法認為中國可能在為軍事侵台進行準備。

對於這次雙方政府都以積極態度處理中國專家赴台參與照護“團團”,許多人關注這是否有助於兩岸冰封多年的官方關係解凍。

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在接受美國之音電郵採訪時說,他直覺認為這可能只是北京當局“一次性”的姿態,無關政治。

“我沒有在跟蹤此事,不過我的直覺告訴我,這是一個一次性的姿態--當然它是一個正面姿態,不過缺少任何政治關係的意涵。我估計國台辦將把這件事列在民間往來的類別下。”

儘管他也希望兩岸關係能夠和緩,但卜睿哲說,他感到北京可能不在乎在台灣內部製造一些類似2008到2014年期間那樣的支持。

2008年國民黨的馬英九總統執政後,台海兩岸關係得到極大改善,雙方簽署超過20多個協議,不過在兩岸計劃簽署服務貿易協議時,反對者認為此一協議可能對台灣自身經濟帶來損害,讓中國在台灣的政治影響力大增,因此在2014年爆發了“太陽花學運”,兩岸關係也開始趨冷,儘管彼此間的貿易往來仍然頻繁。

時任台灣總統馬英九在台北市立動物園觀看中國贈予的大熊貓“團團”和“圓圓”。(2009年1月24日)

“北京似乎對國民黨重返執政不抱太多希望,假如它早在2016年就想和蔡英文政府協商一個彼此共存的模式,蔡英文原本也會願意這麼做的,”卜睿哲說。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也在電郵中告訴美國之音,那種希望兩岸關係因“團團”健康照護的互動而有所改善的說法是“扯遠了”。

“鋪墊改善兩岸關係的道路在於中國是否停止對台灣的軍事、經濟與外交的脅迫措施。儘管它是一個好的姿態,不過我對‘團團’的醫療援助舉措能否有所幫助抱持懷疑。”

台北市立動物園動物組組長王怡敏星期五受訪時說,初步專家名單還在和中國大陸討論,“我們也要尊重在所謂的‘防疫計劃書’裡面有寫兩位、七天這樣的一個行程初步的安排。”

對於中國專家到台灣參與協助“團團”的照護是否以“情感交流”為主,王怡敏說,“我們的定調主軸是這樣。”她說,與中國專家在線上的交流很順暢,在醫療的部分也有初步共識,“但情感面的探視一定是要實體進行。”

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星期五說,主管機關將依據專業審核,“以最快速度來核准”此案,讓“團團”得到較好的醫療照護。

目前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專家赴台專案已在星期五通過台灣農委會審核,“防疫計劃書”也送交台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審核。在陸委會批准中國專家赴台後,此一專案還須得到台灣移民署的入出境批准,預計最快中國專家可在11月初前往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