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智庫報告:中國取代美國 在關鍵技術研究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 美國之音

參觀者在北京舉辦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觀看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展台上展示的人形機器人。(2024年8月21日)

一家追蹤技術競爭力的澳大利亞智庫表示,中國現在在近90%的關鍵技術研究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一份新發佈的報告中,該研究集團指出,北京壟斷國防相關技術的風險也很高,包括無人機、衛星和協作機械人--那些可以與人類一起安全工作的機械人。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取得的巨大進步是過去二十年來國家大力投資的結果。他們補充說,儘管取得了進展,但北京在關鍵技術部件方面仍然依賴其他國家,缺乏自給自足。

由政府資助的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上個星期四發佈的報告稱,在2019年至2023年的五年間,中國在64項先進技術研究中的57項處於領先地位。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的關鍵技術追蹤系統根據前10%的研究論文中出現的次數對各國的創新能力進行排名。它重點關注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網絡和國防等一系列領域的關鍵技術。

報告發現,“中國在短短二十年內實際上已經取代了美國在研究領域的壓倒性領先地位。”

2003年至2007年間,中國僅在64項技術中領先三項,但排名已大幅上升,取代了美國,而美國目前僅在七項關鍵技術中處於領先地位。

喬希·肯尼迪-懷特(Josh Kennedy-White)是駐新加坡的一名技術戰略家。他說,中國的巨大飛躍是“過去20年來其在國家主導下大力投資研發的直接結果”。

他補充說,向中國轉移的趨勢“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和先進飛機發動機等領域尤為明顯,中國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從落後者轉變為領導者。”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還確定了各國壟斷關鍵技術研究的風險。他們目前將24項技術歸類為被北京壟斷的“高風險”。

今年有10項技術被新列為“高風險”,其中許多與國防工業有關。

諮詢公司“原恆星戰略”(Protostar Strategy)創始人托拜厄斯·費金(Tobias Feakin) 告訴美國之音:“在當前和未來的地緣政治背景下,24個技術領域--尤其是雷達和無人機等國防相關領域--的潛在壟斷風險令人擔憂。”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試圖通過雄心勃勃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來提升中國的先進製造業能力。

該政策於2015年推出,旨在加強北京在關鍵領域的自力更生,使中國成為全球科技強國。

費金錶示,習近平將先進技術視為“中國發展、國家安全和全球競爭力的戰略重點”。

他補充說,技術被視為“中國長期經濟和地緣政治目標的核心組成部分”。

華盛頓密切關注北京的野心,拜登行政當局正在努力限制中國獲取先進技術。

上週,美國對向中國出口關鍵技術方面--包括芯片製造設備、量子計算機和組件--實施了新的出口管制。

此前不久,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首次訪問北京。他會見了習近平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

沙利文告訴記者,華盛頓“將繼續採取必要行動,防止美國先進技術被用於破壞國家安全。”

持續遏制中國芯片產業的努力意味著北京必須尋找其他途徑獲得先進技術。

肯尼迪-懷特告訴美國之音:“儘管中國在人工智能和5G等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但中國仍然依賴台灣、美國和韓國來生產高端半導體。”

肯尼迪-懷特稱這是中國的致命弱點,並表示半導體行業缺乏自給自足可能會“阻礙北京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和軍事應用方面的進步。”

隨著中國繼續在關鍵技術研究領域佔據主導地位,人們對中國究竟是如何取得這些突破提出了質疑。

去年10月,五眼聯盟(Five Eyes,由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英國和美國組成)官員發表聯合聲明,指責中國竊取知識產權。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稱這是“前所未有的威脅”。

新加坡風險投資催化劑公司DivisionX Global的董事總經理肯尼迪-懷特(Kennedy-White)同意這一評估。他表示,中國在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排名中的躍升“並非完全是自然發生的”。

“中國在某些技術領域的崛起和知識產權盜竊指控有關,”他補充道。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還建議其他國家縮小與中國的差距。它建議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的“奧庫斯”(AUKUS)聯盟與日本和韓國聯手,努力迎頭趕上。

該報告還強調印度正在崛起成為全球研究創新和卓越的“關鍵中心”。

在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跟蹤的64項技術中,印度目前在45項技術上排名前五。與2003-2007年相比,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當時印度僅在四項技術上排名前五。

費金錶示,亞太各國“將受益於利用印度日益增長的技術專長和影響力”。

他補充說,這也將平衡“對中國技術供應鏈的過度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