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 4月17日發佈報告,指出中國當地政府對於土地出讓帶來財政收入的依賴給治理土壤污染的努力蒙上陰影。
這份名為《中國城市污染地塊開發利用中的問題與對策》的報告由綠色和平和南京大學生態環境研究院聯合發佈,對中國各個省會城市截至2018年10月的污染地塊狀況進行分析。
報告指出,在公開的174塊污染地中,僅20%完成修復,四分之一已出讓,出讓金額達1049.6億元。而在同一時期,治理污染土地的金額僅僅為77.6億元人民幣。
中國在2018年下半年通過了《土壤污染防治法》,並於2019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這是中國首部針對土壤污染處理出臺的法律。吳嵐對美國之音說,由於這部法律剛剛開始實施,誰來負責,誰來買單,如何監管和實施都還沒有明確的規定。
“土壤污染是中國巨大的環境定時炸彈。如何來治理污染的土地,誰來為它買單”,研究了中國環境問題20餘年的環境專家吳嵐(Jennifer Turner)對美國之音這樣說。
她說:“立法跟上了,可是這遠趕不上土地出讓的速度。這麼多年我們都知道這是當地政府獲得收入的方法。但相比其他指標,當地政府知道如果沒有達到空氣污染和水污染治理指標,他們就會失去中央政府提供的發展資金。而治理土地污染沒有具體指標。”
綠色和平污染防治專案主任保航說:“中國城市很大程度上依靠土地出讓來獲取收入,這使得當地政府有很強意願來保證土地的快速出讓。”
“就算是那些承諾治理污染土壤的城市最終也需要發展資金”,保航說。
威爾遜研究中心的環境專家吳嵐說,土壤污染隱秘複雜而且不可逆轉,常被人稱為是看不見的污染。
“相比起人們每天呼吸的空氣,能夠看到的水杯裡的水,民眾對於土地污染的認識還不夠深。我們看到有報導談及重金屬污染的大米,我想人們逐漸會將食品安全和土壤治理聯繫起來”,吳嵐對美國之音說。
綠色和平的報告指出,近年來,化工、冶煉和鋼鐵等重污染企業逐步退出城市核心區域,遺留了大面積的污染地塊。包括鉻、砷、鉛等重金屬污染物占到了所有污染物的54%。
污染物種類繁多也使得治理工作難上加難。武漢一個城市的土地就受到14種污染物的污染。而頻繁的土地出讓也使得政府很難讓真正造成污染的企業負起責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