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分析人士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準備加強與歐洲的關係,作為對抗不穩定的美中關係的緩衝。
習近平上星期三和星期五分別於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進行了通話交談。
東京國際基督教大學政治學資深副教授納吉(Stephen Nagy)說,中國希望尋求夥伴關係以抗衡過去五年來與美國的激烈爭吵,希望與歐洲個體國家發展貿易投資關係。
西歐二戰後一直堅定支持美國,但也存在分歧。法國就對上個月達成的美英澳軍事技術分享協議表示憤怒。
納吉說,“我們看到歐盟和德國與美國趨同,這是中國想要盡快阻止的事情。”
這種趨同會讓發達國家孤立中國,妨礙其全球政治和經濟目標。
美中和歐中關係中的一系列痛點
北京和華盛頓2018年來就互聯網科技使用、國際貿易規則和中國在包括南中國海在內的亞洲各地進行擴張等議題上產生強烈分歧。華盛頓尤其關注中國是否會進攻台灣。
歐中關係也因中國對待維吾爾穆斯林和立陶宛和捷克共和國等領導人支持台灣自治的問題而在去年惡化。
歐洲議會表示,歐中全面投資協定(CAI)因為中國製裁“幾個歐洲個人和實體”而在今年五月被“合理凍結”。
法國德國英國今年派遣軍艦進入南中國海,與美國一道密切關注北京的動向,讓北京進一步惱怒。四個東南亞國家和台灣都對南中國海部分地區提出主權要求,但中國對南中國海90%的地區聲稱擁有主權。
紐約帕克戰略( Park Strategies)政治資訊公司副總裁金恩(Sean King)說,許多歐洲國家現在都“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內不自由政策和海外的擴張出現反彈。”
中國與歐洲個體國家的關係發展趨勢
中國與歐盟的關係雖然緊張,但中國依然是歐盟的最大貿易夥伴,每年從中國獲得數十億美元的直接投資,尤其是能源投資。歐盟各成員國與中國的關係也不盡相同,匈牙利和塞爾維亞等中歐和東歐國家希望與中國接觸,西歐成員國儘管很少像美國那樣嚴厲,但也持有更多的懷疑。
金恩說,“習近平可能長期認為歐盟是個容易的目標,不管與美國的關係如何都會加深與歐盟的關係,”“中共肯定渴望進入歐洲的科技、市場、大學和智庫。”
新華社報導,習在同默克爾的視頻通話中說,雙方都支持貿易,“都認為中歐共同利益遠大於矛盾分歧。”
習說,“面對日益增多的全球性問題和不斷上升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中歐作為全球兩大重要力量,有責任加強合作,團結應對。”
中國央視網站說,習對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說,中國與歐盟之間“有一些競爭、分歧、差異並不奇怪。”他建議雙方在科技領域加強合作,延伸跨歐亞的一帶一路基礎建設倡議。
納吉說,中國領導人可能用開放的中國市場吸引歐洲國家,中國中產階級消費者依然購買法國和意大利的奢華品牌產品。他說貿易“引誘”會吸引努力從新冠疫情中經濟復原的歐盟。
倫敦埃利斯諮詢(Ellice Consulting)公司管理主任伯克利(James Berkeley)說,歐洲國家希望更多的能源和清潔科技投資,雙方都尋求知識產權的保護。
伯克利說,他的公司今天的商業重點是美國,但預計如果中英關係改善會對中國產生新的興趣。他舉例說,中國的火車公司可能會完善歐洲的知識產權,並在國內市場重新應用。
他說,“有些中國投資人具有國際眼光,希望對國際商業注資,發展知識產權然後轉用這些知識產權。”
專家們說,貿易投資關係的改善不會在政治上影響親美的歐洲國家對中國的關係。但納吉說,中國可能會改善與中歐和東歐國家的關係來“分裂”歐盟。
他說這很像東南亞。中國對當地的投資贏得了柬埔寨和老撾的忠誠,但卻在越南和菲律賓錯過了目標,那裡的國民長期不信任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