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吉林省一棟斥資5,000萬元人民幣興建的滑冰館,11月18日發生屋頂垮塌事件,引發輿論關切,而在此前僅三天,雲南一家剛開業的超市則是地板塌陷,導致顧客墜入下方的河道;分析師認為,儘管個案情節存在差異,但類似這樣的”、“豆腐渣工程”屢禁不止,凸顯出中國政府相關的監管效能,存在嚴重疏漏。
當天清晨7點35分,位於吉林省的白城市滑冰館在一聲轟然巨響中,由鋼結構支撐的屋頂垮塌過半,隨之竄升的煙塵,從幾百米外都看得見;中國官媒《央視新聞》的報導稱,事發原因初判為“屋頂鋼結構變形,施工品質可能有一定問題所致”。
官媒呼籲事故究責“一追到底”
根據《南方週末》21日報道,這座滑冰館總面積4,369平米,於2019年12月啟用以來,成為不少白城市民打球、休閒的重要場所;不幸中的大幸是意外發生在清晨,只有兩名保全員受到輕微擦傷。
諷刺的是,這座場館在籌建之初曾被當地官方列為重要的市政工程,旨在填補該市專業滑冰場的空白,其總造價高達5,206萬元人民幣(約合718萬美元) ,市政府更是強調“堅持品質第一,安全為重”。
不料從落成啟用到轟然垮塌,不到五年。
報道中指出,這座滑冰館由吉林省榮發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承造,但工商數據顯示,該公司2023年工商年報參保人數僅22人。
《中國青年報》週三(11月20日)更發表文章,以顯著標題質疑滑冰館落成不到五年就坍塌,追責要“一追到底”。
文中指出,事發時白城市並未發生極端天氣,滑冰館更遠未達設計壽命,不僅施工方難辭其咎,從設計到驗收,還要經過好幾道關卡,為何皆未實時發現安全問題?
場館垮塌案調查費時、民意
通報同時指出,去年7月,黑龍江齊齊哈爾市也發生中學體育館崩塌,造成11死7傷的慘劇,但直至今年9月,相關責任人才剛遭檢察院起訴,全案仍處於“追責進行時”。
這次意外發生後四天,除了少數媒體發文追責之外,微博相關議論停留在11月18日事發當天;此後諸如#吉林一滑冰館被曝坍塌#、#官方回應吉林一滑冰館被曝坍塌#等詞條都標註為“抱歉,該主題內容未顯示”。
引發最多網友熱議的是去年齊齊哈爾第三十四中學體育館,因屋頂被用來堆放珍珠岩建材,又遇下雨,吸水增重而壓垮。去年11月黑龍江佳木斯體育館崩塌,官方說法則是因暴雪壓垮屋頂。
這一次,吉林網民“胖猴傳奇”寫道:“肯定是賴不了雪了,吉林今年還沒下雪呢”,來自江蘇的“草原之藍”更質疑:“估計都吃拿回扣分了,所以品質堪憂”。
土木技師:涉事場館難脫施工瑕疵
位於北台灣的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副理事長丘達昌認為,從初步公開的資料來看,白城市滑冰館塌陷恐怕和施工瑕疵脫不了關係,只要檢視原始設計圖、結構計算書和施工紀錄,就有機會找出真相。
丘達昌告訴美國之音:“(該場館)60公尺長、60公尺寬,這樣大跨度的建築物,施工品質要求非常高,如果有一些小瑕疵,可能會發生連鎖反應,造成鋼架結構沒有辦法負荷原來的重量,瞬間塌陷”。
另一位因事涉敏感,不願透露姓名的台灣土木技師進一步指出,這兩年接連發生體育館垮塌事故的黑龍江省和吉林省,都位於中國東北地區,季節及晝夜溫非常大,因此大跨度鋼結構“熱漲冷縮”的幅度,也必須在設計過程中精確計算。
這位技師指出,以台灣為例,類似工程必須委託註冊合格的土木、結構技師負責設計,甚至要委託第三方獨立機構協助審查,然而在中國許多較為偏遠的城市,行政和稽查人力相對貧弱,甚至有許多是國資背景的營造商,發包工程形同“左手轉右手”,更難做到有效審查。
雲南超市開幕六天“地裂” 導致母女顧客墜河
禍不單行的是,不只官方工程會出意外,私人單位發生的事件甚至還更離譜。
根據《瀟湘晨報》報道,11月15日,雲南昆明一家連鎖零食超市的部分地板突然塌陷,導致一名女子和她年僅12歲的女兒墜落超市下方的河道當中,身上還被貨品壓住,事後她心有餘悸的形容,“感覺自己要死在這裡了”。
令人震驚的是,事發時,這家超市才剛開業第六天,對於外界關切涉事門店是否涉及違規搭建、事後如何處置等問題,業者都沒給答覆。
丘達昌認為,此事件最有可能的原因,還是地方政府在法律、制度面太過鬆散,放任業者隨意加蓋且疏於安全把關。
王維洛:垮塌事故頻傳 政府失能難辭其咎
旅居德國的德國的水利工程專家王維洛在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指出,若單就白城市滑冰館垮塌事件而言,他認為最有可能是鋼材質量不過關,因為先前德國也發生過因為中國進口鋼材品質低劣,導致橋樑建設狀況。
然而,綜合以上幾件意外,王維洛說,雖然情況各異,但在其背後,整個社會管理制度的潰敗以及政府功能失效,難辭其咎。
王維洛分析,一座公共滑冰館的興建,勢必須要當地市政府從權力最大的發改委,到各個城建單位,一一審核把關;歸根結底,很難不讓人質疑,是因為涉及貪腐,層層剝削工程款,才讓最終施工品質如此低。
王維洛也說,今年5月中國國務院才宣布,協同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多個部會,完成《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公報》;當時號稱動員260多萬人,調查城鄉房屋建築3.54億棟,“摸清了全國房屋和市政建設的家底”,卻無法阻止這些建築在沒有明顯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垮塌。
王維洛說:“他(中國政府)認為是建立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建築資料庫,特別查的是安全問題,但是他從來沒有把這些數據公佈出來,就說哪些建築是不安全的,所以對防止這種垮塌事件,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分析:事故深層原因 直指貪腐、新聞不自由
位於加拿大多倫多的油管(YouTube)時政頻道主公子沈同樣認為,事件背後的核心問題,直指貪腐。
管上述事件仍在調查當中,並未得出最終結論,但公子沈指出,中國許多官員和廠商為了獲取利益,而存在把工程層層轉包的行為,多年來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最嚴重的是,過去都說因為偷工減料,建築蓋好一、二十年就會出現漏水、外牆剝落的問題;現在就連才啟用不到五年的滑冰館、剛開業六天的超市都會坍塌,顯示由來已久的“豆腐渣工程”,不僅沒有解決,反而更嚴重。
公子沈說:“除非是說有天災,那可能是有環境問題,但是這很明顯沒有環境問題的話,一定就是人為問題了,可以用排除法(判斷)把它排除,中國一直以來都有這個問題存在,(早在)我上學的時候,電視上就天天在罵豆腐渣工程”。
位於澳大利亞布里斯班的時事評論員司令則認為,中國社會至今沒有新聞自由,同樣是類似事件屢禁不止的深層因素。
司令說,近日最諷刺的個案,是連官媒記者前往安徽採訪高鐵施工現場,用料以次充好,竟也“被西方了一把!”,亦即像西方媒體記者在中國一樣,慘遭現場人士圍剿,手機被搶走、人也受傷。
更別說這兩宗坍塌事件,在所幸無人傷亡的情況下,一連幾天,從媒體到網路迅速降溫,得不到充分討論反省。
放大來看,司令認為,同樣值得關切的,是近兩年中國官方處理遍及全國的爛危樓問題,下令各地“保交樓”,但在時間、資金壓力下匆促交付的物業,最近接連傳出品質不過關、業主抗議的消息,卻也只能透過海外自媒體流傳,中國國內輿論幾乎全遭噤聲。
在他看來,這樣的環境,將會平添更多安全隱憂。
司令告訴美國之音:“現在揭露真相在中國變成一個高危險職業,如此諷刺的事情發生的話,這個社會又如何能夠有糾錯的機制?就沒有什麼人,(或是)獨立的第三方敢於站出來,去伸張正義、披露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