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月製造業景氣指數回落 國內外需求疲軟減弱復甦力度

  • 木風

中國河北武強縣的一名樂器廠工人在生產線上。(2023年2月23日)

中國周一(4月3日)公佈的三月份製造業景氣指數顯示,作為中國經濟主要支柱的製造業目前勉強保持在榮枯線上,整體狀況較二月份有所下降,反映國際需求疲軟狀況還沒有改觀,疫情放開後出現的短暫復甦動力似乎已近消失。

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在三月份錄得50點,剛好位於這項指數收縮與增長的分界線上,比二月份的51.6回落1.6個百分點,也低於路透社對經濟分析師們進行的調查得到的結果。專家們預期三月份的PMI指數為51.7。

財新指數也證實了中國國家統計局上週五公佈的官方數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三月份數字為51.9,較二月份回落0.7個百分點,顯示製造業依然處於擴張狀態,但增長力度較前一個月明顯放慢。

路透社週一的報導說,中國經濟在今年頭兩個月出現復甦的跡象。中國在徹底放棄了堅持三年的“動態清零”之後服務業得到明顯改善,推動了經濟增長。

嚴厲的動態清零抗疫政策不僅給中國民眾造成了巨大的人道災難,還給中國經濟造成了災難性破壞。大量企業倒閉,失業問題之嚴重達到了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極為罕見的程度。中國官媒透露的消息稱,經濟形勢的嚴重惡化是促使中共最高當局在去年11月決定放棄清零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可能就是專家們普遍預期的疫情結束後中國的消費和製造業將會出現強勁反彈或者“報復性”增長一支沒有出現的原因。荷蘭投資機構荷蘭國際集團(ING Group)週一下調了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從原來的4.5%下調至3.8%。中國官方設定的增長目標是5%。

荷蘭銀行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說,“復甦並不順利,我們注意到外部需求仍然很脆弱,可能會對中國的內需構成一定的風險。”

中國去年經濟增長了3%,是將近五十年來的最低增速。路透社說,北京當局將今年的增長目標設定為5%左右也反映出當局對增長前景缺乏信心。

中國銀行研究院預測,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將會增長4.1%,第二季度可望看到消費、基建和製造業投資增速加快。

中國投資公司華寶信託經濟學家聶文表示,“今後幾個月可能會看到外部需求持續疲軟,而國內需求則可能會有所增加。”

聶文表示GDP的數據大體反映了年初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狀況,他將今年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預測從原來的3.5%提高至3.7%。

財新公佈的分項數據也顯示,製造業三月份的多項數據都弱於前一個月。新的出口訂單在二月份短暫增長之後下滑至49點,重回收縮區間。報告說,就業情況還沒有得到根本性改善,三月製造業就業指數再度將至臨界點以下。

財新的調查發現,用工量下降,主要是因為人員自願離職後崗位空缺得不到填補,企業削減成本。同時,積壓工作量指數在擴張區間小幅下行。

倫敦經濟諮詢公司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指出,一季度製造業PMI出現短暫的溫和增長說明,疫情放開對這個行業帶來的推動作用是很有限的。

凱投宏觀表示,其部分原因是全球需求疲軟,“這與我們一直以來的觀點是一致的,這就是疫後復蘇主要來自遭受清零抗疫政策打擊最嚴重的服務業。”

財新智庫的高級經濟師王喆指出,經濟復甦的基礎並不牢固,“展望未來,經濟增長仍依賴內需的提振,特別是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

財新引用王喆的話說,要落實北京提出的恢復和擴大消費“既定目標”,就必須“夯實就業基礎、提高居民收入、改善市場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