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星期四(11月7日)公佈的數據顯示,10月份中國出口年增12.7%,遠超路透社調查預測的5.2%增長和9月2.4%的增長。
路透社指出,10月份中國出口以兩年多來的最快速度增長,原因是和美歐兩線貿易戰的威脅迫在眉睫,工廠趕在可能的加徵關稅前將庫存發往主要市場。
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美國總統大選中大獲全勝,使他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60%關稅的競選承諾成為焦點。
這項威脅讓中國工廠主和官員感到不安,對美國的每年約5,000億美元的出口可能受到衝擊。同時,與歐盟的貿易緊張局勢也加劇,去年歐盟從中國進口了價值4,660億美元的商品。
在中國低迷的經濟中,出口動能是少數的亮點之一。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出口上月與去年同期年增12.7%,進口下降2.3%。出口高於預期,進口則低於預期,四個月來首度轉為負值。
中國光大銀行宏觀經濟研究員周茂華表示,進口成長進一步放緩,主要是因為國內需求復甦乏力,以及進口價格較低和基數上升的影響。
中國上月貿易順差增加至952.7億美元,高於9月的817.1億美元。
特朗普效應
以國家來看,10月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年增8.1%,對歐洲的出口則成長12.7%。
凱投宏觀的中國經濟學家黃子春說,特朗普的回歸可能在短期內提振中國出口,關稅的潛在影響可能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會顯現。
經濟學人智庫資深經濟學家徐天辰也表示,可以預見第四季將有大量提前出貨的情況,然後壓力在2025年開始顯現。
特朗普在2017年至2021年的總統任期內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對各行業均產生影響,從吸塵器製造商到機械製造商,超過2,000億美元的商品被加徵關稅。多家中國企業也受到川普政府基於國家安全的出口管制打擊。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對美國出口最多的產品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電子遊戲機,但需求疲軟的跡像已開始顯現。
南韓和台灣的貿易數據顯示全球需求正在降溫,德國製造商也報告難以找到海外買家。分析師由此推測,中國生產商正大幅降價促銷,或乾脆將庫存轉移出中國。
10月中國官方的工廠活動調查顯示,中國工廠仍在努力尋找海外買家。
「中國PMI的新出口訂單指數下滑,而出口數據上升,我認為可以肯定地說,這多是庫存轉移,」駐上海的中國經濟學家王丹表示。
另一些中國出口商正在加速搬遷計畫或在中國以外設立工廠,以因應川普回歸。
總體而言,隨著中國貿易引擎面臨挑戰,經濟學家提醒北京不要過度依賴出口成長,並敦促官員推出更多刺激措施。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預計,中國政策制定者將採取貨幣和其他措施,包括鼓勵國內消費和開拓一帶一路國家的新市場,以應對可能提高的關稅。
(本文依據了路透社的報導。)